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甫琦 卢邦柱 杨凡
【摘要】学校社团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实践力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广州L中模拟联合国社团为研究对象,结合对该社团的教学指导实践,采用议题分析、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国际理解素养培养成效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开展对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公共参与型社团在培养国际理解素养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实践。
【关键词】国际理解素养;公共参与型社团;模拟联合国;实践力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因此,增强中学生政治素养和政治认同,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作用,也要重视中学生公共参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国际理解作为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思想政治学科视域下也有独特的研究与实践价值。模拟联合国活动作为高中一种典型的公共参与型社团,对新形势下学生国际理解素养与社会参与能力的培育有着哪些独特功能?作用机制与路径又是什么?本文通过调研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实证分析。
一、国际理解素养的提出
在中国,与培养国际理解素养相联系的是以“国际理解”为理念的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概念是在二战以后各个国家越来越密切接触的国际背景下于1982年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指以理解、和平、共生为价值理念,促进人们消解冲突,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因为学科设置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鲜少与国际理解教育相链接。但关于“国际理解”理念的培养,我国一直以来就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具有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人才。
新一轮课改发布的《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3 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6大素养,并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 18 个基本要点。(图1)
其中正式提出要把国际理解素养作为18个中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要点之一。其内涵包括: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从国家重视以“国际理解”为理念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建设,到如今明确提出在中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要培养“国际理解”素养,这是国家顺应时代大潮流,积极融入国际大环境,树立国际大国形象,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的重要体现。同时,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从国际理解素养的内涵中,笔者认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国际理解”素养,可以从知识层面、行为表现层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中反映出来。
二、“模联”对培养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可行性分析
中学生公共参与型社团一般是指以提升中学生的政治素养为宗旨,以“模拟参与”公共事务活动为纽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组织制度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当前我国中学生公共参与型社团多以“模拟参与”的方式的开展活动,以模拟联合国和模拟政协较为典型,其中模拟联合国尤为普遍和突出。
可见,中学生公共参与型社团主要有两个核心特征:一是社团成员兴趣爱好相同,皆为喜欢关注或参与公共事务、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积极行使人民当家的政治权利的学生;二是社团活动核心是“模拟参与公共事务”,与传统的公共服务型社团相比,活动更侧重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国际、国内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兴趣和能力,更侧重学生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权力的行使。
模拟联合国(简称模联),是对联合国大会和其它多边机构的仿真学术模拟,是为青年人组织的公民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或其它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参与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代表们遵循议事规则,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演讲来阐述观点,为了“国家利益”辩论、磋商、游说。他们与友好的国家沟通协作,解决冲突;通过写作决议草案和投票表决来推进国际问题的解决。在模拟联合国,青年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熟悉联合国等多边议事机构的运作方式、基础国际关系与外交知识,并了解世界发生的大事对他们未来的影响,了解自身在未来可以发挥的作用。
1.模联举办的目标与国际理解素养的内涵一致。
模拟联合国活动关注的问题广泛,大都是当今各国面临的热点问题,例如聚焦国际和平安全、恐怖主义、人权、环境、国际经济等领域。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不仅有助于同学们对联合国的了解,更为同学们打开一扇窗,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大家关心世界,用国际眼光来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大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与国际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類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一致。
2.模联培养的能力与国际理解素养的表现不谋而合。
与此同时,模联会议中,各个辩手为了代表“自己”国家争取最大利益,会议前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代表必须密切关注“自己的国家”,研究和学习一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扮演好外交官的角色。准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种学科知识的整合过程,代表们需要将政治、经济、历史和地理知识与大会要讨论的问题紧密结合,思考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一定国际理解知识。
模拟联合国活动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学习经历,青年人不仅能够学习和讨论国际事务,还能够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组织、策划、管理的能力,研究和写作的能力,演讲和辩论的能力,解决冲突、求同存异的能力,与他人沟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尤其是沟通和理解能力。磨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冲突,而解决冲突最好的途径就是理解与沟通,这与国际理解素养所要培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不谋而合。
