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鸿
摘要:戏曲文化之审美,旨在欣赏唱词,品味唱腔,感受韵律,以及戏曲表演等内容。秦腔,作为陕西戏曲文化代表剧种之一,被称为戏曲剧种的鼻祖。而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总共四个方面。笔者认为,戏曲文化的审美,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戏曲文化;秦腔;审美;语文核心素养
随着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展开,戏曲艺术之美在校园中绽放,除了传承戏曲文化,了解戏曲知识,更重的是它的美在语文学科中得以彰显,让语文素养在艺术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戏曲文化的审美,成为培养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秦腔的唱词之美。秦腔这一古老的剧种,每一段唱词都是古典韵律美与现代散文诗的结合。美在句式的整齐,大多数是七字句或十字句;美在优美的韵律,唱词句句入韵或间隔入韵,上下句平仄的运用,节奏的划分等;美在语言的精美凝练,唱词中运用大量的修辞,内涵丰富的语句;美在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人物或抒情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美在写法的运用,人物情感的对比,景物的烘托作用等。记得自己在学《白逼宫》这段戏中,唱词中竟有十一个“欺寡人”将汉献帝当时无依无靠,身陷牢笼的悲苦心情得以充分表现。用九个“好一似”将当时落魄的境况用鲜活的动态画面展现出来。同时运用排比和比喻、顶针的修辞,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地表现人物撕心裂肺、痛断肝肠之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汉献帝内心的痛苦与艰难的困境。
以语文学科的素养诠释戏曲文化的教学理念更让戏曲充满活力,拉近了戏曲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
二是秦腔的唱腔之美。秦腔唱腔分“欢音”与“苦音”两种。唱腔表现人物欢快、喜悦心情的就是欢音,表现人物内心悲伤难过的就是苦音。唱腔注重字正腔圆,讲究咬字归韵,声腔的轻重、缓急、收放等特点反映人物心情。這与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尤其在诗歌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理解和鉴赏诗句,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人物的情感本质是相同的,只是秦腔是把人物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唱出来,或慷慨激昂或婉转流水,此所谓戏曲中达到“以气促声,以声传情”的艺术效果!记得自己在跟着邵英老师学《断桥》唱腔时,唱词“西湖山水还依旧”,其中 “旧”的拖腔,饱含着白素贞面对西湖美景,此时此刻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的感叹与忧伤之情。面对西湖秋色心力交瘁的无限伤感,满眼秋色其实是满心愁肠!真可谓“情如西湖水之柔,愁如西湖水之多”!因此秦腔戏曲人物的情韵是戏曲的灵魂!与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审美鉴赏的培养是一致的。
三是戏曲表演之美。戏曲中“四功五法”体现了一个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不论是演员在舞台上规范的台步、圆场,还是精彩的手帕功、水袖功、胡须功、帽翅功等,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人物情感的体现,突出刻画一个“真”的人物。所以这种效果如同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文本中人物性格特点,通过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戏曲通过表演来刻画人物,而教学中是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让静止的文字立体起来,最终达到人物的鲜活性。比如:鲁迅笔下的闰土形象,刻画人物命运的变化通过“手”的变化,表现他生活的艰难。戏曲中演员的“甩发”,如《周仁》这一人物,《哭墓》一场,周仁因被哥哥误解,妻子替嫂嫂而死,在这种情形下,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仁”“义”的内涵。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极度悲痛焦急无奈的情感。因此,戏曲表演侧重于人物的情感体现,如同语文学科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四是是戏曲的虚实之美。戏曲中不是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努力追求传神写意之美,达到神似,十万八千里路程在戏曲舞台上只要走一个圆场就可抵达;漫漫长夜,几声更鼓就可以夜尽天明;千军万马,四个龙套即可代表。这种表演可以说把舞台的假定性发挥到了极致,审美主体与客体已达成了一种默契。比如:秦腔《拾玉镯》戏曲人物孙玉娇在舞台上活灵活现的动作表演更是需要想象,她在开门、关门的动作以及穿针引线、搓线、合线的动作、喂鸡、数鸡、赶鸡等动作,当时舞台上没有门,没有鸡,没有针线需要演员传神的去表演,这些为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同语文学科将诗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诗词中苏轼《明月几时有》让学生理解词人从人间想象天上,又从从天上回到人间的情感跌宕起伏,写出了词人在现实中人生的写照,内心情感的变化。总之,戏曲艺术完全靠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来体现。它为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与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戏曲文化的独特艺术之美不仅如此,
总之,具有戏曲文化代表的陕西地方剧种之一——秦腔,它让笔者把语文的专业知识与戏曲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二者相得益彰!戏曲文化的审美,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页
[2] 韩雪屏:《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2008年2月内蒙古出版社《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第51页;《追寻阅读的“美感”》第257页;《寻求与文本对话的策略》第287页
[3] 朱光潜:《谈美谈文学》2005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第69页
[4] 徐丹门燕丽:《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第2005年2期38页
[5]余亚飞.《 试论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 2015第01期
[6]郭爱丽. 《谈戏曲表演的审美特征体现》 2017 第05期
[7]苏玉秋.《论中国戏曲的艺术形态及其美学特征》2015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