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九龙大白茶品种特征、栽培技术及白茶制作工艺优化研究

2022-02-24 05:53朱步泉刘新永吴荣标叶文梁
中国茶叶 2022年2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白茶栽培技术

朱步泉 刘新永 吴荣标 叶文梁

摘要:九龙大白茶是源于福建省松溪县的优良茶树品种,具有发芽特早、芽头特长、毫色特白等特点,制作的白茶品质尤其优异,受到市场青睐。文章总结其品种特征与栽培要点,并针对其特点优化白茶制作工艺,旨在推动松溪县白茶产业发展。

关键词:白茶;九龙大白茶;品种特征;栽培技术;制作工艺

Study on Cultivar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Optimization of White Tea

Production Process of 'Jiulong Dabaicha' in Songxi

ZHU Buquan1, LIU Xinyong2*, WU Rongbiao3, YE Wenliang4

1. Songxi Tianyuan Ecological Tea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353500, China;

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3, China; 3. Songxi Bohong Tea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Nanping 353503, China;

4. Fujian Wuyi Meijia Food Co., Ltd., Nanping 353504, China

Abstract: 'Jiulong Dabaicha' was an excellent tea cultivar in Songxi County, Fujian Provinc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ly early germination, long bud and white color. The quality of  'Jiulong Dabaicha' was especially excellent, and favored by the market. This paper summarized its cultivar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optimized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white tea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hite tea industry in Songxi County.

Keywords: white tea, Jiulong Dabaicha, cultivar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manufacturing process

松溪县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白茶四大原产地之一,茶产业是该县的特色主導产业[1]。松溪县茶树种质资源丰富,1963年在郑墩镇双源村九龙岗发现的3株变异茶树,发芽特早、芽头特长、毫色特白,被命名为九龙大白茶[2]。该县现有九龙大白茶园近300 hm2,规划5年内发展超过1 300 hm2。

在双源村保留有上世纪60年代扦插繁殖的几公顷九龙大白茶老树茶园,2009年被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划为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松溪县泊宏茶叶专业合作社是九龙大白茶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之一,2021年春,在合作社的纯种九龙大白茶茶园采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分别制成九龙银针与九龙牡丹王,在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举办的茶王赛上分获九龙大白茶“茶王奖”与“金奖”。

1  九龙大白茶品种特征

1.1  特征

九龙大白茶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较明显,茶树分枝能力较弱;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节间偏长,叶身平展,叶面椭圆或长椭圆形,微隆起,叶色深绿、富光泽,叶缘平或微波,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厚脆。在松溪县郑墩镇双源村,10月上旬为始花期,11月上旬盛花期。开花量少,几乎不结实,花冠直径3.7 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1.2  特性

1.2.1  春茶萌发早

在双源村种质资源保护区,据2021年观察,九龙大白茶发芽初期为2月28日,单芽开采期为3月7日。与松溪本地早芽菜茶品种发芽期相近,比福鼎大毫茶早3~5 d,比福安大白茶早8~10 d,比政和大白茶早26~28 d。据2010年、2011年2年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社口镇)观测,春茶一芽二叶初展期在3月24日至4月2日。

1.2.2  芽叶繁殖力强

九龙大白茶发芽较密,芽嫩绿透白、持嫩性强;毫显长,茸毛厚白,手感特柔软;育苗扦插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

1.2.3  抗逆性较强

九龙大白茶对螨类抗性强,对小绿叶蝉抗性偏弱。在高温高湿季节,有红锈病、赤叶斑病、圆赤星病发生。

1.2.4  制白茶品质优异

九龙大白茶制成白茶外形芽叶肥壮,满披茸毛;毫香浓,春茶显花果香,秋茶显奶香、甜香;滋味特鲜爽、甘醇持久;老枞显木质香、奶香、枣香,品质优异。

1.2.5  主要理化成分含量较高

已有研究表明,九龙大白茶的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均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3]。2021年福建武夷美嘉食品有限公司将松溪产地的九龙白牡丹春茶样品送检:含茶多酚18.4%、游离氨基酸5.9%、咖啡碱4.0%、儿茶素12.4%、水浸出物48.3%。

2  栽培要点

2.1  适宜栽培条件

九龙大白茶最适年均气温16.5~18.5 ℃,月均温12.0~28.5 ℃,无霜期230~280 d,年降雨量1 500~2 000 mm。适宜在土壤pH值4.5~6.5,土层深度100 cm以上与地下水位100 cm以下的红壤、黃壤地区生长,在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3%的园地中长势旺盛、产量高,干茶产量可达2 250 kg/hm2以上[4]。

