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关键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印象笔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36-0103-03
印象笔记是一款拥有手机端、PC端、网页端等多端,iOS、Android、Windows、Mac等多平台的云同步、云存储型笔记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领域中具有优越性。本研究结合印象笔记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适用性,从知识的采集、组织与存储、分享、利用与创新,来挖掘印象笔记的用法,搭建通过印象笔记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个人知识的应用方案,为减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倦怠、保障学习质量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1 问题的提出
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可以叫作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指令性规划内,以在职工作者的身份,部分时间在岗位工作,部分时间在学校就读的研究生级别学历教育的一个类别[1]。近年来,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开始成为中国国内高等教育的主要生源群体之一。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在职身份让他们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学业问题、以保障与全日制同等学习质量;相对于碎片化终身学习方式,非全日制因毕业时间限制、学习质量要求等存在更多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现象[2];同时有别于全日制研究生可以在校与导师面对面沟通、碎片化终身学习不急于得到学习的及时反馈,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使用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急于得到导师的及时反馈,更注重个人知识的分享、团队协作功能。
甘永成[3]提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以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石。它整合了个人认为必要的,或者必须作为个人知识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从而有助于个人更加迅速、有活力地组织信息,将由离散、随意的个人信息变成系统化、扩展的个人知识库,变为可能。对于拥有多重身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如何对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重要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快速而又高效的管理信息,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每年更新7%的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还能实现“隐性知识”的挖掘、有目的获取并收集大量信息,转化为个人知识、实现知识的创新、为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主要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时间精力有限、学习工作压力大等问题,结合印象笔记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适用性,从知識的采集、组织与存储、分享、利用与创新来挖掘印象笔记的用法,有助于减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感,在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工作学习生活平衡的前提下,为其论文研究增砖加瓦、提供一种更高效的管理方案。
2 印象笔记介绍
国外EverNote公司针对国内网络政策发布的云存储笔记本软件,被命名为印象笔记[4],它通过手机端、PC端、网页端等多端,iOS、Android、Windows、Mac等多平台,每天无缝同步所见、所感、所思、所想,一站式进行信息收集备份、永久保存、高效整理,印象笔记官方和用户称它为第二大脑。它的功能主要包括云端同步、网页剪裁、智能检索全文及附件、高效管理待办清单、快拍识图OCR、思维导图、轻笔记/桌面快速记录灵感、快速分享、多人协作、知识星图自动关联知识等功能。其中云端同步支持各个格式的附件及正文内容,包括各类Office附件、图片、音频、视频;网页剪裁功能包括微信文章、微博动态、网页内容的正文/链接/图片收集获取,支持原内容广告去除和二次笔记编辑,实现灵感及重要内容的专注干净快捷保留和搜索;待办清单支持设置提醒和关联笔记,实现专注高效的事务处理和信息整理;思维导图在支持普通思维导图头脑风暴或信息梳理的前提下,还有与笔记巧妙联动、一键切换大纲笔记、一键为笔记本生成思维导图目录的特色功能,为思路整理、知识创新提供工具支持;快拍识图OCR在支持普通文字识别的基础上,实现名片、文件、书刊的批量智能扫描,已添加图片信息资料的文字搜索;智能检索全文及附件支持识别手写笔记、Word/PDF/Excel/图片内文字、高级搜索语法;快速分享和多人协作支持不同用户共同查看编辑等功能。
综上,印象笔记具有强大的个人知识管理适用性,是个人知识管理的推荐使用工具之一,具备引入非全日制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高匹配度,印象笔记适合作为独立工具进行一站式个人知识管理。
3个人知识管理简介Paul A.Dorsey[5]教授最早提出PKM 的概念(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即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是21 世纪成功的知识工作所必需的。
国内学者王建宇[6]从更具操作性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应用和创新。王建宇同时认为,这些活动步骤密切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动态过程。
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提出知识创造是通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不断转换来实现的,也就是SECI 过程模型[7]。SECI 过程包括了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分别对应隐性到隐性、隐性到显性、显性到显性和显性到隐性,四个知识转换过程。SECI过程构成螺旋上升式知识创造,外在化和内在化则是实现螺旋上升式知识创造的关键步骤,也是个人知识管理重点关注部分。
