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评价参照系的内涵、作用与构建
——兼论学术谱系的功能和作用

2022-02-23 09:32索传军张璇李木子
社会观察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参照系参照物谱系

文/索传军 张璇 李木子

当前,我国学术评价活动存在诸多问题,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党和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文件,强调对学术评价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和规范。理论上,学术评价不仅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而且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评价参照系。唯有如此,才能有助于评价结果的客观与准确。然而,当前人们还缺乏对评价参照系的科学认识和重视,评价活动中,常常忽视对评价参照系的构建,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与准确。因而,亟待从理论上对学术评价活动加以审视,促进对学术评价参照系的认识。

任何评价都是基于参照系比较的结果。理论上,任何评价都有参照物或参照系,但在现有的评价理论中,评价参照系既不是评价系统的实体性要素(如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等),也不是联结性要素(如评价标准等),因而在评价活动中通常不被明确地表达出来,常常被遗忘或忽略,这也是导致评价结果主观性和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评价参照系作为评价客体的参照物,作为评价主体进行价值判断的参考尺度,不仅在评价活动中客观存在,而且发挥着实实在在的重要参考作用,直接影响着评价的结果。本文拟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是评价参照系的内涵、形式、功能与作用;二是影响评价参照系构建的因素;三是评价参照系的构建方法。

评价参照系的内涵、形式与作用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学术评价研究现状梳理发现,对评价参照系的研究还较少,仅有少数学者论述了评价参照系在评价中的作用。如潘一辅在《情报调研成果评价参照系》论述了参照系的概念及其在评价中的作用,尹玉吉在《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机制启示录》中论述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参照系的重要性。总体上看,当前的学术评价研究,多注重于评价活动和评价政策方面的研究。其中,评价主体的选择、标准或指标体系的制定以及评价体制和机制等问题是研究热点,而缺乏对评价参照系内涵、形式与作用的认识。

(一)评价参照系的内涵分析

物理学中为了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形,选择另外一些物体作为参考,这些被选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考物体(或物体组)就叫参照系。其实,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到各种参照物。例如,我们对“某人”进行评价时,大脑中就会出现与被评人相似的人,这些“相似的人”就是参照物(或参照系)。但是,脑海中出现的这些相似的人会因为目的不同而变化。当你说,某人“好高”时,脑海中会出现一些个子比较高的人的形象,例如姚明等。当你说,这个人“好壮”时,脑海中会出现一些你所知道的身材魁梧的人,例如“拳王”泰森等。而当我们对一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时,需要了解该问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然后将其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判断其研究水平的高低。其中,研究现状就是与其“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的集合”,这个相关研究成果的集合就构成了该研究成果的评价参照系。当需要判断该成果的创新性时,其参照系就是一组与其研究问题相同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概括地说,从评价活动角度看,评价参照系就是评价者作出判断所需参照的条件。从功能上看,评价参照系就是评价主体用以对价值客体的意义予以不同程度的肯定或否定的比较因素系统。从操作的角度,可将其定义为评价者作出价值判断所参照的条件。笔者认为,从形式上看,评价参照系就是与评价客体同质且相关的一组同类实体的集合。

(二)评价参照系的形式分析与描述

评价参照系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作出判断所参照的条件。它由一组与评价客体同质且同类的实体构成。在评价活动中,任何评价结果,都可以简单地形式化表达为:

[评价视角]评价客体与(参照系)[的……]相比较,结果是……。

可以进一步形式化为:

[从……看],X与(X1、X2…Xi…Xn)[的……]相比较,结果是Y。

其中,(1)[从......看]就是评价视角,也是判断评价客体价值的维度,通常是一个具体的评价指标。例如,学术成果的创新性。

(2)X是评价客体。若是学术评价活动,X可以是学术评价的各类实体,其取值类型可以是人(或科研工作者、教师等)、学术成果(学术论文、著作、研究报告、专利等)、科研项目申请书等。

