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作支持,助力信息技术教学

2022-02-23 04:56:58张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助力技术

张茹

摘要:本文以《Excel数据图表》一课为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以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过程,旨在技术助力教学方式的改变,提升教学效率。这四个方面分别是:采用微课助力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在线考试工具助力课堂教学效果检测;思维导图助力知识总结、归纳;云存储工具助力课堂延伸。

关键词:技术;助力;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4-0105-04

初中阶段的学生,从知识结构上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心里特征来看,他们充满着个性,有较强的探索欲。他们抵触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更喜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更倾向于自主学习,更乐于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借力于技术工具。技术,对于教师来说,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效率及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将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可助力教学方式的改变,提升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Excel数据图表》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以技术为支持,助力信息技术教学。

● 微课助力教学重难点的解决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核心内容就是微视频。一个微课就一个主题,内容精准,可以反复观看,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微课的制作方式主要有实景拍摄式、动画式、屏幕录制式和移动APP式等几种方式。依据课堂教学需要,本节课采用的是屏幕录制式微课制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是“屏幕录像专家”,并结合“PointerStick虚拟教鞭软件”进行屏幕录制工作。

教师准备工作步骤如下:

(1)启动PointerStick,设置参数——大小设置为160、透明度设置为25%、图像/纹理设置为深红色,并且勾选“程序打开,立即显示教鞭”。这款虚拟教鞭会随着鼠标的移动而跟随,让操作看起来更醒目,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启动“屏幕录像专家”。

①在“录像模式”中,在“基本设置”里完成“文件名”、文件保存路径、文件格式等的设置。

②在“快捷键”中,完成“开始/停止录制”“暂停/继续录制”“暂停单帧录制”“打开/关闭屏幕画板”等项目快捷键的设置。

③按照使用情况,可以对“录制目标”“声音”“文件分割”等项目进行设置。

④按下快捷键,进行文件的录制。

在《Excel数据图表》一课中,重点操作内容是图表的创建和修饰。结合教学内容,笔者制作了两个微课,分别是《图表的制作》和《图表的修饰》。《图表的制作》时长为1分23秒,演示了图表制作的一般步骤,即选择数据源—选择图表类型—插入图表标题—插入坐标轴标题等。《图表的修饰》时长为2分19秒,演示了图表标题、图表区、绘图区以及图例区的修饰方法。两个微课,时长较短,主题突出,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学生根据《图表的制作》和《图表的修饰》两个微课演示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图表的制作和修饰方法。在此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将学习内容加以延伸,如在看完《图表的制作》微课后,在完成图表的基本步骤之后,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在现有图表基础上更改图表类型、将数据进行“切换行/列”操作后图表的变化等;在看完《图表的修饰》微课后,在完成基本任务之后,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在图表区填充图片、如何调整图例位置等,从而熟练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

利用“屏幕录像专家”和“PointerStick虚拟教鞭软件”制作的两个微课,在课堂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做到自主学习,也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学习,对不理解的步骤反复观看,将知识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强化性学习。与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微课凸显了强大的优势,已然成为学生身边的导师,随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并助力教學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达到了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操作任务的目的。

● 在线考试工具助力课堂教学效果检测

课堂检测是学生对学习效果的一种自我检测,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的依据。通过课堂检测,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错误率较高的试题,教师分析其错误原因,并进行针对性讲解,不留知识死角,争取做到“堂堂清”。和纸质检测相比,利用软件工具制作的检测文件,更便于检测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制作在线考试的技术工具有很多,如问卷星、考试星、快考题、优考试等。

在《Excel数据图表》一课中,笔者采用问卷星进行了在线试卷的制作。问卷星可以实现自动批阅,并且可以对答卷数据自动进行分析。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能够快速总结出学生的知识薄弱点,针对情况进行讲解。

教师准备工作步骤如下:

(1)考虑到课堂时间关系,建议课堂测试主要以填空题或选择题为主。首先,将准备出的题目在Word中整理完成,在《Excel数据图表》一课中,共出5道选择题。

①张同学想用电子表格中的图表来展示一年中的天气气温变化情况,最恰当的图标类型应是(   ) (正确答案为B)

A.柱形图  B.折线图   C.饼图   D.面积图

②为了直观地表现班级男女同学的人数比例,应该选择下列哪种图标类型(   )(正确答案为B)

A.柱形图  B.饼图  C.折线图  D.线形图

③考试结束后,老师让课代表用Excel统计了学生得分,并让他用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优秀、良好、及格三部分学生占全班学生的比例,他应该使用(   ) [单选题] *(正确答案为C)

A.柱状图    B.折线图     C.饼形图    D.矢量图

④在某校学生植树活动中,1班植树23棵,2班植树22棵,3班植树26棵,4班植树20棵,5班植树24棵。为了直观地显示各班植树的多少,适合采用(   )  [单选题] *(正确答案为D)