结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特性,并考虑到最终使用效率,本研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知识需求挖掘;2)知识采集;3)知识组织与存储;4)知识分享;5)知识利用与创新。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紧密相连,构成个人知识活动动态SECI过程,如图1所示。
本研究即根据这五个知识内容四个动态过程,结合印象笔记的优点,最大限度挖掘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支持方式,并对相关流程进行步骤描述和使用说明。
4 印象笔记支持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
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利用更为有限的时间精力,同时完成与全日制研究生等质量学习、与同行业/同事等量工作内容和工作能力提升、避免学习工作倦怠感的现实情况,本研究从知识需求挖掘、采集知识、组织与存储知识、分享知识、利用与创新知识五个方面,挖掘印象笔记的支持方式,并按照SECI四个知识转化过程,完善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
1)知识需求挖掘知识需求挖掘是个人
知识管理的基石,非全日制研究生应结合工作、学习、生活三个方面,确定自己的信息需求,包括工作/学校两个方面的人脉管理、时间管理、资源(文字、图片、网页、音频、视频、程序、其他附件)管理,也有必要事先了解怎么以及什么时候选择和处理信息,预制存储和归档的知识管理规则,创建文件系统和建立目录索引,制定评估/评价规则以及清理/归档过时无效知识规则[8] 。知识需求挖掘个体差异性较大,追根究底是要明确自身要解决的问题,打好基础框架,以便后续个人知识管理的执行。
印象笔记支持笔记本组/笔记两层分类,支持标签等高级搜索,支持清单提醒,支持各类附件格式的添加,同时支持思维导图,可用于知识需求挖掘,基本满足非全日制研究生知识需求挖掘阶段应用,并且满足对后续其他过程的功能预期。
2)知识采集
知识采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起点,只有获取到知识,才可以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知识采集的过程,也是对知识需求挖掘过程的验证。
印象笔记支持多种知识采集方法,包括打开软件新建笔记记录、电脑桌面便笺/手机桌面组件记录、微信给“我的印象笔记”公众号发信息、微博转发给“我的印象笔记”、邮件转存给“我的印象笔记”唯一个人ID邮箱、第三方例如onenote/有道云等笔记导入、网页剪辑插件保存、其他软件内音频视频文件分享添加至印象笔记等。以上基本囊括常用信息类型,且无论针对一闪而逝的灵感还是针对庞大笨重的视频资源,印象笔记都能迅速安全地实现全平台存储。
例如,目前各个行业都有相关的媒体,在微博或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行业新动向、新方法,可通过以下方式,收集获取其中需要的知识。首先,微信搜索“我的印象笔记”,选择“我的印象笔记-公众号”,点击“关注公众号”按钮关注公众号,关注成功后,在“更多功能-账户信息”菜单中,登录个人印象笔记账户,进行微信/印象笔记关联;而后,在看到需要获取的公众号文章时,点击右上角的「…」并选择复制链接;最后将该链接直接发送给“我的印象笔记”公众号,“我的印象笔记”公众号会自动裁剪链接对应的正文内容,获取其中的语音、图片、文字部分,并自动去除广告,实现最有价值、统一管理、易于搜索、二次笔记的知识存储。
3)知识组织与存储
知识采集后,不进行重新组织与整理,知识的存在并没有意义,只有按照统一规则对知识进行选择、保留或清理、存储在相应位置、制定搜索方法,才有利于后续的查找、利用,产生创造性的新知识。基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特性,本研究给出如下建议:首先创建笔记本组分类知识,如收集箱、校园库、职场库、人际关系库、灵感库、备忘库、计划和任务管理库等。其中收集箱为从各个渠道获取到的原始笔记,需要整理后归类到其他知识库;校园知识库存放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相关知识,包括选题、论文及笔记、方法与模型、课程与笔记、实验及数据、会议记录、学校人脉、已完成论文归档等;职场知识库存放工作安排、工作流程、工作人脉、零散知识(例如Python使用、Ex⁃cel技巧等)和归档项目库;人际关系知识庫区分学校、工作和其他,可创立链接关联到校园知识库和职场知识库的人脉笔记本;灵感知识库存放学校论文灵感、工作待分享博客灵感以及其他灵感等,作为分享与创新的种子知识库;备忘知识库用于记录账号密码等;计划和任务管理知识库主要用于按照GTD原理拆解出来的工作/学习的详细时间安排,以避免事务混杂导致倦怠心理。对于备忘知识库可以加密笔记本,以保障账号密码的安全性。
4)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是对知识组织与存储的校验,也是利用与创新的前提,分享知识、与其他人共同查看并交流讨论、共同编辑并修改完善,在不断忖度推敲细节和答疑编辑完善过程中,达成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螺旋升级。印象笔记可设置共享笔记本,使得不同用户同时编辑,实现团队协作。也可以分享单独笔记的链接,供其他人查看笔记内容。
5)知识的利用与创新
知识利用与创新是整个知识管理的成果展示,也是个人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知识利用一般是指在面对曾经解决过的问题时,快速定位到历史解决流程和方法;在面对不会解决的问题时,迅速想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便于拆解问题后,实现部分问题的解决。知识创新,则是指基于历史获取整理的知识,在熟悉知识的情况下,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发现新思路、优化旧流程、产生新方法。知识利用与创新的过程中,又会引发新的知识采集、组织存储、分享应用的新流程。印象笔记支持多层级标签配置功能,同时支持高级搜索语法,例如tag标签/intitle标题/notebook笔记本/created创建日期/updated更新日期/source 来源/resource资源类型/encryption加密/todo待办等。印象笔记同时提供智能标签功能,引导用户创建合理完善的标签体系。印象笔记另支持知识星图、笔记内推荐关联笔记的功能,辅导用户进行知识串联、知识整合,从而实现知识创新。
5 结束语
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个人知识管理,本研究提出一种印象笔记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应用方案。虽然印象笔记满足很多常用功能,但是作为一款软件产品,它依然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使用微信与导师/同学沟通学术问题、讨论学术进展,非常常见,但由于微信端关闭了文件语音的接口调用,印象笔记如今仅支持对文字、图片进行多选一键转存,而无法对文件、语音进行一键转存操作,这种情况下,需要搭配微信本身的收藏/笔记功能,获取文件、文字、图片、语音的内容收藏。另外,本研究主要基于研究者个人经验进行,缺少不同专业/行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分析,也缺少实践应用方案的结果访谈,后续研究需要针对这两个方面以及其他欠缺部分进行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