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破防”的模因论解读

2022-02-23 07:58程滟婷
名家名作 2022年24期
关键词:模因流行语宿主

程滟婷

网络流行语是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是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流行语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百态,充满时代感[1]。2021年,“破防”火爆全网,被《咬文嚼字》评选为“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bilibili也公布“破防”成为2021年的年度主题词,可见其强大的影响力。本文试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对“破防”这一词进行分析。

一、模因论与语言模因

模因论是一种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流传起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模因(meme)一词最早由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2003年我国的何自然教授将其引入中国,并翻译为模因[2]。道金斯认为模因就是储存于人脑中的文化传播单位或是模仿单位,通过模仿和复制在人们的大脑之间相互传播。

2005年,何自然教授等人在模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模因论,他们认为语言既可以成为传播模因的工具,也可以发展为模因本身[3]。

二、流行语“破防”的语义演变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破”的解释为:“破,石碎也。从石皮声,普过切。”对“防”的解释为:“防,隄也。从阜,方声。”[4]由此可见,“破防”指的是破除防御。“破防”原先是指军事上的破除防御,有时也指因不戴头盔而使头部受到伤害。后来“破防”是指未成年防沉迷系统遭到破坏。如今“破防”又发展为游戏用语,指让对方的游戏装备、技能等被破坏,失去防御效果。例如,“《梦幻西游》的新资料片天宫门派灵宝曝光,能秒40次还带破防效果”(大熊看西游,2019年7月10日);“游戏《一念逍遥》中,对法修来说法术破防值收益最高,对体修来说物理破防值收益最高”(TapTap搜索,2021年10月3日);“《死神VS火影》游戏中,防御主要分为正面防御和背面防御,当敌人从背后攻击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破防”(历趣,2021年7月7日)。从以上三个例句中可以看到,“破防”都是指在游戏中突破对方的防御。在像“王者荣耀”一类的竞技类游戏中,“破防”还指破除对方最后的防御塔,而防御塔一旦被破除游戏就结束。输的一方会有遗憾、懊恼的情绪;赢的一方则会欢呼,享受胜利的喜悦。因此,“破防”也就被赋予了人的情绪。

现在作为网络流行语的“破防”突破的不再是装备、技能等有形防御,而是人的心理这种无形的防御,形容一个人情绪失控,异于平常。所有情绪都可能让人“破防”,比如愤怒、悲伤、尴尬、感动甚至快乐等。例如,“观看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和建党百年文艺演出时,一幕幕‘破防’瞬间令网友直呼‘这就是中国式浪漫’”(《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年7月3日);“被《开端》13集预告整破防了”(2022年1月17日微博热搜);“电影《不速来客》中的各种搞笑桥段和幽默台词戳中笑点,让大家直呼笑破防”(1905电影网,2021年10月20日)。“破防”有时指的是网友对党百年发展史的感动以及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破防”有时也指网友在看了电视剧《开端》中张警官徒手接过马上要爆炸的高压锅而受伤的场景后,被张警官的大义凛然而感动。“破防”还指观众被电影《不速来客》的幽默剧情逗得憋不住笑。

当然,作为网络流行语的“破防”并没有完全脱离它原有的意义,仍然具有“破除(心理)防御”的含义。战争、竞技、游戏中的防御是有形的,而心理的防御是无形的。但无形不等同于不存在,心理防御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外界的刺激超过了心理承受的最大限度时,就突破了这层防线。

三、流行语“破防”的模因复制与传播

(一)模因的形成

Heylighen曾指出,模因需要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步骤才能成功复制与传播。

1.同化

同化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接受。其中,注意是指因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而引起宿主的关注。理解意味着宿主会下意识地过滤掉与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相异或相斥的模因,选择性地接触、记忆与之一致的信息。如果新模因与宿主已经存在的认知体系相适应,就有可能被接受。一开始“破防”指破除游戏、军事中的有形防御时,只被一小部分人所知道,并未得到大规模复制与传播,因此只是具有模因潜势的表征信息。直到2021年,“破防”被赋予破除心理防御的意义后,人们更偏向于记忆突破心理防御这个无形防御。被宿主记忆、理解和接受的这个阶段就是同化阶段。