(3)(X1、X2…Xi…Xn)就是参照系。Xi是与评价客体X相关且具有相同主题或性质的同类实体,如:若X是期刊论文,那么,Xi就是一组与X主题相关的期刊论文。

(4)[的……]是指参照系中被比较实体的“属性”。评价,既可能是对评价客体全面的评价,如张三的论文与李四的论文相比较“更优秀”;也可以是对其某一方面(属性)的评价,如张三论文的选题与李四论文的选题相比“更新颖”。

在评价中,[的……]往往与评价视角[从……看]相配合,实际上就是评价视角的具体化。如从创新程度看,张三论文的创新性比李四论文的创新性更高。在上述例子中,创新性就是评价视角,也是论文的一个属性。张三的论文就是被评价客体,李四的论文就是参照物,是张三论文的参照系中的一个实例。

(5)Y是指X(评价客体)与Xi(参照物)比较后获得的结果。Y的取值取决于评价视角(或评价指标),取值可以是{有价值的、新颖的、优秀的、高的……}。若X是学术成果,那么Y的值域可以是{有创新的、优秀的、高质量的、有价值的、前沿的……}。

概括地说,根据评价客体与评价目的不同,评价参照系就是一组(X1、X2…Xi…Xn)与评价客体同类实体的集合。其中,n是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也就是说,任何评价客体最少有一个参照物。不存在没有参照物的评价客体,也不存在没有比较的评价活动。

(三)参照系的功能与作用分析

评价就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利用一定的方法,基于评价参照系和一定的评价信息,通过对评价信息分析和处理之后,对评价客体作出的价值判断。概括地说,评价参照系在评价活动中的功能与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参照系可以限定评价客体的比较范围;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评价主体认知能力的不足;三是可以节省评价主体收集评价信息的时间,提高评价效率。

影响评价参照系构建的因素分析

人们在观察物体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就不同。同样,在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针对不同的评价客体、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系,从而就会获得不同的评价结果。这就是评价的相对性。

然而,在评价活动中,评价活动组织者并未为评价专家提供评价参照系。通常,有关评价参照系会有以下三种情况:(1)评价参照系缺失。这种情况并非是被评价客体没有参照物,而是评价活动组织者没有提供参照物,或评价专家没有意识到或找到合适的参照物。(2)评价参照系不完善。评价主体在评价时,只是构建了整个参照系的一个子集。例如,被评价客体的参照系由N个同类实体组成,而评价专家构建的评价参照系只有M(M是小于N的正整数)个同类实体。这种情况在评价活动中最常见。(3)评价参照系错误。也就是说,评价专家在评价活动中选择了错误的参照系。虽然这种情况不多,但也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在评价活动中,评价活动组织者通常只是为评审专家提供用于评价的参考标准,没有为其提供用于评价的参照系,因而,在具体的评价活动中,需要评审专家依据评价需求(评价客体与评价目的等)构建评价参照系。客观上,一方面由于每个评价主体的专业认知能力与评价经验的不同,另一方面由于评价参照系的构建受多种因素影响,从而造成在同一个评价活动中,不同的评审专家构建不同的评价参照系,获得不同的评价结果。概括地说,评价参照系的构建,一方面受评价客体、评价标准和视角等评价系统要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受评价主体的专业认知能力和评价视阈的影响。

学术评价参照系的实例分析

评价参照系是与评价客体相关的一组同类实体。若评价客体是学术成果,那么其评价参照系就是一组与其主题相关的学术成果。若将这些相关学术成果的研究问题或主题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按照顺承关系,或引证关系)连接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学术链。刘绍怀用“学术链”来定义和描述学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链条关系形态。学术链用一组相关的学术成果来描述和揭示学术生长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是一种学术谱系。由此可见,当评价客体是学术成果时,学术谱系就是学术评价参照系的一个实例。

评价参照系是与评价客体相关的一组同类实体集合。不同类型的学术评价,应有不同的评价参照系。如果是人才评价,评价参照系就是与被评价人才相关的一组人,那么,就可以选择节点是作者的学者谱系,作为其评价参照系的实例;如果是科研项目评价,评价参照系就是与评价主题相关的一组科研项目,那么,就可以选择节点是问题的问题谱系,作为其评价参照系的实例。在具体的学术评价活动中,评价活动组织者或评价主体应该依据评价客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谱系,作为评价参照系的实例。

