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芹
语文是学生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三大主科之一,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小学阶段是语文教学的黄金启蒙时期,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学习热情具有重要意义。而阅读是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积累足够的阅读量,才能形成质的飞跃。因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试着主动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致,让学生在当下繁杂的信息时代,能够学会辨别筛选有价值的资源,并加以阅读内化,开阔自身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知识储存量。
近年来,我国语文教学教材也在不断改革优化,但无论教材如何改革,阅读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传统应试教育下,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惯用教师范读、学生自由阅读、总结拓展的标准教学流程。而随着语文教材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深刻凸显教材预设的根本内涵,很多教学目标没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其中,语文教材中比较明显的就是主题设置方面,很多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会以单元主题为模块,逐渐铺展语文教学知识点,而这种教材的设置也是自有其深意所在,主题教学法就是最好的适应这种主题模块内容设置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这种主题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师将阅读教学用主题这条主线加以串联,各部分知识如珠子一般得到合理串接,形成有效的教学桥梁。同时,这种主题式教学方法,教师还能在阅读教学中遵循主题原则,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强化阅读质量与数量。另一方面,主题教学方法更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如果语文学习呈现零碎化,对思维能力还较弱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无法将所有知识灵活运用、强化学习。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也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根本质量。而主题式阅读教学正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串联各类知识内容,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存量,为后续语文读写能力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
主题式教学的第一原则就是整合性原则。所谓整合原则,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时,要将各种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如教学教材、文本主题、课外资源,以及学生自身学习特点、能力水平等。而且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契机,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师的阅读教学素材,也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可阅读的文本选择,让学生充分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合理的阅读读本。繁杂的网络资源,加上教材已有的文本资源、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等,一系列内容需要教师加以筛选、优化,并合理整合,促进资源效率最大化。也唯有如此,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增加知识储存量。
我国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能力,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不能忽略的重要能力之一,这也是将教学活动充分落到实处的关键。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主题教学法本质上也是要求教师综合利用预设的教学主题,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主动阅读思考并感悟的能力。因而主题阅读教学法也相应地遵循着实践性教学原则。教师必须要在该种教学方法中加大实践学习的时间占比。针对某一教学主题,可以设置语文阅读知识竞赛活动,也可以围绕教学主题,开展演讲比赛、文学比赛、征文比赛等。同时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设一些以主题为核心的教学作业,着重培养学生课后动手操作实践的根本能力。比如以“感恩”为主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课外阅读,摘抄一定数量的描写感恩的优美语句,并且主动分析探究感恩之情主要存在于哪些人之间,除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以外,还有学生对陌生人帮助的感恩之情、对教师教学的感恩之情等。
另外,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还要遵循开放性原则。教师是学生学习之路的明灯,必须要带领学生共同探索文学世界的魅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将教学观念放大,不必单一局限在语文教材之内。开放性的阅读教学思想,是学生语文学习路上的最佳进阶之路。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根据自身喜好扩大阅读教学范围,要充分结合学生当下的学情,并且围绕教材预设的教学主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拓宽。唯有适合学生阅读的教学素材才能充分促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并且拓宽知识量,也能有效避免在阅读中产生畏难情绪,最终抵触阅读学习。最后,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主题式教学法,也要与时俱进,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将主题式教学法与其他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促进教学成效最大化。提高学生阅读学习中的情感体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点燃阅读热情,为后续语文阅读夯实基础。
1. 参照人文主题合理划分
在主题式教学中,教学主题的设计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合理的阅读主题能更好地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且与其他教学方法搭配使用还能实现更大的教学实效。在主题设计时,教师要以教材为参考依据。我国语文教材大部分都将语文知识以单元模块化铺设,就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中的人文主题板块正是对知识主题化教学的最好诠释。教师完全可以参考该板块合理设计阅读主题。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预设的单元模块主题范围广阔,包括田园生活、现代诗、动物朋友、儿童成长、人物品质、科普知识等,各个主题板块都有其代表文章。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充分结合教材因材施教。一般来说,具体教学中可以从每一单元的导读页着手,深刻理解该主题下,单元中各篇选文的内在关联,深化主题学习成效。像在“田园生活”主题下,该单元主要择选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文章,主要彰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向学生展示自然之美,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串联起同类知识内容。