A.折线图    B.饼图       C.面积图     D.柱形图

⑤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校园内的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用Excel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制作了图表。这个图表不能被复制到以下(   )文件中加以应用。(正确答案为A)

A.校园植物分类.txt

B.校园植物风采.pptx

C.校园植物数量汇总.xlsx

D.校园植物种类研究.docx

(2)登录“问卷星”。如果没有问卷星账号,需要进行注册。

(3)选择“创建问卷—考试”,输入试卷标题,进行创建。

(4)将需要学生在考试时输入的基本信息内容设置完成。

(5)单击“批量添加考试题”,将Word中的试卷题目批量添加进来,进行编辑,设置分值、正确答案、添加答案解析等。

(6)在试卷完成以后,进行预览,如果没有问题,单击“编辑并运行”,进行“问卷发放”。将问卷链接复制后发给学生进行答题。

在课堂检测环节,学生登录问卷链接进行答题,完成之后,就可以查看自己的答题情况了。教师打开“成绩&数据”,可以查看某个学生答题情况的详细数据,也可以查看学生的考试排名。在“题目正确率”中,可以查看在每道选择题中四个选项的学生作答情况,从而可以快速分析出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哪里,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本次课堂检测,笔者通过问卷星快速统计出第4、5题错误率比较高,其主要原因是:①小部分学生对饼图和柱形图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容易混淆;②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教师进行了针对性讲解,做到了查漏补缺。

通过课堂检测,学生及时了解了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找到了知识漏洞,可以进一步调整学习策略,这樣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根据课堂检测的反馈情况,教师也可以调整自己的备课思路,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 思维导图助力知识总结、归纳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进行构造和分类,把大脑中的思维用图形的方式体现出来,有条理地建设知识结构,从而对知识进行管理的一种思维工具。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借助思维导图软件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整合成图形结构,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认知。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工具很多,如XMind、FreeMind、DropMind、iMindMap等。在《Excel数据图表》一课中,笔者采用的是XMind。

在《Excel数据图表》一课的总结环节,笔者要求相邻两个学生一组,利用XMind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基本制作步骤如下:

(1)确定中心主题,即“图表”。主题的描述采用关键字来表示。所谓关键字,就是表达核心思想的字或词,它是具体的、有意义的。

(2)确定“分支主题”,也就是在中心主题下的延伸,可以是“类型”“修饰”和“分析”。

(3)在“分支主题”后,罗列更为详细的“子主题”,如在“类型”这个分支主题的子主题中,可以有“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等。任何一个子主题的设置,都采用最简练的关键字进行表述。

(4)整理、修饰思维导图。在完成思维导图后,采用图片或者图标,进行修饰。同一级别的主题用一种颜色来表示,还可以通过设置“风格”来让思维导图看起来更美观一些。

下图为《Excel数据图表》一课中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样图。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两两合作,思维碰撞,可以更好地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分组制作完成之后,选取一组进行展示讲解,教师同时进行点评总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以及逻辑的归纳。

思维导图既可以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结构,对问题的理解能更透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对教学策略做出调整,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真正做到有效学习。

● 云存储工具助力课堂延伸

云存储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数据存储模式,它是用于处理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的一种云计算技术。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可连网的设备连接到云上方便地存取数据,如数据资料的编辑上传、共享资料的下载等。可以实现云存储的工具有很多,如百度网盘、115网盘、华为网盘、腾讯微云等。

在《Excel数据图表》一课中,笔者采用百度网盘进行教学文件存储。百度网盘有文件自动同步功能,文件在本地编辑完成之后自动同步;其在线预览功能强大,可以在线预览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并支持外链,方便进行分享。

教师准备工作步骤如下:

(1)进入“百度网盘”官网,选择客户端下载安装。

(2)安装完毕,打开“百度网盘”进行登录,没有账号的,需要注册账号。

(3)将本节课学生练习使用的课程资源文件、课堂检测文件和学生们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压缩打包,并用日期编号和课题名称命名。

(4)单击“上传文件”将压缩包上传到百度网盘中。

(5)右击上传的压缩文件包,选择“分享”——“私密链接分享”,更改“有效期”为永久,然后“创建链接”,选择“复制链接及提取码”或二维码,将压缩文件分享给学生,方便学生的课后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课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终端设备,登录百度网盘,对相关文件进行下载,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与提升。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引入云存储工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给予学生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拓宽了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推动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施舞台,使得学生的教育环境更加丰富多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霞.分析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周刊,2019(03):381.

[2]刘瑾. 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1).

[3]谢志昆,黄天慧,孙宙红.云存储服务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

[4]翁宗琮.云存储软件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

[5]余天生.课堂达标检测在高效课堂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助力技术
助力成功七件事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18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 01:59:44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春风化雨,“化”身多维评价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1:03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应用外包粘钢加固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