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云,李岚,刘冬梅,曾祥妮,胡次浪
(1.江西省儿童医院呼吸科;2.儿童保健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引发世界范围内周期性流行或大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儿童流感罹患率约为20%~30%;在某些高流行季节,儿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达50%左右[1]。其中年幼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之一,因其无法准确表达流感症状,不利于流感的早期诊断。血常规及CRP是儿科感染性疾病常用检测手段,各级医院均已普及,并可快速获取结果。本文对比了不同年龄段流感患儿和正常儿童的血常规及CRP值,旨在探讨血常规及CRP在儿童流感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流感患儿90例为实验组,流感诊断符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2]中流感临床诊断病例标准。所有患儿就诊时病程在3 d之内,完善相关检查排外其他类型病原体的合并感染。实验组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2个月16天至14岁11个月。同时收集在我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90例为对照组,男69例,女21例,年龄4个月14天~13岁8个月。
1.2 分组 实验组按年龄分为A、B、C三组:A组>6岁流感患儿30例;B组4~6岁流感患儿30例;C组小于4岁流感患儿30例。对照组亦按年龄分为D、E、F组:D组>6岁健康儿童30例;E组4~6岁健康儿童30例;F组<4岁健康儿童30例。按年龄分组依据[3]:儿童白细胞分类随年龄不断变化,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变化比较突出。婴儿期均是淋巴细胞占优势,4~6岁时两者相等,形成第二次交叉。6岁后中性粒细胞继续增多,淋巴细胞减少,逐渐达成人值。
1.3 实验方法
1.3.1 试剂及仪器 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SysmexXS-5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CRP检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使用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进行测试。流感病毒抗原检测使用的是由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相关实验室检测均由有资质的检验科医师完成。
1.3.2 血常规检测 由专人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于SysmexXS-5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中检测血常规各指标。本研究主要观察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及血小板计数(PLT)。WBC正常范围:>4岁4-10×109/L,<4岁5-12×109/L;Neu%正常范围:>6岁为23%~60%,4~6岁为23%~50%,<4岁为23%~45%;Lym%正常范围:>6岁为25%~40%,4~6岁为30%~60%,<4岁为40%~70%;Mon%正常范围:0%~8%;PLT正常范围:100-320×1012/L。
1.3.3 CRP检测 采集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为标本,使用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值为<10 mg/L。
1.3.4 流感病毒抗原筛查试验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咽拭子样本中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用咽拭子采集咽喉分泌物后插入样本提取溶液中,处理后吸取80μL样本提取物滴加到测试卡加样孔,15~20 min观察结果。检测区1形成一条红色/粉色反应线结果为甲流阳性,检测区2形成一条红色/粉色反应线时为乙流阳性;检测区无反应线出现结果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实验组检出情况及临床表现 实验组检出甲流61例,乙流29例。本组患儿均有发热的临床表现,伴有咽痛症状3人次,肌肉酸痛症状7人次,头痛症状26人次,乏力症状10人次,咳嗽症状61人次,流涕症状31人次,鼻塞症状5人次。其中仅1名3岁患儿就诊时诉有头痛,其他自觉症状咽痛、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的表述均来自4岁以上儿童。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CRP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中WBC、Neu%、Lym%、Mon%、PLT及CRP的平均值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CRP平均值
2.3 各年龄段2组儿童血常规、CRP比较 各年龄段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CRP均值比分别见表2—4。A组中有6例WBC稍高于正常,最高值为12.64×109/L,B组中有1例WBC值低于正常范围下线为3.52×109/L,5例WBC值略高于正常,最高为12.33×109/L,C组中有1例WBC高于正常范围,为12.44×109/L;各年龄段对照组WBC均在正常范围;各年龄段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各年龄段中对照组Neu%、Mon%平均值较实验组均升高,Lym%平均值均减低,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年龄段对照组PLT平均值较对照组稍低,但不存在明显差异。各年龄段实验组和对照组CRP平均值无明显差异。
