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宏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式就是阅读、再阅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两张皮”的现象,并没有将课内外阅读整合在一起,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能够不断地强化课内课外阅读整合探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整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体内容,但似乎仅限于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多教师有鞭长莫及的无力感。然而,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语文阅读量的保障等,都是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加以支撑的,作为学校教育,关注到对课堂内外的全面建构,能够实现课上课下的教学联动,以完善教学工作。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内课外阅读整合的重要性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由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组成,其中课内阅读,主要是以教科书、参考书、辅导书为阅读材料,阅读时间集中在课堂,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具有统一性的特征,将满足学生的共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而相较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更加自由开放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的选择极具弹性空间,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爱好,自主选择阅读书目、阅读方式,不受统一的限制性,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阅读发展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保证了学生的统一共性发展,而课外阅读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在小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两者具有相互辅助、相互依托的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课内课外阅读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至为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内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抓住阅读的主体性
“以人為本”是新课改中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在整合课内课外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所选择的课外阅读内容必须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发展需求,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如教师所选择的课外阅读内容,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书籍,这样学生才能够认真、耐心地读完,才能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心灵体会。此外,所选择的阅读内容还应该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应为其推荐一些图文结合的绘本故事,以此降低课外阅读难度;而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则可以向其推荐一些文学性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总之整合的课外阅读内容必须要立足于学生主体,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整合效果。
(二)依托教材找到课内与课外阅读衔接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内,必须要做好拓展与延伸,将课内外紧密地衔接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在阅读教学时,老师要依托教材,将教材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阅读教学的拓展,做好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松鼠》一文时,课文内容主要结合小动物———松鼠的特征进行描写,塑造了可爱的小松鼠形象,激发了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作者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布封,本课选自他的鸿篇巨制《自然史》一书,其中《松鼠》一文深受小读者的喜爱,从文体角度来讲,它应该是一篇短小的科学小品文,或者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其围绕小动物松鼠来行文,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非常吻合,也是小学生非常爱读的一篇短文,行文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易懂。老师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习,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主旨做好把握。当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之后,对这类文章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时老师可及时做好拓展,寻找好课内与课外延伸的衔接点,适当进行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将多元的评价方式作为课内课外阅读整合的保障
评价是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对教学起到反馈和促进的作用,而在整合课内外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作用的发挥,为教学整合提供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评价本身并不是为了确定学结果的好坏,而是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促使学生热爱阅读、坚持阅读,为学生的阅读学习、终身学习提供助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应该改变过往以纸笔测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要通过构建多元的阅读评价体系,为教阅读整合增添助力。
结束语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内阅读教学,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打通、有效整合,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阅读环境,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在整合课内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科学的阅读内容选择为核心,以良好的习惯培养为纽带,以多样的阅读方式为关键,以多元的评价方式为保障,以此实现更好的整合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燕兰.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