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孟子研究院,山东 邹城 273500)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已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指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被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文化方针。①基于此认识,从文化“两创”的角度开展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研究路径的研究显得极为必要,且极具现实意义。但从博物馆文化“两创”实践层面看,博物馆文物存在陈列布展思维固化、文物时代内涵解析同质化等问题。为打破此僵局,开创博物馆“两创”工作新局面,本文拟从阐述文化“两创”理念入手,分析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面临的时代困境,继而通过对“两创”思维下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优秀案例进行论述,寻找“两创”视域下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的实践路径,以此强化博物馆职能,更好发挥博物馆文物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2月30日针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提出“两创”要求,后完善丰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论。对于文化“两创”工作,一方面创造性转化是根据当前时代特点和需求,对契合时代变化发展需求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文化表现形式进行时代改造,从而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实现激活生命力、服务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创新性发展则是按照新时代认知、需求的新变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从而实现增强公众影响力和文化感召力的文化育人目的。总而言之,文化“两创”概念的提出,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问题。
文化“两创”理念的提出,给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认同,产生了积极的时代影响。
一是传统文化回归人民群众视野。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各种形式回归群众视野,如新农村建设,各类传统文化大讲堂,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企业、学校、村镇、社区宣讲活动,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宣传标语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
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不倒的精神智慧所在,直至今日仍对全社会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道德指引作用。如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各类家风教育基地和政德教育基地,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具化为今天社会风尚的道德指引。
三是文化自信尽显大国风采。随着文化“两创”工作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和政治智慧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如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所展现的文化画卷彰显出中华五千年延绵不断的文化传承,更向全世界展现出强大文化自信所带来的大国风采。
截止到2020年年底,全国备案在册的博物馆数量达到5788家,备案总量跃居全球前5位,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大国。②但是“大”不代表“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研究仍面临诸多问题,其现状堪忧。一是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机制不健全。许多博物馆具备宏观完善的馆藏文物保护和管理制度,但是对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缺乏有效手段,如馆藏文物保护管理规定中一般都有针对游客损伤文物的具体措施,而对于工作人员造成的文物损坏却无具体措施,成为潜在的风险隐患。二是文物保护经费支出不足。博物馆文物保护经费不足,成为制约博物馆发展的最大障碍,不仅影响着文物保护先进设备的采购,也造成相当部分优秀人才的流失。三是管理人员水平不高。从现有的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上看,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工作人员以讲解员形式存在,不擅于不乐于从事文物研究,欠缺文物保护和研究能力和心态。
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研究就是采取何种陈列布展形式实现人类文化遗产再现和传承。而文化“两创”理念的提出,则是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现状的系统升级。在这一实施过程中,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面临着多方困境。一是缺乏高水平、高素质人员。上文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现状中提到“绝大多数工作人员以讲解员形式存在,不擅于不乐于从事文物研究,欠缺文物保护和研究能力和心态”。尤其是基层博物馆公益类事业属性对高水平、高素质人员的吸引力不大,且受编制岗位限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严重不足,所以从业人员能力素质问题在一段时期内将长期存在。二是思维理念转变问题。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能够顺应新时代发展脉络,需要博物馆从业人员转变新理念、提升新思维。但是现有从业人员受传统理念和惰性思维的影响,面对迅速铺开的文化“两创”工作,显得无所适从,不能有效承担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的“两创”任务。三是专项资金使用问题。目前国有博物馆基本实现免收门票,管理运行资金依赖上级拨款,其余均为专项资金。面对专款专用的财务管理规定,用于博物馆文化“两创”的资金渠道有限,也制约了基层博物馆“两创”工作的开展。
文化“两创”理念的内涵和时代影响,对博物馆文化保护研究工作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方面提出新的时代要求。一是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博物馆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具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做好人财物统筹安排,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方能实现博物馆文物文化的“两创”需求。二是建设宣、保、研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博物馆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存在较高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要求。③实现博物馆文物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保护研究是方法,宣传教育是途径。所以努力打造宣传、保护、研究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新时期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两创”工作向纵深开展的必由之路。三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文化发展理念。开展文化“两创”工作必须与时代需求相联系,始终以时代需求、弘扬社会主旋律作为工作开展的落脚点,方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以博物馆从业人员必须置身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局,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文化发展理念。
