梁素桃,罗玉婷,李智英,李素萍,徐敏,刘运霞
作者单位:510080 广东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李珠玉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徐荷洋住院医师
患者,女,29岁,因“盆腔粘连、输卵管堵塞”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移植2枚D3鲜胚,于2020年3月31日因“胚胎移植术后28+3周,腹部紧缩感2周”入院治疗。体格检查:血压95/63 mmHg,贫血貌,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子宫无压痛。耻骨联合上见9 cm×10 cm梭形手术瘢痕,右下腹近麦氏点周围触及一8 cm×9 cm包块,稍隆起,质稍韧实,无红肿及压痛,包块中部见尿道造口,外翻黏膜直径约1.5 cm,局部覆盖的衣物上少许血迹。双下肢水肿II度。病理反射未引出。腹形呈纵椭圆形;宫高37 cm,腹围87 cm;双胎;胎方位RScP/LST;胎心音137/156次/min;子宫张力稍大,未触及明显宫缩,无压痛。辅助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非特异性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艾滋病抗体(-);B族链球菌未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4.0-6.9-4.8 mmol/L;红细胞平均体积<82 fl;地贫正常;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18-三体综合征血清学筛查(-);产前诊断未做;尿蛋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红蛋白70 g/L(正常值115~150 g/L),白蛋白23.5 g/L(正常值30~50 g/L),24 h尿蛋白定量6.631 g,尿蛋白(++),隐血(++),白细胞(++),尿培养示:嗜麦芽窄食胞菌(+),铁蛋白8.14 ug/L。孕28周超声提示:第一胎胎儿发育相当27+6孕周,羊水厚径89 mm。第二胎胎儿发育相当27+2周,羊水厚径100 mm。入院初步诊断:1.双胎妊娠(G1P0,宫内妊娠30+6周,RScP/LST未临产);2.子痫前期;3.羊水过多;4.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5.尿道改道术后;6.臀位(混合臀先露)(第一胎);7.横位(肩先露)(第二胎)。入院拟行促胎肺成熟治疗。多学科会诊后第2天,患者因“胎膜早破、双胎妊娠,臀先露”在腰硬联合麻下行“子宫体部剖宫产+盆腔粘连松解术+胎儿内倒转术”,术中可见右侧腹壁麦氏点处有一孔状通道,为改道后尿道口,置入尿管,周围可触及硬性结构(床旁B超提示为膀胱所在处),大量肠管与前腹壁粘连,左侧输卵管远端与肠管粘连融合,伞端呈盲端,右侧输卵管远端与肠管粘连融合,伞端可见,双侧卵巢外观无异常,告知家属肠管粘连处为改道后膀胱位置,分离粘连过程中有可能损伤膀胱与肠管,其同意不予分离。术程顺利,成功娩出两活婴,均为男婴,B1体重1.4 kg,B2体重1.3 kg,两婴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为8分,肤色、心率各扣1分,生后5 min、10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术后因“早产儿”诊断,转入新生儿科观察治疗。产妇术中出血300 mL,产后24 h出血420 mL。术后监测血压正常,产妇恢复良好,术后第5天复查白蛋白22.9 g/L,血红蛋白95 g/L;产后B超提示未见异常,准予出院。
该患者8岁外伤后漏尿,于当地行膀胱造瘘;8~16岁期间多次开腹行尿道扩张手术及尿道修补术,效果欠佳;16岁时行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尿道开口于右下腹,术中予输血治疗。术后尿检长期尿蛋白(++),平素间隔约2 h自行用小儿尿管置入腹部尿道造口排尿。18岁时肺结核行抗结核治疗已治愈,后复查诊断为陈旧性肺结核。1年前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行宫腹腔镜检查+输卵管通液术+子宫内膜活检术,腹腔镜下见大量肠管与前腹壁粘连,子宫稍小,左侧输卵管伞端与肠管粘连融合,伞端呈盲端,右侧输卵管远端与肠管粘连融合,伞端可见,双侧卵巢外观未见异常。月经史:18岁初潮,平素月经周期为28~30 d,经期5 d,末次月经:不详,月经量中,无痛经。
王道虎(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目前,国内临床上常用原位新膀胱术(占比1.4%~30%)、回肠膀胱术(占比50%~93.4%)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占比0.4%~12.1%)作为恶性膀胱肿瘤膀胱根治性切除后的尿流改道方式[1-2]。其中,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是一种国内经改良创新后的回肠膀胱术,它指的是将膀胱切除后,用气囊尿管牵引回肠代替的膀胱,贴附于腹壁内侧固定后,完成腹壁造瘘的一种尿道改道手术方式[3-4]。患者尿道改道术后长期自行导尿,如无发热等全身感染表现,可暂不使用抗生素治疗。该患者尿蛋白2+并且伴随低蛋白血症,与手术尿道改道造成的尿蛋白水平不符,建议排除肾炎等其他因素导致的大量蛋白尿可能。剖宫产术前建议行超声检查确定膀胱位置及范围,排空膀胱,术中注意避免损伤膀胱,避免牵拉腹壁以及损失阑尾系膜。