2. 参照选文情感划分主题
语言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博大精深层面,更因为其对人类思想感情的承载能力。每一篇著作、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传达,也是一个时代的背景印记。而时代、人物角色可能不同,但人类的感情却是共同的,这也为小学语文的主题式阅读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教师可以按照不同情感进行主题分类阅读教学,将不同情感类型加以分类汇总,整合阅读资源,从而让学生通过集中式阅读学习,体会同一种情感的不同呈现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按照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将教材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情感,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这些情感的表现都有其具体的代表作品,像描写人与自然之情的文章在教材中主要有《故宫博物院》《只有一个地球》《江南春》《三黑与土地》。而描写人与人的情感的选文大概是从矛盾主题、成长主题以及歌颂主题等角度展开叙述。教师在以情感为主题开展阅读教学时,要着重注意学生情感的体验,尽量选择可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阅读主题,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
3. 参照表现手法划分主题
语文阅读教学,还会涉及作者写作手法,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划分依据。不同文章的作者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所差异,其表现手法自然而然千差万别。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适当以作者的写作手法为划分依据,对教材内的各类文章加以划分。一般而言,一篇文章会应用到多种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这要视作者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而定。教师要在主题设计阶段便充分解读不同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从而依据写作技巧科学划分主题。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白桦》一文,教师在教学分析中可以发现该篇文章主要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方法,借白桦这一实物的特点和形象,来象征外国国民的优秀品质。当然这篇著作也可以从人与自然的热爱之情划分主题。而以写作手法为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同时选取另一篇文章《白杨礼赞》,这篇文章与《白桦》在写作技巧上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同类教学。另外,同类表现手法的文章还有《金色的鱼钩》,都是运用象征手法加以描述展开,教师要着重利用该类主题,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4. 参照选文作者划分主题
每一篇阅读文章的作者都有其自身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这也是阅读中要加以感受并融入阅读理解中的关键。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划分另类教学主题。根据不同作者选取主题教学模式。这种划分依据有其根本的教学道理,不同的文章可能内容不同,情感不同,但是同一作者的文章必有共通之处,学生可以紧抓这一共通点,针对性学习。而且以作者为阅读教学主题,还能够让学生集中阅读多篇该作者的著作内容,更好地理解作者的阅历,并加深对不同文章背后的深意理解。例如:以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其中的选文也可以从作者进行主题划分。比如《繁星》《海上日出》均为巴金的作品,《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海的女儿》都是安徒生的作品,《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都是王昌龄的作品。每一个作者的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或是表现手法都有所相同,能够让学生在主题式阅读学习中深化对该作者同类作品的认知。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中已有的选文篇目,适当拓展课外阅读题材,将该作者的其他文章增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1. 课前教学准备,合理预设阅读主题
主题阅读教学只有当主题确定之后,教师才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主题式教学的理想成效。而想要充分实现课上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还要合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做到有备而无患。备课环节也正是为了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而强调开展的。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前都要进行课前准备,对即将在课堂上教学的文本内容加以阅读预习,整理教学思路。尤其主题式教学方法,教师更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构思不同主题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预设教学目标。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思绪清晰地直奔教学目标,有条不紊地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
例如:在《骑鹅旅行记》一文教学时,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课前加以预习,范读课文。而小学生缺乏合理的预习方法,就会使得预习沦为查字典、找生僻字、读顺文章,草草了事,无法真正实现课前预习的作用,也就很难提高阅读教学的实际成效。而主题教学法,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围绕主题展开各项教学活动,即使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也应充分考虑主题元素,让学生深刻了解该篇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为主题展开阅读教学。如,教师在布置课后预习任务时,可以为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感受本篇文章的主题,为课上教学铺垫。“同学们,当你们预习完这篇课文时,请思考下本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传达的思想感情又如何,我们所学习的其他文章有与其类似的吗?”这些教学问题能够让课前预习更有成效,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抓住文章的思想主线,形成主体意识。例如通过本篇文章,实现以文带文的教学宗旨,让学生时刻思考该篇教学主题,同时与同类型题材加以对比,形成知识串联,夯实基础。
