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组合重联系

2022-02-24 03:29○黄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论据馆藏宇宙

○黄 翠

例文呈现

万物皆可“元宇宙”,博物馆呢?

○康 岩

一段时间以来,元宇宙概念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蹿红。从电脑游戏和聊天室中玩家使用的虚拟身份,到科幻电影里角色通过脑机接口进入的虚拟世界,元宇宙在虚拟现实、游戏代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加持下,正在以独特的方式打造一个“数字宇宙”。对文博资源而言,这可以成为撬动文化传播的“新钥匙”。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经过新的数字技术建构和重组,正在成为年轻人追慕的潮流语言和社交符号。

在上海科技馆举办的“博物馆进化的∞可能”活动中,主持人、嘉宾及100 名观众以“数字人”身份进入元宇宙空间,主持人在虚拟展厅里走动介绍,观众坐在长椅上听嘉宾演讲;在某VR线上游戏平台建造的虚拟中文哏博物馆中,观众除了化身虚拟形象和陌生网友一起边走边看中文世界的各种哏外,还能体验场景切换等功能。

(观众从间接参与到融入式体验,具有渐进的特点。)这样的场景也打开了人们对元宇宙中博物馆的想象空间,或许观众不再需要隔着玻璃欣赏馆藏,而能零距离接触展品。从触摸青铜器感受其厚重,到弹奏唐代古琴重现盛世华音,利用技术手段,人们将跨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数字鸿沟,让虚拟体验无限拓展。(论据涉及触觉与听觉、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等多种组合。)

事实上,以数字科技呈现博物馆馆藏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在信息化的1.0时代,博物馆里的数字屏幕、音频视频让观众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在数字化的2.0时代,观众可以足不出户,在云端纵览文物展览、欣赏藏品细节;在智慧化的3.0时代,观众可以通过沉浸、交互体验,获得点单式的文博服务。进入元宇宙的4.0 时代,博物馆应该畅想的是如何利用VR、AR、MR、XR 等技术,让眼睛到屏幕的距离不复存在,让观众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入数字孪生世界,并在其中交流、娱乐,构建新的社交关系。(四组论据层层递进,形成了体系化的论据链。)

在万物皆可“元宇宙”的潮流下,行业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泡沫。尤其在元宇宙概念边界尚不清晰的当下,一些项目具有迷惑性,还存在投机、炒作等情况。(指出元宇宙时代存在的乱象,与之前的论据形成对比。)面对眼花缭乱的元宇宙项目、鱼龙混杂的数字藏品平台,博物馆要坚守非营利机构传承文化的立身之本,公众也要擦亮眼睛,避免落入金钱陷阱。

“元宇宙需要博物馆,博物馆也应该欢迎元宇宙。”前段时间,来自全国50 家博物馆、高校的馆长和学者联名发布《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呼吁博物馆充分认识自身资源优势,在参与建构元宇宙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期待不久的将来,所有观众能够借助更先进的设备,在元宇宙空间里行万里长路,看历史画卷,赏千年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2022年7月8日,有删改)

精辟解构

写作议论文使用多个论据时,要让论据之间具有关联性、统一性、呼应性,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第二段在论述元宇宙为博物馆赋予活力时,使用了多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论据,综合分析了与元宇宙结合的博物馆给予观众的丰富体验。本文第三段连续使用四个论据,形成了富有气势的排比式论据组合模式,展现了以数字科技呈现博物馆馆藏多年来经历的探索过程。本文第四段则是从现实角度出发,列举了元宇宙时代存在的某些乱象,与前文形成互补。

重复使用同一个角度的论据会导致文章展不开、挖不深、说不全。论据的组合有多种形式,如对偶式、递进式、并列式、排比式、对比式……灵活搭配不同论据可以使论据之间产生合力,使论述更加深入,使内涵更加丰富。

猜你喜欢
论据馆藏宇宙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宇宙第一群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这宇宙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