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
摘要:在小學语文阅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老师作为教学主体,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学习进度,充分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使语文教学顺利进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1+ X"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它能把阅读教学、学生的自主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新课改与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1+ X”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为此,本文对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小学“1+ X”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全面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1+X";阅读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语言理解、应用、逻辑思维、审美能力、创新意识、文化传承等。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小学语文"1+ X"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语言核心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加强小学“1+ X”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1+X"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将"1+ X"阅读教学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突破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局限,打破常规的题海战术和单向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1+ X"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
(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具有目的性和技巧性,将各类文章按性质分类,最终寻找共同性来确定文章的类型,从而对相似文章进行解读。另外,“1+ X”的阅读教学能为小学语文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学习都是技巧性学习,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为小学语文的分析与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1+X”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对学生和家长、教师共同阅读作了规定,从小学教育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阅读理解的难度逐渐增加,每个单元增加了课外阅读的延伸,导入“1+ X”阅读模式,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自主联想、学习使用。进中学后,在小学的基础上增加《名著导言》,对每堂名著的导论课进行指导,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学习。《名著导论》以激发兴趣、传授方法为改革的方向,这是语文课程从课外拓展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教育体系。
(二)加强类比分析
“1+X”的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同类文章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女娲补天》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如下阅读教学。
第一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安排学生进行5--8分钟对课文的大体阅读,语文教师要提前准备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例如文章中有哪些生字?文章到底在讲述什么故事?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谁?在学生初步阅读之后,教师给学生留5分钟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也可以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再让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复述。
第二步,语文教师选择几篇同类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例如《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这一类文章的相似之处,并且对课外阅读的内容与《女娲补天》的内容进行类比。第三步,语文教师选择一篇课外文章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文章之间的相似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这些文章都是古代神话故事,都表达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次运用“1+X"阅读教学以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作为主题,让学生对于我国古代神话故事有初步的了解,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对于此类文章的阅读思路更清晰,通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三)构建良好的语文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无论是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环境的构建, 还是学生在自习室内,安静的氛围是享受阅读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购买优质的杂志和报纸,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多便利。在“1+X”阅读教学模式中,激励制度也是使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更好的途径,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不断予以鼓励。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取优美的句子以进行模仿,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模仿和阅读来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结构特征和思想,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进一步提 高识字率和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不断增加文学资料的积累,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进一步 提高语文阅读的整体素质,并提高学习学习语文的主动生。
在“1+X”的阅读教学中,隐形对话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纽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充足的课前分析,通过隐形对话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需 要对课堂气氛进行调动,隐形对话需要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中进行,并且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内心需求,充分考虑到竞争为学生带来的压力,使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通过教学隐形对话,能够使学生获得激励,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学生的问题主要包括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不同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特殊问题,教师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在辅导的过程中, 要以欣赏和鼓励的态度来帮助学生解决在语文阅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对语文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好的开端往往能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所以导入“1+X”的阅读教学模式是现在小学课堂上必要的措施。但是,教师必须理解“1+X"的读取模式是工具,不是为了目的,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选择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外读物。
参考文献:
[1]杨昌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1(30):31-32.
[2]段巧琴.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1(3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