表2 大于6岁流感患儿组和健康对照组血常规、CRP比较
表3 4~6岁流感患儿组和健康对照组血常规、CRP比较
表4 小于4岁流感患儿组和健康对照组血常规、CRP比较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呼吸道感染,由流感病毒感染导致,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2]。流感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典型的临床症状有急起高热、全身疼痛、咽喉痛、流涕、鼻塞、显著乏力以及剧烈咳嗽等症状[4]。本研究中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其中46人次有咽痛、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自觉症状的描述,自觉症状表述几乎均来自4岁以上儿童,仅一名3岁儿童诉有头痛。与成人相比仅通过临床症状发现流感的可疑人群是非常困难的。血常规及CRP检测是儿科发热病人需完善的最基本检查,有报道[5]显示在流感早期,血常规即已出现异常。
本研究中实验组90名患儿均处于流感感染早期,血常规中WBC平均值为7.82×109/L,其中有13例WBC稍高于正常,1例低于正常范围,但各年龄组中WBC平均值都在正常范围,且与健康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较对照组Neu%平均值升高,在各年龄段比较中实验组及对照组Neu%平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ym%平均值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笔者发现在儿童流感感染早期,血常规中WBC多正常,少数减少或轻微增高,而中性细胞百分比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与常见的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不同。有文献报道[6-7]流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与流感病毒及其炎症诱导淋巴细胞凋亡有关。因此,区别于普通病毒感染,儿童流感病毒感染早期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中性细胞比例升高。
单核细胞是一种单个核吞噬细胞,来源于骨髓髓样祖细胞,主要分布于血液循环系统,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8],在机体抵御病毒入侵以及疾病的免疫调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9]。本研究中,实验组中72例(80%)患儿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各年龄段单核细胞百分比平均值较对照组均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流感感染后产生的趋化因子通过特异性受体结合的方式改变单核细胞运动方式,促使它们到炎症部位聚集,通过吞噬杀灭流感病毒,同时分泌相关细胞因子来抑制流感病毒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还可通过诱导和调节免疫反应杀灭病毒[10]。亦有文章报道[11]:病毒侵入人体后,在病原体的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学上的改变,表现为胞体增大、胞质量增多、嗜碱性增强、细胞核母细胞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按形态学特征可分为浆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和幼稚型。血液分析仪会将部分异型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型)归类于单核细胞群,导致单核细胞比率假性增高。
病毒急性感染时,巨核细胞参与病毒灭活引起病毒诱导巨核细胞破坏而减少,此外病毒可能产生循环分子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也会引起外周血血小板减少[12]。本研究中,实验组中各年龄段血小板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但较对照组稍有减少,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CRP是机体受到感染或非感染炎症刺激时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急性期蛋白,由肝脏合成并释放入血。CRP在感染后6 h开始增高,24~48 h达到高峰,与感染程度成正相关,通常认为CRP>25 mg/L时应考虑为细菌感染[13]。细菌感染时CRP显著升高是因为细菌感染多发生在细胞外,感染时细胞膜暴露出胆碱磷酸脂提供CRP附着点,通过IL-6将信息传递给肝脏而生成大量CRP;而大多数病毒感染是在机体细胞内进行增殖的,机体细胞膜上缺乏暴露的磷脂蛋白质,不能大量产生CRP,导致血清中CRP正常或轻度升高。本研究中实验组中仅有7例(7.8%)CRP稍高于正常值,但<25 mg/L。实验组CRP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较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与叶建芬[14]等的报道一致。如流感感染早期出现CRP明显升高,应注意排外是否存在合并感染。
综上所述,儿童流感感染早期,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CRP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各级医院尤其是不具备流感检测条件的基层医院的医生,在流感流行季节应重视流感儿童早期血常规及CRP的变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错过流感治疗的黄金时间(发病48 h内),减少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