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如拉
古希腊是欧洲最早进入城邦奴隶制的地区,实行贵族奴隶主统治。公元前6—5世纪,古希腊的生产力飞速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分离。贵族奴隶主对从事手工业和农业的奴隶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这个时期,由于交通的便利和工商业的发展,在一些城邦国家,农业经济日渐转为工商业经济,阶级力量随之发生变化。奴隶主内部走向分化,除了贵族奴隶主还出现了新兴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奴隶主掌握政治经济大权,反动腐败,阻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在政治上无权,在经济上受贵族奴隶主的管控,反对特权,要求民主。由于这两种阶级之间的各种政治斗争,希腊城邦内政治事变和阶级斗争不断。古希腊逻辑就是在希腊奴隶民主制的形成与繁盛时期孕育和诞生的。
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尖锐,思想尤为活跃。在贵族奴隶主与新兴工商业奴隶主斗争的基础上,形成了代表贵族奴隶主利益的唯心主义思想与代表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之间的斗争。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等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代表;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是唯心主义哲学家代表。亚里士多德则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但他更倾向于唯物主义。
在当时,逻辑还没有独立的存在,而是根植于哲学之中,因为很多逻辑知识都涉及一系列哲学问题。比如,概念问题涉及一般与个别、本质属性等;命题的真值问题与真理、认识论有关;模态命题涉及偶然与必然等等。而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哲学家才能提出、解决乃至系统化,最后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有了哲学的发展,逻辑的诞生才具备了可能性。关于一些哲学问题,人们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从而互相辩论和论证。他们的观点有对有错,这时就需要一种客观的、科学的推理和论证形式以及遵循的规律来让大家普遍认同某些观点、论证是正确的。因此,哲学本身也需要逻辑方法,它孕育并推动着有关推理论证的逻辑思想的形成。基于以上的社会背景与哲学的推动,逻辑应运而生。
由于古希腊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以及与东方国家的贸易往来,东方民族的天文学、地理科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随之传入,使得古希腊的科学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比如,已有人认为宇宙是自然的,可以解释的;数学已产生,几何学也有了发展;有人观测了日食;有人绘制了已知世界的地图等。早期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哲学家。比如,德谟克利特的作品常常涉及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 ;柏拉图擅长数学;亚里士多德被称作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自然哲学家。在希腊早期,泰勒斯等人解释世界本原和变化问题的方法过于直观,而到了亚里士多德时期,理性抽象和逻辑方法相互结合,构成了逻辑理性的解释方式。可以看出,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为逻辑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另一方面,科学本身也需要利用逻辑方法进行解释和论证。因此,逻辑思维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古希腊几何学的发展对逻辑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希腊人将几何学发展为一门演绎科学。一些零散的、未成系统的几何学知识,就是用演绎法这种逻辑方法贯穿起来的。泰勒斯开了命题证明的先河;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根据公式用演绎推理证明的证明法;柏拉图对建立演绎推理的公理系统已有预知;后来由亚里士多德将其系统化,并推广到思维形式结构的研究上,形成逻辑科学体系。几何研究和逻辑研究的结合是古希腊逻辑理性发展的一大特点。几何学与逻辑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几何学赋予逻辑学以“纯形式”和“证明系统”的思想;逻辑学赋予几何学以演绎的构造,完善了几何证明的推理工具。正如M·克莱因所说:“希腊人对数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坚持一切数学结果必须根据明白规定的公理用演绎法推出。”而当“希腊人在搞出正确的数学推理规律时就已奠立了逻辑的基础,但要等到有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学者才能把这些规律典范化和系统化,使之形成一门独立科学。”
亚里士多德的一些思想和理论受启于数学,他的逻辑思想带有希腊数学色彩,体现着“演绎精神”。关于归纳、类比的学说也受益于他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他的三段论体系中的类与类的关系,也不能排除受到他关于动物分类的研究的启示。不难发现,亚里士多德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优于其他地区的逻辑学家,这也是他的逻辑体系形式化程度胜过其他地区的逻辑的重要原因。
论辩是逻辑学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基于当时古希腊的社会背景,各阶级之间的利益不同,各代表都持有不同的观点。在斗争过程中想要战胜对方,论辩就不能只用简单的说明或陈述,而需要有说服力的推理和论证,需要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各阶级和派别都迫切需要胜辩的有效工具。于是,有人接触到逻辑问题,运用逻辑知识来坚持自己的理论和观点。即发现对方在论辩中自相矛盾的破绽,从而揭露矛盾,克服困难而战胜对方。起初称此为辩证法,是一种辩论的技艺。后来,逻辑学曾长期被称作辩证法,也与此有关。除此之外,有些派别为了取得论辩的胜利,还会使用诡辩的方法混淆概念、颠倒是非。因此,想要克服诡辩,论证事实,就必须研究出一个能够普遍遵守的、推理论证的有效工具——逻辑学。
