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凡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九江 332000)
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经治疗后1年内患者的再入院率约为20%,显著增加了死亡风险,这与危险因素控制差、患者治疗依从性低等因素密切相关,而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多依赖于家庭护理,因此,出院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生命质量、降低再入院率以提高康复效果尤为重要[1-2]。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通过将照顾过程分为5个阶段,以患者及家属需求为中心,及时为其提供理论与信息支持,可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联系,有效衔接医院与家庭护理过程[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再住院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50~77岁,平均(60.45±4.15)岁。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52~78岁,平均(60.68±4.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首次发病;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需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治疗;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认知及精神障碍;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由付费保姆或义工照顾;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有恶性肿瘤或严重肾、肝功能不全。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即入院后发放健康指导材料;加强与患者家属交流,并教会其正确对患者戒烟、戒酒、饮食、用药等情况进行规范;出院后由社区医护人员和责任护士定期进行常规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并予以相应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组建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社区护理人员1名、心内科护士2名、主任护师1名、主任医师1名、心血管方向研究生1名组成,负责时机理论5个阶段项目的规划与实施。(2)定制干预措施:诊断期,此阶段主要提供照顾技能、疾病知识、精神与情感支持等指导,其中照顾技能指导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仪器使用方法及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注意事项等,疾病知识指导包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诱因及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等,精神与情感支持包括告知患者家属病情进展,缓解其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协助家属更好、更快地转换至照顾者角色中,为改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由于此阶段患者病情稳定性较差,因此以干预家属为主;围手术期,主要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术前准备、植入支架过程、手术风险等手术相关信息,指导术后康复及照顾技能(下床时间、术侧肢体运动、床旁多动、饮食、康复及术后锻炼注意事项等),同时予以社会及情感支持,有助于为同病房患者及家属建立交流平台,利于其相互学习、沟通;出院准备期,主要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后续治疗信息、院外康复计划及情感支持等,包括告知药物不良反应、复查时间,指导居家运动方法及注意事项和运动原则,同时予以情感支持,赞扬和肯定家属照顾能力,以提高患者及家属信心,此外,留下专家门诊联系方式,以便出院后患者及家属可及时获得帮助;调整期,主要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延续护理、居家康复知识(包括疾病发作时的救治与自救、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并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和电话随访(相较于住院期间,出院后患者的各项可控性较差,使干预难度增加,故出院后应增加家庭访视及电话随访次数,提前预约下次回访时间),且为同小区患者及家属提供交流平台,相互分享、探讨护理经验,倾诉内心所想,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适应期,该阶段主要帮助患者及家属按照自身情况对生活节奏、工作进行调整,并教会患者及家属药物、饮食、劳逸结合等疾病预防措施,帮助患者及家属学会利用现有资源寻求社会帮助,改变疾病现状。
两组均于出院1年后对疗效进行评估。(1)治疗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依从性量表评估,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12,分半信度为0.749,包括复查依从性与服药依从性两项内容,总分100分,评分80~100分为完全依从,60~79分为基本依从,<60分为不依从,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2)再入院率:记录两组的再入院情况。(3)生命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生命质量量表(量表重测信度为0.731)评估,该量表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干生活4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命质量越好。
出院1年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出院1年后,观察组再入院率为2.08%(1/48),低于对照组的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8,P=0.014)。
干预前,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常用术式,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但由于术后患者恢复较慢,多数患者待病情稳定出院后选择进行后续康复治疗,然而由于家属的照顾能力参差不齐,使部分患者预后效果不理想,不仅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还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4-5]。
常规护理以基础护理为主,虽可取得一定的干预效果,但由于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差,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针对患者不同阶段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而改善预后[6]。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1年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其原因在于,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是根据患者恢复时间段为其提供相应的照顾需求,诊断期通过给予患者及家属精神与情感支持、照顾技能、疾病知识等指导,可提高其疾病认知度,进而缓解负性情绪,有助于更快地帮助家属完成照顾者角色转换;围手术期通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相关信息,有助于手术顺利实施,同时予以术后康复指导及情感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出院准备期通过给予患者及家属情感、院后康复计划等指导,可提高患者服药和复查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调整期通过予以患者及家属情感及社会支持、定期随访等,可及时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以确保护理信息、知识实时更新,并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个性化指导,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从而提高生命质量;适应期通过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调整生活节奏、利用社会资源等,不仅可缓解患者身体负担,还可减轻其心理压力,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提高生命质量[7-8]。
综上所述,予以心肌梗死患者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命质量,降低再住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