2.2  茶树种植与管理

2.2.1  茶苗繁育

采用无性繁殖,严格选育程序,把好穗条来源关,保证苗木品种纯正。短穗扦插一般在夏秋季留穗,9—11月扦插;春末留穗,6—7月扦插[4]。选择半木质化偏红棕色健壮穗条,斜口剪成3~4 cm长含完整单叶、饱满单腋芽的短穗,每667 m2扦插21万~22万个,出圃茶苗20万株左右。

2.2.2  种植密度

由于九龙大白茶分枝能力较弱,提倡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兼顾机采要求。平地茶园宜双条栽,大行距1.6 m、小行距与株距各40 cm。梯层茶园梯面宽1.9 m以下的单行栽,株距33~40 cm;梯面2.0~2.5 m宽可双条栽;更宽的梯面宜单、双条结合,距梯埂外沿80~90 cm。

定植时间在晚秋(11月)至冬末(1月)为宜。开种植沟,茶苗根部入土深5~8 cm,每穴植壮苗1株或弱苗2株,茶苗根系自然平伸,栽后覆土压实,盖松土,留5~10 cm浅沟。

2.2.3  施肥与耕作

九龙大白茶品种耐肥,种植前应开深沟施足底肥,及时覆土10~15 cm。施肥以有机肥、复合肥、磷矿粉、钙镁磷肥为主。追肥每年施2~3次,春、秋季或春、夏、秋各季茶梢萌发前开沟(深10~15 cm)施,选用复合肥、钙肥、生物固氮菌肥、有机肥等肥料。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紫云英、青豆等植物为佳,秋冬割青回园。每年进行2~3次浅耕,分别在茶季前配合追肥进行,幼龄茶园浅耕后宜铺草覆盖。深耕每年在10—11月秋茶封园后进行,耕深20~25 cm,与施基肥相结合。

2.2.4  茶树修剪

定型修剪宜3次。第一次在翌年春天进行,在主枝离地面高15~20 cm处剪去上段,促进多分枝。第二、三次比上一次剪口各提高15 cm,剪口必须光滑。青壮年茶树轻修剪,每年在春茶前或夏茶后进行,采用水平剪或略带弧形剪,剪去树冠下15~30 cm的鸡爪枝、细弱枝及病虫枝。

2.2.5  病虫草害及自然灾害防控

对病虫草害优先应用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配合适量适度化学防治,强化采剪、耕作、施肥等农艺措施综合运用。适时适度防治草害,禁用除草剂。高温、干旱季节,采用行间铺草和套种绿肥等遮阴方法预防热害。冻害来临前,做好园地培土、铺草;冻害发生后,适时剪除受冻枝梢,同时加强肥培管理。遇湿害应分析原因,降低地下水位或缩短径流在低畦处滞留时间。台风来临前应加强巡查,做好棚架、梯壁修护,清理排水沟杂物,加固防灾设施,适时松土培土、追肥。

3  白茶制作工艺优化

3.1  鲜叶采摘标准

九龙白茶分银针、牡丹、寿眉等类。银针原料分树上采单芽(俗称米芽)或采一芽一二叶再剥针2种,特级采肥壮单芽≥95%,一级较肥壮单芽≥90%。牡丹原料需春采,特级采叶抱芽、芽肥壮的一芽一叶至二叶,一芽二叶不超过5%;一级采芽尚壮的一芽一叶至二三叶,一芽三叶不超过10%。低于牡丹采摘标准的均归寿眉。

采摘时应避免大把抓,手采鲜叶要及时投进小竹篓并于阴凉处薄摊;运输时必须用固定透风竹具或塑料筐盛装,保证鲜叶不折断、不紧压、不发热。鲜叶进厂必须“三分开”,即湿、干青分开,上午、下午青分开,不同嫩度鲜叶分开,当日及时付制。

3.2  制作工艺优化

3.2.1  鲜叶萎凋

自然(复式)萎凋:采用传统方式,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相结合,选晴天或北风天进行。水筛摊青0.5~1.0 kg,嫩葉摊薄、老叶偏厚;春天宜薄摊、夏秋偏厚。晒青宜在8:30—10:30、15:30—17:00进行。较强光(28~32 ℃)下晒 0.5 h左右,中等光(23~27 ℃)晒1 h左右,较弱光(22 ℃以下)晒 2 h左右,待叶面2/3柔软时移入室内,保持通风;室温以22~26 ℃最佳。遇低温或阴天,日光萎凋可在次日进行补充。春季萎凋36~42 h,待叶尖微翘略有刺手感、含水率25%~30%时进行拼筛。传统萎凋总历时72 h,待芽叶含水率15%~20%时收青。