逻辑的诞生总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有人认为,语言和逻辑是互不相干的,但事实并非如此。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而思维只有借助语言来表达,概念用语词表达、命题用语句表达、推理用复句来表达。因此,“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研究涉及名词、动词、主语、谓语、格等语法概念。在论辩盛行时期,有些思想家为了胜辩而利用同义词、多义词来混淆概念。于是苏格拉底提出明确概念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关于概念的理论也主要来源于苏格拉底。柏拉图联系语法上的名动句研究了判断。他认为单说名词或动词时,不能表达思想,还构不成判断。只有将名词与动词联结起来,加以肯定或否定,才能表达完整的判断。据说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位好的辩手,因为他从小患有口吃,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也因此,在他建立自己的学校后,备课的时候总是把他讲课时要说的话都写在讲稿上。这也体现在他的著作中,尤其是举例子的时候,他用大量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论述自己的逻辑观点。亚里士多德还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基础上,首次提出连词、冠词。他们都很注重语法、语义的研究。可以看出,逻辑研究是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分析来实现的,亚里士多德创建逻辑体系也离不开语言分析。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也有很多思想家接触到一些逻辑问题,其中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已被吸收进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
“逻辑”一词出自希腊文的逻各斯,提出逻各斯一词的人是赫拉克利特。他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运行的物质世界,遵循着普遍的、必然的客观规律,叫作逻各斯。人的思维、认识的对象是客观的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所以人在思维认识过程中也必须遵循逻各斯。虽然没有直接指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但已有思维认识必须遵循思维规律的思想。这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逻辑史上,芝诺是使用论证的逻辑方法的第一人。他提出了著名的“二分法”“阿基里斯追乌龟”“飞矢不动”等疑难或悖论。亚里士多德称他为“辩证法的发现者”。从逻辑的角度来看,他的这几个疑难或悖论是证明运动不存在的论据。每一个都是独立的论证,每一个论证既有论题又有论据,而且在论证过程中都采用了演绎的推理论证方法。芝诺在反对运动、反对事物的一与多的统一时采用的论证方式,被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并纳入自己的逻辑体系。
德谟克利特将思维作为研究对象。他认识到逻辑是认识自然的工具,需要加以研究,并写了西方逻辑史上的首篇逻辑专著。另外,德谟克利特首先使用概念一词,并给予定义:“概念是研究的准则。”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出,物理学家中,只有德谟克利特略为接触到了概念的定义,并对热和冷下了某种定义。德谟克利特还第一个接触到充足理由问题,认为“没有理由,什么也不会发生”。他在逻辑研究的一些方面有先导作用,所以亚里士多德把德谟克利特视为自己逻辑研究的先驱。
关于苏格拉底的逻辑思想,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两件大事尽可归之于苏格拉底——归纳思辨与普遍定义,两者均为有关一切学术的基础。苏格拉底的逻辑基于他的伦理问题的讨论。他与别人讨论时总爱不断追问,步步深入,使混淆的概念逐渐清晰明确。他认为求得知识必须借助概念,因为概念中包含着真理。他的归纳是为伦理概念找定义的方法,是使谈话方的观点发生冲突从而揭露对方观点中的矛盾的艺术。除此之外,他在与人对话中,已触及证明、反驳等问题,注意到论述要有证据,还要论题明确,就是要先对论述的题目中的概念给出定义。
亚里士多德追随了柏拉图二十多年,柏拉图的逻辑思想对亚里士多德创建逻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逻辑方面,柏拉图将苏格拉底的伦理概念的定义的学说推广到理念。为了认识理念,需要对其进行定义和划分,而定义和划分必须以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基础。同时他也发现了概念的种和属的关系,这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上升法,即多中求一,求一般;二是下降法,即由属降到种。划分种和属特别是他的“二分法”是演绎推理的雏形。亚里士多德称这种划分是“弱式三段论”,这也是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萌芽。柏拉图还研究了判断,指出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才是判断。这与亚里士多德给出的定义极其接近。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前提(命题)就是对一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句子。”柏拉图还论述了思维规律的原则,如同一性原则、充足理由原则和不矛盾原则。由此看来,柏拉图的逻辑思想几乎已涉及传统逻辑所涉及的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等各方面。
由此可见,任何一门科学的诞生都非一日之功。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也是通过前人的孕育、准备阶段,完成量的积累,到亚里士多德将思维作为对象,将逻辑作为独立的科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成为当之无愧的西方逻辑之父。
综上所述,从逻辑的诞生到亚里士多德创建完整的逻辑体系,是漫长的量的积累过程。古希腊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论辩盛行,十分激烈。想在论辩中战胜对方,举步维艰。因此,必须研究出胜辩的有效工具。逻辑作为分辨是非、论证真理的工具性的科学应运而生。
另外,古希腊的科学发展和哲学的推动为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当时古希腊的科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科学的发展需要逻辑方法。另一方面,有了哲学才能产生逻辑,因为逻辑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涉及一系列哲学问题。而研究逻辑问题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哲学家,他们的作品涉及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当时亚里士多德被称作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自然哲学家。因此,他的很多逻辑思想就是来自他的科学研究和哲学知识。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科学发展和哲学思想的推动下,在亚里士多德之前,也有很多思想家提出并试图解决一些逻辑问题。这为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形成做出了量的积累,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和理论也被亚里士多德所采纳。但他们没有将其典范化,直到亚里士多德时期,才系统地解决了前人所提出的一系列逻辑问题,并建立了完整的形式逻辑体系,就是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多方面的准备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