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隔壁有个女孩,特别喜欢看电影。只要有新片上映,就会跑去电影院看。她还会到音像店买那些国内没有的片子,为此几乎花光了零花钱。
后来,她在家人的要求下考入上海某所高等院校读金融系。但她对电影的爱好始终未褪,完成课业之余依然一部接一部地看电影。她大四那年,某知名银行招聘。几千人应聘,只有3个录取名额。她拗不过家人的要求,去报考,凭着优异成绩顺利考上,成为一名正式职员,没多久由于表现出色又升任了经理,高薪收入、福利待遇無一不优厚得让人羡慕。
在我们看来,这必然就是一辈子的事业了。然而两年后的某一天,我忽然得到消息,她辞职了,到北京某网站做了一名电影记者。听说她父母气得要跟她断绝关系,声称一分钱也不会资助,还说她一定会饿死在北京。
几年过去后,这个女孩从一名电影记者顺利升任副主编,又做到主编。她现在是业内知名的影评人,偶尔还客串媒体评委。除此之外,她还是各个出品方争相邀请的剧本医生,提几条参考意见,就有丰厚的辛苦费奉上,业余时间也自己创作影视剧本。最重要的是,比起前些年的平淡无趣,这几年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和满足感。
我们聊过一次,谈到职业的选择,我说:“你喜欢电影所以选择电影行业,现在看来是正确的。”
她想了想说:“并不仅仅是因为喜欢,而是经过思考以后,觉得电影才是我的‘一技之长’。”
我不太能理解,说:“你明明学的是金融啊,那才算一技之长吧。”
她问:“你说我喜欢电影多少年?”
我想了想说:“怎么也有20年了吧。”
她说:“对呀,我18岁上大学开始学金融,就算再勤奋刻苦,也不过4年而已。”
她笑着问我:“20年和4年,哪个时间更长?哪个根基更深?电影不但是我生活的趣味,更是生存的真正本钱。我做金融,可以得心应手。我做电影,却是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