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劳动周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022-02-23 19:51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王华月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表现性劳动生活化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王华月

劳动课程的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价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与结果做出判断,因而能够较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劳动周是指每学年设立的以集体劳动为主、具有一定劳动强度和持续性的课外劳动实践时间。劳动周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为提升劳动课程评价效度,笔者以劳动周为载体,对表现性评价在中小学劳动周课程中的实践探索进行了研究。

一、制定表现性目标与评价标准

1.确定劳动周主题。劳动周主题的确立是劳动教育活动高效开展的基础,主题须鲜明、特色要突出,体现“五育”融合,浸润传统文化,可有效实施。管城区结合相关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以及校园特色节日等确定了贯通一到九年级的“萌娃变形记”“小小佳帮手”“早餐直播间”“家乡美食记”等涵盖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的18个大主题。

2.设定表现性目标。劳动周主题实践活动课程表现性目标,是清晰、具体、恰当、可行、可测、可评的高阶认知目标,纵向上适合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学期学年进阶,横向上兼顾各维度素养水平。表现性评价的标准要与目标保持一致。通过对表现性目标的分析, 将目标转化为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评价标准,研制科学合理的评价量表,并基于实践反复修订,直至完善。

二、创设劳动情境

劳动情境是激发学生参与劳动、解决相关问题的孵化器。好的劳动情境具有生活化、开放性、启发性的特征。

1.情境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把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激发其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兴趣,实现在劳动中回归生活。

2.情境的开放性。要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场域空间,使学生通过真实场域的劳动实践,获得深刻的身体体验,获得连续性、一致性的劳动技能,形成综合性劳动素养。

3.情境的启发性。情境要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驱动学生创造性地建构已有知识,创生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案。

三、创建表现性评价任务库

表现性任务是能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的具体、有价值、有利于达成目标的复杂性、开放性任务。学生参与真实的劳动任务,建立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充分发挥身体与智慧的潜能,重新建构知识,解决问题。表现性任务的指导语要清晰明确、简洁易懂、恰当得体。基于劳动周课程,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分年级一体化、进阶式设计创建家庭劳动清单、生产劳动任务单、服务性劳动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任务库,以此为依据开展综合性评价。

猜你喜欢
表现性劳动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数感的表现性评价维度与评价任务的开发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