2.记忆

模因要有强大的保持力存在于宿主大脑中,否则它就不能被称为模因。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不断地重复也就能加强记忆。2021年发生的许多事都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有小小年纪穿着防护服独自隔离的小朋友;有高考场外举起纸板“不管你考得怎么样,爸爸妈妈永远爱你”的考生父母;有一生都致力于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院士;也有拼命照亮大山贫困女孩子人生的张桂梅老师……人们不断地被这些让人“破防”的人物刷屏,“破防”也就被人们牢牢记住。

3.表达

已经进入同化和记忆阶段的语言模因“破防”在某些语境下得到刺激后(即当模因宿主有使用该模因的需求时),模因宿主会以语言、文本或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达这个模因。比如在观看有关袁隆平院士的视频时,有的网友会用“破防了”这样的弹幕来表达自己对袁隆平院士的致敬和思念,其他观看该视频的网友也在无形中接受并储存了这个语言模因。

4.传输

模因表达需要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物质载体或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互联网的发展便为语言的快速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21年无数让网友直呼“破防了”的视频、文案等通过微博、B站、抖音、小红书等社交软件大量转发,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记住了“破防”这个词。如《人民日报》一段名为《2021破防瞬间》的视频在B站上的播放量达到249.9万;“被武大靖、李文龙整破防了”的话题在微博上三天内便有了高达2.1亿的阅读量。这些媒体对“破防”的使用推动了传播,即传播阶段。

至此,“破防”才由潜在模因转变为强势模因。强势模因具有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使用范围广、复制忠实等特点[5]。当“破防”成为强势模因后,它延伸出许多复制品,覆盖了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不管是娱乐还是权威、大众还是精英,都可以看到“破防”的使用。

(二)“破防”的传播类型——表现型传播

语言模因的传播分为“内容相同、形式多样”的基因型和“形式相近、内容不同”的表现型两种[3]。如果语言模因在发展的进程中保持其固有的信息内容与形式或者以不同的形式传递相同的内容,就是模因的基因型传播。如果语言模因保持其基本形式不变,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过类推的方式生成多种不同的信息内容,便是模因的表现型传播。“破防”在传播过程中形式保持不变,却表达着不同的心情,如感动、开心、悲伤等,属于语言模因的表现型传播。例如,“听到袁爷爷的声音就破防了”(头条新闻,2022年2月5日);“美国杂志一条汉服科普帖,让韩国部分网民又破防了”(观察者网,2022年2月4日);“iPhone14 PRO Max概念机:这样的机身设计令人破防,看完开始攒钱”(腾讯网,2022年2月9日)。

在以上三个例句中,“破防”这一模因在形式上并没有发生变化,都是用这两个字来表达内心受到震撼,只是表达出来的心情不同。例如,网友们对袁隆平院士的致敬和怀念;部分韩国网民情绪失控后,自乱阵脚;手机机型颜值高,让人心动。

四、“破防”模因的触发机制

因经济性、大众性、新颖性,流行语才能广泛流行。何自然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认为语言模因的广泛流行有五个因素:作为信息主体的人的心理意向;模因潜势信息选择的语境条件;主体期待发挥的语用功能;复制方便模仿记忆的信息表征;公众人物效应与媒体炒作[6]。同样,“破防”作为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其广泛流行的背后也离不开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作为信息主体的人的心理意向

作为信息主体的人的心理意向指的是信息主体选择复制和传播这个语言信息的缘由。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破防”既有年轻网民个人情绪的释放,也有他们对社会大事件的共鸣。从百度指数来看,“破防”一词的大幅飙升是从2021年1月开始的,而在B站则是从2021年6月中旬开始飙升,并频繁出现于河南水灾、奥运会等事件中。“破防”二字虽然简单,却能激发年轻人浓厚的家国情怀,这种能引起集体共鸣的家国情怀触发了“破防”模因变体的产生。

