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慢行优先理念下城市街道改造设计
——以五山街道为例

2022-02-23 00:44陈桢航方嘉儿刘付彩龙
大观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五山步行优先

◇陈桢航 冯 悦 方嘉儿 刘付彩龙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明显提升,城市街道的功能重心正从通达性转为舒适性。但目前,街道的慢行设施、慢行空间品质与街道使用者的需求不相适应,街道出现了缺少人性化设计、缺少慢行设施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基于慢行优先理念的街道改造与设计愈发重要。

广州城区需要改造的街道较多,其慢行环境和品质也存在明显差异,应对慢行空间改造的优先级进行排序。但目前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判断街道改造的迫切程度。本课题通过对广州五山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寻找适宜的多个维度指标,依据这些指标构建出街道品质的评价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于五山街道的设计改造中,提出五山街道更新设计策略。

二、理论概述

以慢行优先理念为导向的街道设计,符合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要求,适应当代人的生活节奏。慢行优先理念起源于工业化进程较快的欧洲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的城市环境快速恶化,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始落实生态环保和人文优先的城市发展理念,人行街道也由窄变宽,街道设计也更具人性化。

在慢行优先的理念下,人们有了更多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有了畅通无阻的盲道,有了孩子和老人可以安全通过的路口……市民们可以慢慢行走于街区,不用担心安全等问题,还能够利用街道慢行空间进行交流、逛街购物和文化体验等活动。

三、研究方法

针对国内城市街道空间品质评价研究理论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可利用街景图片等数据,建立街道空间品质量化研究基础数据库,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物质空间构成与主观空间感知双重维度出发,构建街道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研究结论,为城市街道空间的更新设计制定出优化策略。

四、研究区域概况

五山街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五山路与粤汉路的交叉口,是一个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的街道,其不仅紧邻华南农业大学正门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小东门,更占据着这两所高校校外公共活动区域的核心位置。

五山街道作为两所高校与城市生活的连接点,交通设施配套完善,商业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其优良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可达性,吸引了大量的人流,逐渐演化成为华南农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学生校外活动交往的重要公共空间。

但是,五山街道的现实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市民对其评价普遍不高。五山街道的使用情况与其设计定位存在着非常大的矛盾,急需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五、慢行街道空间的评价要素

街道空间只有在具备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的基础上,才会成为人们乐于步行的场所。良好的步行体验更是慢行优先理念下街道设计的重要体现。在预先建立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将影响因子进行分类组合,分层级归纳,建立以慢行优先理念为导向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街道空间品质指标选取与测度方法

六、评价体系构建与权重计算

文章利用百度街景地图等手段进行信息收集。受调查者对各项因子的满意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对街道的满意度,但主观性较高。因此,本文采取加权评分法,对各项因子的重视程度i和满意程度s进行单独打分,分别对五个选项从低到高赋予分值0.2、0.4、0.6、0.8、1。每个样本以重视程度i为权重对满意程度s进行加权,求和后取平均分(样本数量A),得出各项因子对街道可步行性的影响程度X。评分以百分制计算,计算公式为:X=Σ(i·100%)·s/A。

七、评价结果

(一)街道空间单因子评价

根据评价体系的权重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各项二级因子的最终加权评分结果。

1.环境宜人性

环境宜人性因子二级指标加权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景观空间使用情况、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建筑的装饰程度、建筑的历史意义,其中加权评分大于0.2的二级指标有植物景观的观赏性与景观空间使用情况,可见该两项指标在该街道的评价中尤为重要。

2.步行舒适性

步行舒适性因子二级指标加权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道路拥堵程度、地面的铺装材料、地面铺装平整度、地面的干净程度。由此可知,行人更希望五山街道能够更加宽阔、更加平整舒适。

3.街道安全性

Jacobs在文章中指出,街道的使用状况影响着街道的安全程度,而生活性更强、功能更加多元、更有活力的街道往往更具安全性。五山街道功能以交通与商业为主,受高校以及周边住宅区的辐射,人流量较多,但人们只是快速通过,并未产生停留之意,因此该项因子的二级指标评分结果较为适中和平均。