杨琼琼(肾内科,主任医师):患者妊娠白细胞尿,下肢水肿,可予复查尿常规,中段尿培养确认菌落计数,如有需要,可考虑选用孕妇可用的敏感抗生素治疗3~7 d,观察疗效。另外,可查抗核抗体、红斑狼疮6项、抗心磷脂抗体组合等,监测血压、尿常规、肾功能、白蛋白以及下肢水肿情况。建议开同片4粒口服,并对症输血,输注白蛋白,出院后我科随诊。
童秀珍(血液内科,主任医师):继续补铁治疗,可输注同型浓缩红细胞200 mL/次,补充输注白蛋白,抽血检查血免疫固定电泳、甲状腺功能、风湿组合Ⅱ、体液免疫7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oomb试验,进一步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贫血。
陈小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经查体,患者双下肢膝以下见轻中度肿胀,压之凹陷,左足背尤甚,皮温无明显增高,触痛(±),可扪及双足背动脉,趾甲(±),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抗“O”试验暂无明显异常,暂不考虑皮肤感染,建议抬高患肢,改善循环,术后我科随诊。
叶艳彬(营养科,主任医师):患者可诊断营养不良,建议加强营养支持,患者孕期每日目标能量2 200 Kcal,蛋白质90 g。宜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吸收营养食物,如:鸡蛋、奶类、肉鱼类,米面类等,全日摄入量≥250 g。可予口服营养补充,可由本院营养配置室予肠内营养配置液200 mL tid,以补充能量、优质蛋白,以及调节肠道吸收功能。补充0.2 g维生素C tid,以促进铁剂吸收,继续予补铁剂治疗,出院后可自行口服肠内营养素粉+蛋白粉,肠内营养粉可选择佳膳悠选或全安素粉,营养科随诊。
冯霞(麻醉科,主任医师):建议术前备血,尽量纠正贫血,暂未发现绝对麻醉禁忌证,麻醉方式由主麻医生决定。
李晓瑜(新生儿科,主任医师):注意胎儿宫内感染可能,双胎娩出后及时通知我科准备工作。
黄漫容(造口专科,主任护师):每两天予腹壁尿道造口换药,更换敷料,每周更换导尿管,预防造口感染。
罗艳敏(妇产科,主任医师):本病例中孕妇由于幼年时的外伤导致尿道损伤引起漏尿,经膀胱造瘘及多次尿路扩张、修补术后效果不理想,选择了该种手术治疗方式。然而,对于年轻女性而言,尿道改道术即使在保存正常生殖器官的前提下,仍然容易引发肠管盆腔粘连,输卵管堵塞等导致不孕[5],妊娠期也容易合并泌尿系统疾病[6]:如尿路感染[7]、肾盂肾炎、上尿路扩张[8],而腹壁的尿道造瘘口,发生造口的狭窄、挛缩、脱垂以及造口旁疝等并发症的概率为15%~65%[9]。遗憾的是,对于有自然受孕意愿的年轻女性患者,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文献指出可适用的尿道改道方式[10]。此外,对于尿道改道术后合并妊娠的孕产妇围产期的治疗、病情观察重点、并发症的处理、国内外对此类复杂病例的临床报道也颇为罕见。
本病例中的孕妇由于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后盆腔粘连,输卵管堵塞,选择经IVF-ET助孕,双胎妊娠,合并羊水过多,子痫前期。究其原因可能是:IVF-ET双胎妊娠容易引起羊水过多、子痫前期,且发生率高于自然双胎妊娠[11-12]。双胎妊娠子痫前期发病率为单胎妊娠2~3倍[13-14]。
除了上述建议外,结合患者情况,术后可予西力欣预防感染及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对症治疗。因“剖宫产、双胎妊娠、子痫前期、早产”4个高危因素,以及考虑到该孕妇长期蛋白尿,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水肿后也易形成血栓,因此产后24 h开始皮下注射克赛0.4 mL qd,至产后10 d。
结合该名孕妇既往多次手术史及肠管腹壁广泛粘连的情况,需关注其剖宫产后是否有肠梗阻的发生。由于肠梗阻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呕吐、腹胀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而剖宫产术后由于宫缩疼痛、镇痛泵及术中麻醉药的使用容易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作用,临床上容易忽视或误诊。所以需关注患者的排气排便情况,协助患者早期床上翻身及下床活动,查房时注意听诊肠鸣音,必要时可行腹部X线明确诊断。
有文献报道,尿流改道术后的孕妇,可通过多学科合作实现顺利分娩[15]。本病例即是如此,通过本次多学科团队合作,积极对症治疗,对其病情的发展进行预判和干预,同时积极处理并发症,最终使得该名孕妇平稳度过围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