学术谱系的构建及其在学术评价中的应用

学术谱系是学术评价参照系的一个实例。那么,在学术评价活动中,学术谱系就可以作为评价参照系保障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价值判断,一方面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提升学术评价的效率。针对当前我国学术评价活动中缺失参照系的问题,若能利用知识抽取、机器学习、知识表示等技术,对被评价客体的参照系中的学术论文的核心观点、思想、理论和方法等进行细粒度结构化与语义化加工,形成学术谱系,就可以为评审专家判断学术论文创新或价值提供一个统一的“外在参照系”。然后,评审专家根据被评价论文中作者提出的“创新思想或观点等”在谱系中的位置,可以更加客观地判断被评价学术论文是对哪一科学问题、对哪个学术观点或思想进行了发展。它的研究结论属于首创性发现,还是渐进式创新,从而判断待评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以h指数为例,若用h1表示首次提出h指数,那么h指数谱系可以由一组具有一定(顺承或发展或相关)关系的h指数概念构成。这个h指数谱系,可以表示为(h1、h2…hi…hn)。其中,谱系中的节点hi表示第i篇论文提出的h指数相关概念,节点之间的连线(或边)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发展或相关关系。若依据h指数相关论文发表时间为顺序,以其核心观点或思想的创新性,以及提出的h指数或相关衍生指标为节点,便可描绘出一个简单的h指数谱系。以这个h指数谱系作为“h指数主题相关文献评价的参照系”,可以对hi指数、hm指数、hg指数,以及后续更多相关文献或研究成果的创新性进行评价。

可见,一旦完成了某学科领域有关主题、概念、问题和创新知识元等谱系的构建,即可将这些谱系作为相关问题研究成果评价的“参照系”。通过相关成果的主要观点(研究结论)与相关学术谱系的比较,可以较为准确地找到其在学术谱系中的“位置”,判断其创新性,进一步分析其在谱系中与其他“节点(成果)”之间的关系,对哪一方面的科学知识作出了发展,对他人产生了哪些启迪,据此便可分析判断被评价学术成果的价值。由此可知,学术谱系在学术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评价参照系的功能。

总之,任何评价都存在参照物或参照系。评价参照系是指与评价客体同质且相关的一组实体的集合,其在评价系统中是一个隐形要素。在评价活动中,它通常不像评价标准或评价指标那样,被显性地表达出来。然而,它切实地影响着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价值判断。在学术评价活动中,如果仅有评价指标,而没有评价参照系,那么评价指标只是一把没有刻度(度量单位)的评价尺子。因而,当前学术评价不仅是评价标准或评价指标不科学的问题,评价参照系的缺失是造成学术评价结果不科学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评价参照系从形式上看,就是与评价客体相关的一组同类实体的集合,并且可以进行形式化的描述和表达。而且,评价参照系的选择与构建,不仅受评价客体性质和评价标准的制约,而且受评价视角与评价视阈等评价系统要素的影响。我们对评价参照系统的内涵、形式与功能等进行分析后认为,源于谱系学的各类谱系具有评价参照系的一些基本功能。学术谱系是基于时间序列的一组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构成的网络图谱,揭示了学术成果之间的继承、发展与相关等关系,具有一定的学术评价功能,在学术评价活动中,可以作为学术评价参照系的实例。客观上,在学术活动中,不同主体之间存在多种不同的关联或联系,依据主体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便可绘制出它们演变发展的脉络图谱——学术谱系。其中,学术链、概念谱系、人物谱系、问题谱系、主题图谱等都是学术谱系的一类实例。在具体的学术评价活动中,学术评价活动主体(组织者或评价专家)应该依据评价客体的性质和评价目的等,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术谱系,作为学术评价参照系,科学地进行学术评价。

猜你喜欢
参照系参照物谱系
神族谱系
利用参照物计算
运动还是静止 参照物说了算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探讨高中物理参照物问题的解题思路
参照物和我们的宇宙
爱是爱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