(二)模因潜势信息选择的语境条件

能使具备模因潜势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强势模因的语境是多样化的,包括情境语境、文化语境、社会语境等。无论是哪种语境,只要它能和潜在信息相结合,激发起模因宿主心理上的某些联想,这个与语境结合的信息就会在交际过程中被复制与传播。“破防”的流行始于游戏、军事语境,在脱离特定领域走入生活圈时,开放包容的网络使得语言更具有主观性,因此理解“破防”的内涵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语境。如“让人笑破防的《青春环游记》……”(网易新闻网,2022年1月16日)。在综艺节目《青春环游记》中,嘉宾贾玲在录制时提供了许多搞笑的情节,让观众们捧腹大笑,因此,网易新闻网用“破防”来形容这种搞笑。又如“网友给英烈留言让人瞬间破防”,人民网用“破防”来形容被网友给英烈的留言而感动。

(三)主体期待发挥的语用功能

主体期待发挥的语用功能指的是信息主体期望复制和传播的模因及其变体可能产生的语用效应。人们复制和传播某个模因,往往期待其产生情感性、工具性、人际性等方面的功能[7]。

“破防”这一热词背后,是年轻人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不吝展现着对文化更昂扬的自信和对主流价值更强烈的认同感。“破防”一词本为游戏、军事术语,指的是用特殊技能破除对方的防御。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破圈使用, “破防”不再只是游戏、军事中具有攻击意味的动词,而是年轻人表达激动心情的流行语。相比于代表感动的“泪目”与表达热血的“燃”,其应用场景更广,表达也更鲜活、极致——小到疲惫时刷到的父母温情叮咛,大到建党百年时各地燃放起的庆祝烟花,都能引发年轻人发出一句“破防了”的感慨。因而有学者从中看到了Z世代强烈的共情能力。另外,“破防了”能够成为B站年度弹幕、频频被年轻人使用的背后,也是中国在过去一年间迎来无数高光时刻、取得伟大成就的最好见证。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到EDG电竞战队勇夺S11世界冠军……日益强盛的国力和昂扬的民族精神,唯有“破防了”这样的极致表达,方能释放年轻人内心的激荡情绪[8]。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对真善美的美好向往和对正能量的积极追求也是“破防”得以流传的驱动力。

(四)复制方便模仿记忆的信息表征

复制方便模仿记忆的信息表征指的是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模因形式多样、易于模仿、便于记忆。凡是形容情绪都可以用“破防”,并且“破防”如今还出现了省略使令动词的用法,如“2021那些破防瞬间”“《独行月球》片尾11个字看破防了”,即“2021年让人破防的瞬间”“《独行月球》片尾11个字使人看破防了”。这种省略之后的说法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也更便于人们记忆和表达。因此,“破防”的模因在社交媒体中得以频繁复制与广泛传播[9]。

(五)公众人物效应与媒体炒作

公众人物效应与媒体炒作是指利用公众人物或社会名人的影响力以及媒体的大力渲染可以增强语言模因的触发力度,使其能够快速复制并广泛传播。博主、明星带热度,各大新闻媒体也以“破防”为标题,加之很多年轻人都有从众、效仿心理,“破防”一时间便获得了极高的大众参与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迅速复制与广泛传播。另外,权威媒体对“破防”模因的使用,增强了人们的接受度与认可度,也更加激发了模因宿主进行复制和传播的欲望与激情[10]。

五、结语

本文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潜在模因“破防”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与传输后,呈表现型模因的类型进行传播的过程。它的成功传递与信息主体的心理取向、语境条件、语用功能、自身的信息表征和媒体的带动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

猜你喜欢
模因流行语宿主
流行语大盘点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大学流行语考察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抓住自然宿主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