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岭
蒋老师捧着一堆本子来到教室,告诉大家要处理一下作业的问题。杨易看出蒋老师那张国字脸比平常似乎又长了两厘米,她劝告周围的小伙伴,时刻保持警惕。
“今天——”蒋老师说了两个字之后,看了看坐在第一、二排,又看了看第三、四排的小伙伴,欲言又止,“好吧,我们还是先来说说大练和小练。我与夏槐趁大家去做操的工夫,核对了作业上交的情况,请没有交的人站起身来。”
随着椅子“吱嘎吱嘎”的声音,第一、二、三组都有人站了起来。蒋老师微笑着看了看第四组的组长:“大家看,第四组没有一个人不交作业,这就是组长的管理功劳。”
“平常,经常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写作文的时候要写多少字。我很纳闷,文章还没有写,怎么就问‘多少字’呢?还有的同学更厉害,边写边数字数。其实,写文章只要按照要求写,基本的字数一定会达到的。如果我们能够将内容写具体,把握细节,450 字还是很轻松的。我们要学会使用修饰语……嗯,简单地说就是给自己平淡的语句加上一些成分,就像给刚买的新房加上一些装饰,让它变得更漂亮。”“老师,是不是像扩句。”杨易笑嘻嘻地问。
蒋老师肯定地点点头:“你们看,阳光从屋外照射到教室里,我们可以说成‘温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到宽敞的教室里’。这样是不是内容更加丰富呢?”
下课了,刘天拿着自己的作文本小心翼翼地蹭到蒋老师跟前,问:“老师,我写的文章,为什么您总是给我‘不具体、不生动’的评语呢?”蒋老师接过本子,让刘天读一读自己写的《夏夜的荷花池》——
夏天的荷花池太美了,有的荷花开了,有的荷花半开了,有的还没有开。夜晚,我来到荷花池边,看不到盛开的荷花,只听到荷花池里有青蛙的“呱呱”叫声。
我爱荷花,更爱荷花池。
“你虽然写出了荷花开的三种姿态,可没有具体写出它们究竟是什么样子。还有,夜晚的荷花池究竟有哪些值得可看的地方呢?你也没有交代清楚。写好文章,要学会使用修辞手法,也就是要会用比喻句,使得描写的对象清晰、具体;要学会使用拟人句,使得万事万物像人一样有生命的气息;要学会使用排比句,那样语句就有一定的气势;还有夸张、反问、设问,等等……”蒋老师拿过杨易写的《夏夜的荷花池》,“你看看人家是怎么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读一读。”
到了夜晚,碎碎的月光洒在荷花池的荷花花瓣上,仿佛一件银色纱衣。有的荷花绽开了笑容,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池塘中翩翩起舞;有的荷花像个害羞的小朋友,露出小半边脸,显得不好意思似的;有的荷花的花瓣还没有开,像一个熟睡的娃娃,一声不响。
突然,一只青蛙跳到荷叶上“呱呱”叫了两声。也许是看到这么多人在观赏,它“扑通”一声跳进了池塘里,再没有露面。夏夜的荷花让人感觉清清爽爽、婀娜多姿。我爱荷花的妖娆,但更欣赏、赞美它的品格,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有比喻手法吗?有拟人手法吗?有排比手法吗?还有引用古诗句吧!许多的修辞手法融为一体,让夏夜的荷花池跃然纸上,有声有色,我们是不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呢?”蒋老师用手指点着精彩的语句,刘天频频点头。
侯光在一旁听到这话,大声嚷嚷着:“扩写就是字数写得多些,将‘一个’写成‘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写成‘一个接着一个又一个’……”
蒋老师转过身看了看侯光,若有所思,继而伸出手:“你的作文本!”侯光伸了伸舌头,准备逃脱,却被老师一把拽住了。无奈,侯光只得将自己的本子递了过去。
蒋老师指示刘天朗读:“春天来了,小虫虫从泥土里爬了出来,一个,两个,三个……一个又一个。这些小虫虫长得圆滚滚的,浑身还湿漉漉的,身体总是喜欢朝前一拱一拱的。这边一个,那边一个,我数了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好多好多。”
大伙听到“一个,两个,三个……”这样的句子时全都哈哈大笑起来。侯光满脸尴尬,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是这样写的,一直写到了第十个。结果,杨易说我不符合要求,有拼凑数字的嫌疑,要罚抄,我只好省掉了后面好多个。”
“创作时,我们要学会适当使用‘描写’的手法。比如侯光描写的春天,我们可以抓住‘万象更新’‘鸟语花香’等环境来描写,与刚刚过去的冬天相对比不是突出春天的美好吗?我们也像侯光一样抓住‘虫子’来写,写春天到来时‘一簇簇’‘一群群’的虫子都有哪些外貌特征,它们经过一个寒冬之后又有了哪些不一样的行为举止,等等。可惜,侯光只用了‘一个、两个、三个’这样简单的描写,根本没有突出‘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气象万千’这些特征,是不是太单调了?如果仅仅是数量或是罗列式的描写,显然是平淡无奇、不能突出特征。看来,你歪曲了我说的多多使用‘修饰语’。‘修饰语’是什么?它是通过扩充语句的内容来丰富句子的内涵。就像树木一样,要多多地长枝叶,使得大树枝繁叶茂,慢慢形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在树上贴上一些枯叶,或是画上一些树叶……”蒋老师国字脸立刻又拉长了两厘米。
侯光满脸通红,拿着本子回到了座位,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修改起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