2. 教师共同学习,有效展开阅读主题
教育教学倡导师生共学,主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而主题阅读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也要充分体现师生共同学习的根本理念,以促进教师和学生获得共同进步。并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展开教学主题,让教学内容得以延伸。因而,在主题阅读教学中,为了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达成高效的交流效果,要重视课前预习,唯有在课前提前范读并掌握文章大意,提出一定的思考问题,才能在共同学习中更好地发表感言,解答疑惑的同时取得知识的进步。另外,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想要实现共同学习,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找到能让师生情感共通的点。类似地,教师还要在情感铺垫下,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寻找教学文章与其他课内外文章的共同之处,这种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主题的教学模式,正如授人以渔一般,让学生充分掌握阅读技巧,获得更深刻的阅读理解感受。
例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文时,教师在预习环节,便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试着找到教学主题。而本篇文章中主人公得到父亲的教诲,在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中,都要向花生学习,做一个有用且沉稳内敛的人。结合这种表现手法,教师试着将《白杨》这篇选文推荐给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这篇文章与《落花生》的共同之处。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要着重体会这个关键问题,并且试着找出答案。课堂上,学生在经过课前预习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随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小组探讨文章与《白杨》一文的相似之处。最后同学们经过反复阅读、交流,最终形成答案。《白杨》一文中,也如文章一样,利用实物来表达人的志向。《白杨》中,父亲通过白杨的品质,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盼之情,希望孩子在未来能够为祖国效力,扎根边疆。这两篇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表现手法来展开的,搭配小组合作探究、课前预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刻掌握文章的重点内容,以此加深情感认知。除此以外,想要在课堂上拓展主题,还可以选取其他阅读方法,如角色表演、边读边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特色,以及作者传达的思想及作品表现手法等。
3.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主题阅读兴趣
与其他教学方法类似,主题阅读教学也要注重教学情境的打造。一般而言,每一堂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做好了安排,或是创设生活情境,或是创设游戏情境,再或是翻转教学课堂等,主要目的还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热情。尤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才是学习最好的催化剂,唯有在学习中激发出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课上开展良好的教学活动,这也是兴趣教学法最为关键的点。而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与预设的教学主题相融合,避免情境与主题不符的现象出现。
例如:教师在开展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任务时,结合本单元主题“民间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首先要范读教学文章,随后回忆与该篇文章类似的同类选文。空闲时间可以结合阅读,并形成感悟。由于小学生喜爱新奇的事物,对民间神话题材的故事内容尤为感兴趣,所以学生在阅读预习中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课上跟随教师教学节奏,主动探索同类题材文章的共同之处。像民间题材的故事,小学生认知范围内主要有《三郎寻母》《神奇的戒指》《大禹治水》等。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融入阅读氛围中来。比如在教学《大禹治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大禹治水的同类动漫片段或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加深了解,随后再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成效更为明显。
4. 阅读技巧教学,鼓励应用主题阅读
古语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掌握的技巧才是关键。主题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除了让学生根据课文掌握基础知识以外,还应及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学习的学习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技巧众多,一般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着重采用主题批注阅读、经典诵读两种方式。这两种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形成情感共鸣,也能更好地掌握文中重要的知识内容。
我们以主题经典阅读为例,这种阅读方法一般来说需要学生先主动诵读一遍,随后对文章的大意加以掌握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学习工具自主探索并钻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也从根本上确定本篇文章的阅读主题,在阅读中寻找同类经典题材进行阅读。这种经典诵读的方法,还要求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精准找到同类型题材加以对比阅读,深化文章主题,也能与作者思想感情达到共通。如果对小学生而言,无法实现自主寻找经典篇目阅读的目标,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世界经典名著》这本书,然后从中寻找同类的自己感兴趣的名著,这也是一种精准的定向阅读方法。另外,教师也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实践并掌握精髓。当然,主题阅读方法也是一种经过实践的科学阅读方式,学生应该努力掌握并学会灵活应用,如此才能更好地达到个性阅读的效果。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主动根据不同教学主题,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搭配教学,从而发挥出主题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除了在课前备课环节注重主题的选择、课上主题的展开以外,还要注意在课后教学评价中的策略应用,适当完善主题教学法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全面优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