(二)街道空间品质综合评价

五山街道的11项评价指标中,景观空间使用情况、街道景观的观赏性、地面铺装平整程度、地面铺装材料和街道交通的有序性五个指标项得分较高。按照慢行优先理念对街道空间品质的要求,五山街道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街道设计缺乏人性化

在五山街道空间中,存在没有供行人休憩的座椅、缺少为行人避雨的空间等问题。该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街道设计没有遵循以人为本、以慢行为优的设计理念。因此,五山街道更应该注重提高该方面的设计,并将其精细化。

2.未有效解决人车矛盾

五山街道仅将机动车和步行道路进行了分离,没有给予非机动车路权,没有路权的非机动车必定会占用慢行空间,从而导致五山街道人车矛盾。

3.街道空间建筑立面未给行人提供一个舒适的视觉感知与文化体验

五山街道建筑立面的规范、设计以及绿化设计、维护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建筑立面的“二次轮廓线”较为混乱。街道和建筑立面的设计采用了较多的设计语言,立面元素多元但不具统一性,从而导致了街道立面的整体性与连续性缺失。

受建筑建造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两面围合的五山街道两旁的建筑既体现不出传统的东方建筑文化,也没有体现外国建筑思潮的精髓,导致五山街道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不高,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八、基于慢行优先理念的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策略

该设计策略以各级别评价指标及评价结果作为参考,从环境宜人性、步行舒适性、街道安全性三个维度指标,以及其附属的二级指标出发,综合考量五山街道的现状与痛点,并基于慢行优先理念,对五山街道的空间品质提升提出优先优化策略与适当优化策略。

(一)优先优化策略

针对评价结果,对上述得分较高的指标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在慢行优先理念下,五山街道改造设计的相应措施。

1.打造舒适安全的人性化慢行空间

人性化慢行空间需要充分考虑慢行者的需求,其需求更多体现在慢行空间的细节设计上。一方面是设施方面的人性化,完善街道的配套设施;另一方面是对街道的铺装、步道连续性等方面进行改善,提高街道的步行舒适性。

2.规划非机动车行车区域,解决人车矛盾

五山街道周边高校学生和居民众多,街道电动车数量庞大,并且街道管理部门未对电动车进行较为规范的管理。因此,可以在五山街道规划设计中保留和设置非机动车道,优先保障行人、非机动车通行,合理调整并设置电动车专用进口道,实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无干扰通行,划分非机动车的停车区域,并对五山街道慢行空间进行非机动车限行管制。

3.建设以慢行功能为核心的复合空间

步行群体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五山街道在保持现有交通功能及商业功能的基础上,还应鼓励公共文化、社区服务等功能模块的开发,满足步行群体的各项需求,用慢行步道将各功能进行组织串联。

4.组织好连续安全的线性活动空间

针对上述的评价结果,有必要增强五山街道慢行空间的连续性与可识别性,并划分好非机动车行车范围,打造一个畅通无阻、步行舒适、方便快捷的慢行空间。

(二)适当优化策略

针对评价结果,对上述得分较低的指标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在慢行优先理念下,五山街道的适当优化策略。

1.丰富生态景观环境

五山街道的生态环境景观较少,对此应该改善生态环境,美化街道景观,增加绿化面积,提高街道的绿视率。

2.打造丰富、特色的街道建筑立面

可以对五山街道沿街的建筑立面进行统一化处理,对其建筑挑檐高度、广告牌高度、广告牌色彩、立面元素风格进行统一协调。

九、结语

在宜居性城市的背景下,以慢行优先为理念的城市街道空间对宜居性城市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以慢行优先的理念的城市街道空间的设计策略上,应根据相对应的量化指标分不同角度进行对应性的设计改造,为行人带来更为舒适的步行体验,共建宜居性城市。

猜你喜欢
五山步行优先
家乡的橘子红了
依托本土文化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40年,教育优先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从步行到奔跑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五山时代前期的元日文学交流
优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