3.模联培养国际理解素养的实践层面的可行性。
在以往实践操作中,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上更倾向于在英语或者艺术类学科中,对于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和中国色彩的思想政治课培养较少,更何况是具有时政色彩浓厚的社团类,但是居于上述分析可知,中学生公民参与类社团,尤其是模联在素养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已有研究对这一现象关注并不足。
模联通过模拟国际事件,也就是同学们分组分别扮演代表不同的国家或国际组织,就某一事件进行演进模拟。在模拟之前,势必要对该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和深挖;在模拟之中,更要对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进行辩论。而评判当事人在主导事件的作用时,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站在该国立场上分析其作用。也就是说,参与过模联活动的同学,基本上会从理性角度、从全局视野、从“利益出发”、考虑长远影响等方向去分析判断,更培养了他们通过“辩”来明晰得失的思维方式, 这使得他们的预测更为科学。而没有很好参与过这种活动的同学,无论是“偏理”的还是“偏文”的同学,在碰到这样的事件时,都往往会从感性的角度、自我的意愿、或舆论的导向来进行选择。在此过程中,无论从目标上还是过程中,都与国际理解所要形成的目标相一致。
模联只是培养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常用的社团之一,当然,具体活动除了模拟联合国以外,还可以模拟金砖五国,模拟 G20 、模拟国际新闻媒体等等。
三、公共参与型社团对国际理解素养培养的实践
本文以广州L中学为活动开展对象,对广州L中学模联社团进行教学指导并实施,最后通过问卷形式对培养成效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此来论证公共参与型社团对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和公共参与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广州L中学模拟联合国成立于2007年。近年来,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该校模联社团队伍不断壮大,模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校内最具影响力,周边具辐射力的重要学生社团之一。该校模联社团积极举办校内培训、讲座、论坛、小型会议等活动,注重培养模联社员们的学术研究能力、辩论演讲能力。活动内容以模联培训为主,穿插MUN-Simulation和MUN debating的实战演练,并由指导老师和模联社团的管理层对各个社员进行培训。社团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外的知名模联大会,积累参会与学术经验,获取各项殊荣。以广州L中学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也便于操作。
1.在开学之初,选取广州L中学2019级高一刚进入模联社团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关于国际理解素养的调查问卷(附件一)。同时,同一份卷子也对模联高二、高三级成员做调查,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参加过模联的比还未参加的更懂国际理解。
(2)参加过模联的比未参加的对待国际冲突更理性。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此次中美贸易战的问题,关于结局,显然高年级更趋于理性,未参加过模联的学生态度几乎一边倒,符合他们这个年纪冲动,热血,盲目特点,但其中也多多少少受一定舆论影响。
(3)参加过模联比为参加过模联的更关注时政新闻,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从调查问卷中可知,高年级学生更关注全球新闻,比如环境话题、贸易话题、科技话题、医疗卫生话题、疾病和贫穷、以及政治话题。并且在该类话题中,高年级学生更能发表自己比较理性和智慧的想法,以及展示出了较强的国际知识背景。在未参加过模联活动的学生中,关注新闻的渠道仅仅停留在新闻,缺乏主动关心新闻,所谈感想均来源于舆论,对事件本身的背景缺乏深入的知识作支撑,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全屏一腔热血。
2.在该学期中,在模联社团中培训并比赛。广州L中学模联社团是每周三下午举行,一周培训一次。除了正常的比赛程序讲解、比赛技巧讲解和模联历史渊源讲解外,每周定期还会有固定一个新成员讲解本周国际大事件。此外,还要求学生每周课外阅读大量的国外史书和新闻,对他们拓展知识面有很大作用。
3.经过一学期的模联培训,再对模联中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附件二),得出以下结论:
(1)对国际理解素养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2)对待国际冲突更理性。
在被调查的模联新生中,相较于一开始的全凭一腔热血做决定的,经过一学期的培训、学习和比赛,在能力上有较大提升。在情感上更理智,对待国际事件也更谨慎。
(3)国际知识增长较多。
模联会议中,各个辩手为了代表“自己”国家争取最大利益,会议前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代表必须密切关注“自己的国家”,研究和学习一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扮演好外交官的角色。准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种学科知识的整合过程,代表们需要将政治、经济、历史和地理知识与大会要讨论的问题紧密结合,思考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课外知识量。
四、结语
通过一学期的社团实践,针对在模联中通过活动来达到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的目的,教学效果利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得到了不错的结果。进过模联一学期的训练,显然学生国际理解素养有了极大的提升。
尽管如此,上述的论证研究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调查对象数量较少,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一学期为调查研究对象是否体现出一定的成效?期待后期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广州市高中生政治素养与效能测评”(编号1201574017)、2019年度廣州市中小幼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研究课题“基于中学思政课的学生实践力研究与培育”(编号GZJYSZ2019-099)、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知识内化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编号20211369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大辞典编撰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第1卷)[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25.
[3]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4.
[4]许甫琦.中学生公共参与型社团的定义、现状与政策建议[J],广州教学研究.2019(9):44-48.
[5]卢邦柱,陈多琼.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N].广东教学报,2020-08-27(6).
[6]谢可奇.模拟联合国会议[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1.
[7]李铁城,邓秀杰.联合国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8]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模拟联合国发展情况调研小组.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发展报告[J].国际政治研究,2011(2):169-177.
[9]刘志贤,张海滨.联合国70年成就与挑战[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
[10]李东燕.联合国[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