萎凋房萎凋:萎凋房以60~100 m²为宜。根据萎凋叶在不同阶段对气(风)流、温度、湿度有不同要求,一组萎凋房至少设2间。鲜叶开筛后,进入萎凋房第一间,清风流速3级以上常温排湿8 h左右,温度控制22~23 ℃,湿度控制75%左右;再微降风速,温24~25 ℃,湿度65%左右。萎凋叶次日移入另一间,风速2级左右,温度26~30 ℃,湿度55%左右。拼筛后控制温度27~30 ℃,湿度50%左右。切勿将不同天采摘的、干湿度不同的茶青混放。

萎凋槽萎凋:萎凋槽宽度1.0~1.2 m,长度9~13 m。摊叶厚度12~18 cm,高档茶宜薄摊,低档茶偏厚。槽内有控风、控温、控湿装置。前8 h进常温清风,风速先大后小(3级至1级),温度先低后高(22~28 ℃),湿度先高后低(75%至55%),7成干后轻翻,7成半干拼槽。拼槽后温度升至28~30 ℃,风速降至1~2级,湿度降为50%左右。

大型帆带萎凋:采用帆带萎凋比链条萎凋成本低,翻层平伏,经济实用。有条件的可与阳光房对接。

萎凋车间整体需保持通风,控温区间20~28 ℃,控湿区间50%~75%。萎凋历时50~60 h,芽叶含水率20%左右。

3.2.2  堆放

为了促进茶叶水分平衡、轻微发酵,有利形成茶香,同时消除青臭气,收青后适当堆放2~5 d,时间长短视天气情况而定。堆放环境应卫生、避光、透气,堆高0.5 m左右,温度控制在23~28 ℃,湿度60%左右。茶叶禁止直接接触地面,茶堆采用透气布覆盖。

3.2.3  轻晒与养茶

堆放后轻晒(夏季、初秋不宜),可消除青闷气,促进茶叶内含物质转化。气温在26~30 ℃之间轻晒1.5 h左右;20~25 ℃晒2.0 h左右;冬季日均温16 ℃以下,午间晒3.0 h左右。保持茶叶含水率10%左右收青,装入透气袋,编号后存放于养茶房。养茶房要求空气清新,周边环境无异味,温度25 ℃左右,湿度50%左右,历时 30 d左右。要防止茶叶水分过高,导致闷热变味。

3.2.4  初焙(毛火)

初焙采用热风炉加热的链带烘干机,烘干温度高档茶75~80 ℃、中档茶85~95 ℃。控制含水率7.5%~8.5%下机,装入内有薄膜的塑料袋,存放4~6个月。寿眉可直接烘至足干,温度宜控制在100~115 ℃,烘至含水率6%下机。含水率高的茶样应重新上机复焙。

3.2.5  拣剔与拼配

以手工拣剔为主,机械、色选为辅,按等级要求拣剔。九龙银针须拣除长芽蒂、青绿片、硬梗、红黑芽及非茶夹杂物等。九龙牡丹须拣除黄蜡片、粗老梗叶、红张、黑张及非茶夹杂物等。拣剔后的茶叶应认真取样审评,根据外形与内质表现扬长避短拟定配比清单,拼配归类后贴标存放。

3.2.6  复焙

九龙银针、牡丹需复焙,在秋末初冬进行。复焙采用提香机效果较好,一般先以73~78 ℃不关烘箱门焙0.6 h左右,有利去除青气、杂异味,促毫香;然后关烘箱门50 ℃左右低温长焙1~2 h,有利消除苦涩味;再用55 ℃左右焙约1 h,提高茶香;最后提高温度至65~70 ℃续焙0.6 h左右聚香。成品茶含水率控制在6%以内。

3.2.7  装箱储存

复焙后干茶趁热装箱,经三摇三抖循序进行,严防压碎。包装箱内塑料袋要加铝箔,装箱后贴标,注明品名、等级、净重、生产与成品日期。库房须防潮、防热、避光,地面有垫层;温度控制25 ℃左右,湿度控制50%左右。

3.3  高中档成品白茶质量分级

3.3.1  九龙银针

九龙银针分银针茶王、特级、一级。

银针茶王:从特级银针中筛选,要求外形短壮、芽特饱满、茸毛特白、匀整、洁净;色泽银白、匀亮。内质香气鲜纯、毫香浓、花香高锐;滋味甘厚、稠滑,毫味足、汤香持久;汤色杏黄透白、清澈透亮;叶底芽短、肥厚、嫩软、透亮。

