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式科普教育,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聚焦“双减”新政的应变之道

2022-02-24 01:45罗明军
中国科技财富 2022年1期
关键词:粮仓大鹏教科书

文/罗明军

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场景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利用校外科普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是场景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11月12日-13日,广东省罗明军名师工作室师生在深圳大鹏半岛海滨栈道、大鹏所城、深圳天文台开展场景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对“双减”背景下校外科普资源的教育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有助于拓展学科视野

校园里,学生习惯从教科书中的概念、理论、方法等学科要素去认识世界,学科视野具有很大局限性。而站在深圳大鹏半岛梅沙海滨栈道,面对岸边乱石嶙峋,探讨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布满这么多嶙峋的巨石和水泥墩?学生回答:巨石重量大,可以有效防止海浪侵蚀,对海岸起到保护作用。这种回答是教科书式的。紧接着我们探讨第二个问题:这里的海浪侵蚀作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有学生说海水盐度高,容易腐蚀。这样的回答大家总感觉不够精准。经进一步观察、讨论,最终得出如下结论:海浪侵蚀,不仅仅是地理教科书上说的海水冲刷。大海中的巨浪可以卷起空气,形成“空气炮”拍向岸边,海浪潮流在岸边不断旋转,旋流携裹着大小沙石对大石头不断磨蚀。因此,岸边乱石嶙峋的巨石和水泥墩,不仅抗海水冲刷,更抗沙石磨蚀和“空气炮”冲击力。岸边真实情境下场景式科普教育的第一重价值在于拓展学科视野,用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视野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有助于提升问题解决力

学生经过高中学习后,在面对生活实践情境或学习探索情境的问题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有效地整合相关知识、调动相关能力去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新高考对高中教育的要求。如何利用校外科普资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场景式科普教育的第二重价值。

在大鹏所城,学生们看见在所城地势最高处有一口古井,甚为惊奇。因为无论地理教材还是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打水井当然在地势较低处最为适宜。水往低处流,地势较低处打井更容易出水。这口井为什么打在地势最高处呢?经过师生们的共同探究,得出如下结论:大鹏所城为古代海防卫所,因为长期防卫需要,必须配套建设海防粮仓。大鹏所城位于南海之滨,气候潮湿。为防潮排水,粮仓必须建在地势高处。古代粮仓为砖木结构,为打磨粮食及防火需要,必然在粮仓附近要有水源保障,因此在粮仓所处的地势高处打出一口高井,既为生活,又为防火。可见,在真实世界并不能照搬教科书的概念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有助于提升学习幸福感

工作室团队来到深圳天文台,开展秋季星空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在浩瀚夜空,用观星笔准确指出北极星所在位置,比在书上用笔标出北极星位置,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在深圳天文台,师生们首先辨识了天文台的东西南北方位,然后在天文专家指导下,用指星笔逐渐辨识出了仙后座和大熊星座,最后再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找出了北极星。在专家指导下,学生们用天文望远镜成功观测到了土星的光环、木星的红斑,用“星图”APP辨识出了更多星座。一群追星的师生在深圳天文台仰望星空,聆听天琴座的神话传说,成了秋季夜空一道美丽的风景。一位课堂上沉默寡言的学生,连续问了专家老师10个天文问题。场景式科普教育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幸福感,是其第三重价值。

当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走出去,利用校外科普资源开展场景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拓展学科视野、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这正是“双减”背景下校外科普资源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

猜你喜欢
粮仓大鹏教科书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撂荒地变粮仓 有机种植出效益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看图纸
粮仓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