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静
摘要:当前新课改大力倡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相融合,而初中品德课程本身特征具有生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力求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回归生活。而构建生活化教学就是精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建立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各个环节之中,引导他们去体悟和感受,并将课堂教学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如此,才能顺利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生活是知识的宝库,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更多地来源于生活,而为学生生活服务才是终极目的。因此,本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活化教学优势,在教学中引入的情境、片段,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只需巧妙地挖掘其生活特质,合理地导入生活元素,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营造一种更加接地气的教学氛围,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学习“守护生命”一课时,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意外伤亡事件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对教学视频的观看,认识到守护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对本课知识内容形成整体性印象。其次,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视频中的相关事件,引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探讨,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的行为。教师要一边认真听学生的发言,一边适时地指导学生,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引导,使课堂学习更具针对性。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梳理,并强调出本课知识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本课知识的具体学习过程中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知识学习茫无目的的问题。
二、合理导入生活元素,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常采用机械的死记硬背,这种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背到无趣。学生有迫切地愿望,希望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法,以有趣味的形式帮助他们更好地习得知识。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假如教师依旧采用“满堂灌”方式,照本宣科的讲解内容,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能保证教学质量。鉴于此,教师将生活融入课堂不失为奏效的方法,让学生从枯燥的知识学习中解决出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点燃学生的参与兴趣。
例如:在学习“亲情之爱”中“让家更美好”一课时,鉴于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和行为,不少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无法沟通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把家庭中的一些琐事融入课堂,围绕“与家人如何有效沟通”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角色演绎,让一位同学担任爸爸或妈妈这一角色,另有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针对发生的一些家庭小矛盾和意见不统一,引导学生认识到产生一些问题和矛盾是正常的,要学会站在父母对自己关心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去沟通、化解,只有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理解、积极沟通,才能让家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这项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让他们掌握了一些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生活化开放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探究、思考。同时,结合课题目标,以及知识内容来合理地创设具有开放性的探索问题,并以具体问题的驱动下,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思考、深入探索,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思考、剖析及探究能力。此外,教师在创设开放性问题时,还应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教学内容鲜活生动,以此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专注力。
例如:以“成长的节拍”中“少年有梦”一课为例,需要根据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合理地设计问题,使其成为任务驱动的核心内容。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十九大精神中的"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提出"思考如何培养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青年"“如何将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的问题。其次,学生要联系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入分析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从学习、价值观、品德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能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有效地增强了责任意识,拓展了任务思维,提高了理解的深度与高度。
四、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实践,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为了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法治意识及道德修养,笔者认为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不失为良策。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诸多鲜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加之中学生喜欢探索,实践活动是他们喜爱的学习形式。故而,教师可通过中学生喜爱的实践方式,引导他们从局限的课堂中走出来,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思考、探索,符合核心素养中的践行意识培养。
例如:以“生命的思考“一课为例,笔者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迈向更宽阔的德育学习天地。笔者就曾应学生的需求,组织他们去本地的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参观。学生们在文化气息浓厚的氛围下,全面了解着关于抗战时期的那段历史,当他们近距离见证革命先驱的英勇事迹时,无不为之动容,产生无限的敬意。此时,在传承革命精神的同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和体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深入地认识课本中有关“生命的思考”。这样,以亲身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其心灵受到触动与洗礼,明白了如何诠释宝贵的生命,这比教师的说教更具实效,同时也能够让他们体会课本中未有的知识与情感,无疑对塑造学生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他们往往忽略教材与学生、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能有效地整合教材的内容和生活素材,使教学缺乏说服力,效果不佳,同时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以生活视域去甄选相适宜的教学内容,并寄教育于生活文体活动,使学生自主置身其中,能够拥有良好的良好的学习状态及生活体验;课后延伸生活化教学实践,最终实现学习知识的顺利内化,让课堂真正地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吴达军.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
2021, (19):14-15.
[2]彭莉.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21, 第29卷(29):83-84.
[3]沈金燦.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 中学政史地, 202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