特级:外形芽针肥壮、挺直、茸毛厚,匀整,洁净;色泽银灰白、匀亮。内质香气清纯、显花香、毫香;滋味甘鲜嫩爽、毫味足;汤色浅杏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壮、软嫩、明亮。

一级:外形芽针尚肥长、直、毫显,较匀整,洁净;色泽灰白,尚亮。内质香气毫香花香尚显;滋味甘鲜、有毫味;汤色杏黄尚明;叶底尚嫩黄、软亮。

3.3. 2  九龙牡丹

九龙牡丹分牡丹王、特级、一级。

牡丹王:从特级牡丹中筛选,要求外形叶抱芽、短而壮,叶背茸毛厚,匀整,洁净;色泽银灰带黄、润。内质香气鲜爽、毫香浓、有奶香、花香;滋味甘爽、醇厚、稠滑,毫味足,汤香明显;汤色杏黄、清澈明亮;叶底芽壮、肥嫩、明亮。

特级:外形芽多、肥壮,叶背茸毛显,匀整,洁净;色泽墨绿润。内质香气鲜嫩、纯爽,毫香浓、显花香;滋味甘醇、鲜爽,毫味足,汤香明显;汤色杏黄、明亮;叶底芽多,芽叶嫩黄、明亮。

一级:外形芽较显、尚壮,叶张尚嫩,尚匀整,较洁净;色泽墨绿、灰绿,尚润。内质香气尚鲜嫩、纯爽,毫香尚浓;滋味醇爽,毫味尚显;汤色黄、尚亮;叶底芽较多,叶张嫩绿、尚明。

4  小结

九龙大白茶是在松溪县优越生态环境条件下孕育成长的无性系、小乔木、大叶类的早生良种,发芽特早、芽叶茸毛特白,氨基酸含量高,尤其适制白茶。制干茶外形独特、内质优异,针对其特点,对白茶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制成的白茶既具闽东福鼎、柘荣等地白茶的毫香蜜韵,又具闽北政和、松溪、建阳白茶的香浓甘厚,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

限于历史条件,九龙大白茶品种选育未能严格按单株选育程序繁殖。今后应加强优良品种筛选及品种特性的研究,同时在育苗过程中加强亲本鉴定,正本清源,保证九龙大白茶的种性纯正。

九龙大白茶树分枝能力较弱,宜选择土壤质地好、肥水条件较高的山场栽培,且应适当提高种植密度。秋冬季必须重施有机肥,春夏季重视间作豆科绿肥或鋪草覆盖,增强茶园保水保肥能力。探索推广适于机采的农艺措施,减轻采茶劳动力短缺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提高采茶高峰期及高温季节采收茶青的鲜活度,进一步提升白茶产品品质和产业效益。

用九龙大白茶原料制作白茶,需传承和创新萎凋、养茶、焙火3个环节的工艺技术[5-6]。由于九龙大白茶茶树枝叶和嫩梢偏长且肥厚,要改变一次性高温烘焙的习惯,创新二次低温长时复焙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其品质优势。进一步优化白茶制作工艺,探索改变白茶在烘焙后拣剔的传统流程,改进精制机械性能,于茶叶含水率10%~15%韧性尚存的半成品阶段进行分筛或色选,充分发挥白茶精制的效率。

九龙大白茶可与松溪产的政和大白茶及花香显的水仙、金观音、梅占等品种所制白茶适当拼配,扬长避短,有利于凸显香浓味甘厚的产品特色。

参考文献

[1] 朱步泉, 施成就. 福建松溪县茶产业发展思考[J]. 福建茶叶, 2019, 41(5): 223-224.

[2] 朱步泉, 施成就. 松溪白茶产史寻迹[J]. 中国茶叶, 2019, 41(1): 62-64.

[3] 朱华芳. 浅述九龙大白茶沉浮史[J].中国茶叶, 2019, 41(4): 68-69.

[4] 叶昌博. 九龙大白茶一年两季留穗技术[J]. 福建茶叶, 2019, 41(5): 24-25.

[5] 叶红. 福建产区三种新型白茶萎凋设备论述[J]. 中国茶叶加工, 2021(2): 12-14.

[6] 周子维, 李磊磊, 孙云. 白茶加工工艺及其新品种适制性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 2016(2): 64-68.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白茶栽培技术
绘本
绘本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勐准傣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