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娟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占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10%[1]。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率较高。MP感染后,除影响呼吸系统外,对小儿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肺外器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持续发热及咳嗽是小儿MP感染的主要发病特点[3],持续发热不但可导致小儿免疫力下降,感染症状加重甚至继发新的病毒或细菌感染,还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器官损伤[4]。临床上对于MP感染等引起的小儿发热,常采用物理降温、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口服降低体温[5]。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小儿MP感染常用的治疗药物,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6]。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在临床上应用清热养阴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MP感染,临床疗效显著,患儿持续发热等症状显著改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将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8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持续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13周岁,平均年龄(5.76±2.93)周岁;患儿临床症状以持续发热为主,体温37.5~39.9 ℃,平均(38.12±0.23)℃;病程3~12 d,平均病程(7.12±2.23)d;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11周岁,平均年龄(5.16±2.65)周岁;患儿临床症状以持续发热为主,体温37.6~40.0 ℃,平均(38.42±0.25)℃;病程3~11 d,平均病程(6.93±2.12)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第8 版)》[7]相关标准进行诊断:①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或咳嗽现象,体温在37.3 ℃以上;②患儿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或湿性啰音;③X线或CT检查显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炎性侵润;④患儿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1.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经诊断确诊为MP感染;②患儿临床症状以持续发热为主;③患儿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④患儿临床资料完整,可全程参与本研究;⑤患儿年龄在1~14周岁;⑥经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②患儿对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过敏;③患者在接受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治疗;④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⑤其他不符合本研究条件者。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阿奇霉素注射液(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10606)按照每日10 mg/kg的剂量,用250 mL 5% 的葡萄糖溶液(广西裕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0561)溶解,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3 d。从第4天起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华润双鹤利民药业(济南)有限公司)口服,1~3岁患儿每日单次口服0.1 g;4~8岁患儿每日单次口服0.2 g,9~12岁患儿每日单次口服0.3 g,12~15岁患儿每日单次口服0.3 g,连续服用3 d。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物理降温,体温在38.5 ℃以上时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17)口服降温,给予镇咳平喘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热养阴合剂(呼伦贝尔松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890016)治疗。每日两次,1~6岁患儿每次约30 mL,7~13岁患儿每次约50 mL,饭后口服。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6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以及肺啰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发热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5、IL-6和CRP水平。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为:治愈:患儿咽部红肿、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X线或CT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消失,MP特异性抗体阴性;有效:患儿咽部红肿、咳嗽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X线或CT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有所改善,体温有所下降;无效:患者咽部红肿、咳嗽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X线或CT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无改善或加重,MP特异性抗体阳性。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通过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IL-5、IL-6水平。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两组患儿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n(%)]
两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结果见表2。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2.21±0.29)d、(3.81±1.06)d、(3.72±0.97)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0.31)d、(5.15±1.01)d、(5.91±1.08)d,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FEV1、FVC和PEF结果见表3。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FVC和PEF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儿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FEV1、FVC和PEF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5、IL-6以及C-反应蛋(CRP)水平见表4。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IL-5、IL-6和CRP水平均显著下降,表明两组患儿炎症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改善。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5、IL-6和CRP水平结果
儿童是MP的易感群体,当小儿呼吸道黏膜被MP感染后,会释放出多种炎性介质,最终引起呼吸道相关炎性反应[8-9]。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最为敏感的炎性反应指标之一,正常人CPR<10 mg/L,CRP升高表示体内可能出现了感染或非感染炎症[10]。研究表明[11],MP感染患儿血清中CRP水平往往显著上升,患儿发病后,正常情况下 6~12 h 即检测到CRP升高。笔者在研究中发现,MP感染的患儿CRP高达30 mg/L左右,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12]相一致。
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白介素偏高考虑体内存在炎症。研究表明[13-14],肺炎支原体可产生炎症介质,引发患儿产生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也已证实,患儿血清中IL-5、IL-6和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经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炎症水平显著下降,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15]。持续发热是小儿MP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体温升高有可能使患儿多个器官的功能及代谢发生严重障碍,体温升高后还可导致小儿免疫力下降,感染症状加重甚至继发新的病毒或细菌感染。若体温过高持续时间较长,有可能会使患儿的脑细胞受到一定损伤。因此,治疗MP,控制患儿的体温是治疗的关键点之一。清热养阴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后,患儿发热症状显著缓解,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缩短,咳嗽、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显著改善,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