孟子研究院位于孟子故里邹城,2016年4月升格为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孟子研究院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示精神,锤炼、传承、弘扬儒学“两创”思维,围绕研究与应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应用工作,把孟子研究院打造成为儒学研究的文化高地、人才高地、道德高地。一是打造高端国学讲座。开近代儒学推广之先河,于2016年9月24日至2017年1月15日,开讲大型高端国学讲座《〈孟子〉七篇解读》,将《孟子》七篇的每一篇每一句,一一面向社会公众解读,开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儒学推广之先河④,成功地将孟子思想的学术研究与社会推广和应用结合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二是开启人才培养新机制。以孟子研究所为平台开展“准博士”培养工程,成为国内研究机构自主培养人才队伍的开拓者。以此为智力保障,编辑出版了《孟子文献集成》。三是持续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公益互动。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汲取儒学思想中传承弘扬的时代精神,以孟子大讲堂、孟母大讲堂、家长学校公益讲座、“学孟子·行善举”志愿活动等形式,在全社会掀起崇儒向善的时代风尚,从而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14年3月由王士禛纪念馆、王渔洋故里管理处和王渔洋学术研究中心组建成立隶属于桓台县政府的副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该研究中心深入挖掘王渔洋及其家族新城王氏家族文化的时代基因、价值,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解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局。一方面以新城王氏家族优秀家风家训为切入点,建设淄博市家风教育基地,赋予新城王氏家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编辑整理解读新城王氏家风著作《清寤斋心赏编》《手镜》、拓展王渔洋故里景区家风展陈设计、开展“渔洋大讲堂+”讲座,从而形成以家风书籍解读、家风现场讲解、家风线上线下讲座等全覆盖立体式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教育模式,成为淄博乃至周边开展廉政家风教育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以新城王氏家族三百年廉洁从政思想为基础,建设淄博市政德教育基地。深入挖掘新城王氏家族为政思想,总结归纳为“忠勤报国”“敬事担当”“习礼畏法”“洁己爱民”四个维度,以此作为新城王氏家族政德思想内涵编写王渔洋故里景区政德讲解词、编辑整理《忠勤清慎立政德》政德教育教材、推送线上政德故事短视频等政德思想研究推广教育模式,成为全省开展政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列布展工作是整个博物馆工作中的重心,⑤博物馆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文物的陈列布展来实现,通过陈列的方式传达出历史文物和其他展品之间所需要表达的联系,向观众解读其文化历史内涵,引发观众的参观兴趣。⑥所以实现“两创”视域下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必须重视文物的展陈设计。在文物的展陈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馆藏文物独特性与文物折射思想的时代性相统一,只有准确体现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博物馆陈列布展设计,形成具有时代价值需求的主题展览,才会赋予博物馆文物以强大生命力,从而实现博物馆文物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2020年9月29日山东博物馆开馆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深入挖掘和科学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明代服饰文化,从衣饰文化、绣织技术以及服饰发展变化等角度表现了明代服饰的风采与魅力。并结合当前群众喜爱的中国色、流行的服饰面料以及现代工艺等展现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让参观群众切身体会到传统服饰文化在当下的活化与应用。
坚持历史文物的时代价值研究和解读,将博物馆文物的时代性研究纳入博物馆文物研究的重要内容,形成紧跟时代主题的文物研究思路,从而让文物“活”起来,这是博物馆实现馆藏文物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方面要用文物把中华文化的脉络讲清楚。文物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通过文物研究可以梳理出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并以参观展览形式构架起参观者与历史交流的桥梁,使参观者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博大,进而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如前文讲述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之所以获得成功,在于对明代服饰进行了深度解读,宏大的场景设计和美轮美奂的文物精品给参观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内心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另一方面要开展文物的时代价值研究。通过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时代价值研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深度解读,并以时代思维理解文物的时代内涵,从而使得文物真正“活”起来。如济宁政德干部教育学院现场政德教育中的“万仞宫墙”和“贪照壁”政德课程,从文物本身蕴含的教育内涵入手,以新时代政德思想去解读,发人深省,教育效果明显。
创建具有实操性的文物文化宣教品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是博物馆展现社会公益属性、服务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对文化“两创”工作的主动探索实践。以山东省内宣教品牌建设效果来看,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均有公益属性的宣教品牌,以公益讲座、座谈交流以及现场讲解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送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村镇等,成为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如孟子研究院的“孟子大讲堂”“孟母大讲堂”宣教品牌,山东博物馆的“孔子学堂”“历史教室”“自然教室”“美育教室”教育宣教品牌,王士禛纪念馆的“渔洋大讲堂+”等都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宣讲品牌。且随着融媒技术的发展,各地宣教品牌纷纷从线下走到线上,开展了以网络直播讲座、学习强国专题栏目制作以及网络录播讲座等形式的线上讲座,其传播性、教育性和受众度大为增加,社会效益更为明显。
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博物馆需要建设复合型的文物文化宣教队伍。要做文物解读的现场讲解员。讲解员是参观者了解文物文化的重要媒介,必须做到熟练掌握讲解内容,拓展文物常识,能够熟练为参观者开展讲解工作。要做学贯古今的文化宣教员。要有文物文化知识的厚度和广度,实现从展馆到讲堂的角色转换,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能够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集体参观者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要做厚积薄发的文物研究员。对所属文物文化领域有深入研究,能够提出具有建设性建议意见,并能独立开展文物文化研究。如此集讲解员、宣教员和研究员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才是开展文化“两创”工作的时代之需,才能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之重担。以济宁政德干部教育学院为例,培养了大批进景区能讲解、进讲堂能讲座、拿起书本能研究出成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他们的培养和成长为济宁政德干部教育学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事业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从学界动态看,探究新时代“两创”视域下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路径是时代课题,大量专家学者孜孜不倦地投入该课题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本文仅以个人参与儒学文化“两创”实践体会为思考,总结省内知名博物馆、纪念馆“两创”实践经验,从“两创”理念培养、研究思路设计、宣教品牌建设以及复合型专家队伍建设四个角度解析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实践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卑微之身、浅薄之语,不敢称言,只希望能为博物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提供实践借鉴。
注释
①涂俊仪.“两创”视域下文物形象的跨媒介创意表达与传播:以三星堆文物为例[J].北京文化创意,2021(4):35-41.
②桑声明.新形势下博物馆陈列“新”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8):72-75.
③桑声明.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1(8):64,94.
④[佚名].孟子研究院简介[J].文史知识,2017(4):129.
⑤徐明明.浅谈博物馆陈列布展设计:以滁州市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4):66-68.
⑥于沁.博物馆临时陈列布展的实践探讨 以“紫禁藏影——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展”为例[J].文物世界,2019(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