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婵,明俊超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4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The 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PNG),简称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属美拉尼西亚群岛,西与印度尼西亚的伊里安查亚省接壤(边境线长820 km),南隔托雷斯海峡与澳大利亚相望,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所罗门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相邻,首都为莫尔斯比港(Port Moresby)。巴新陆地总面积约为46.2×104km2,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240×104km2。全国共有600多个岛屿,主要包括新不列颠、新爱尔兰、马努斯、布干维尔和布卡等。全国总人口约为87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85%)。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高效实施,中国与巴新在菌草、旱稻技术、海洋捕捞业与水产品贸易、基础设施及人文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巴新是中国在南太地区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是中国在南太地区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投资目的地和最大工程承包市场。渔业是两国重要优先合作领域之一,1996年7月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政府渔业合作协定》,自2004年开始,巴新与中国渔业(远洋渔业)协会每年签订入渔协定,中国每年都有金枪鱼围网、延绳钓渔船在巴新专属经济区内从事捕捞活动。2019年以来,双边签署了《渔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输华野生海捕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和兽医卫生要求议定书》(修订版)《关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输华食用水生动物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等文件[1],为促进双边渔业务实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国与巴新的渔业合作在资源、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互补性,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冲击下,非常有必要深化拓展渔业科技与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交流,为巴新新时期渔业产业复苏、可持续与韧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内生动力。
巴新连同各主要岛屿在内的海岸线长约1.75×104km,其中,三角洲漫滩和近岸泻湖约为4 250 km,珊瑚礁系统金枪鱼资源丰富。专属经济区面积达240×104km2,据比利时法兰德斯海洋研究所海洋区域网站(Marineregions.org)显示,其经纬度范围为:150°43′3.9″E(150.71774°),5°27′41.7″S(-5.46159°),是南太平洋地区重要渔业生产区域。沿海及外海的海洋生物资源相当丰富,且品种繁多,目前已知最少有1 600多种鱼类、5 000种软体动物和同量的甲壳纲类动物[2],其中以金枪鱼著称,并拥有其它主要经济鱼类、甲壳类和海参等。该国丰富的渔业资源被视为国家战略资产,对国家创收、增加渔民收入、改善粮食安全以及以渔为生的社区渔业的社会经济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渔业部门是巴新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在巴新海域每年渔获物的总市场价值估计为3.5×108~4×108基那(巴新货币,按2019年11月8日汇率,1基那约合0.29美元)。由于缺少渔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贡献的官方数据,据《太平洋岛屿国家和领土经济体的渔业》[3](以下简称Gillett(2016)报告),2006年渔业产值对GDP的贡献率为2.7%,2014年预计为1.7%。来自远洋渔业国家(distant water fisheries nations,DWFNs)的入渔费收入占据国家收入的比例较大,这些费用由国家渔业局(National Fisheries Authority,NFA)收取和管理,据Gillett(2016)报告评估,2013年和2014年的入渔收入分别达4 400×104美元和8 500×104美元;其他渔业收入包括来自其他经营者的许可证费用、捐助者的援助以及根据《渔业管理法》进行起诉所产生的处罚等[3]。
根据《巴新渔业战略规划(2021—2030)》(以下简称“战略规划”),近年来,巴新的水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2014年,超过10.3×104t的水产品出口到各个海外市场;2019年,出口量达19.6×104t,出口总额为13×108基那;2020年,尽管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出口量、额齐增,分别达到20.6×104t和15×108基那。出口的水产品主要为罐装、鱼块、冷冻、干制金枪鱼(占98%),80%的金枪鱼为冷冻整条,其次是金枪鱼罐头(16%)和金枪鱼鱼粉(3%)。其他还包括干海参、有鳍鱼、虾类、鲨鱼翅、龙虾和螃蟹等。
岸上金枪鱼加工厂和本地外国渔船主导着金枪鱼的出口,沿海渔业部门的出口份额仅占2%。大多数罐装金枪鱼产品出口到欧盟地区,其中大部分为冷冻整圆金枪鱼产品,直接转售或根据瑙鲁协定缔约方享有的欧盟免税安排和生态标签证书进行加工出口;同时也出口至日本(冷藏空运,用于生鱼片市场)、泰国、斐济、中国台湾地区、菲律宾和韩国,主要用于供应加工厂再加工。金枪鱼加工厂的副产品——鱼粉,出口至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和中国台湾地区。新鲜冷冻金枪鱼主要出口至日本、菲律宾和西班牙,金枪鱼鱼油出口至马来西亚、新西兰、秘鲁和菲律宾。在南太平洋地区内,根据美拉尼西亚先锋集团(Melanesian Spearhead Group,MSG)国家领导人签署的贸易协定(1993年7月签署,1994年1月1日生效),巴新金枪鱼罐头产品还出口到斐济、所罗门群岛和瓦努阿图。冷冻龙虾出口至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而鲜活龙虾出口至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
渔业为该国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动物蛋白和生计来源。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渔业与水产养殖国家概况[4],2013年巴新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17.5 kg。巴新消费的大部分鱼类和海产品都是国内生产的,包括罐头鱼。尽管巴新没有官方的渔业从业人员统计数据,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74%的农村家庭从事以生计消费为主的捕捞活动[5]。国家渔业局2015年行政报告中提及渔业部门创造了超过3万人就业岗位和1 000×104基那的年收入;同时,根据“战略规划”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事金枪鱼加工和捕捞(含外派人员)的人数达12 005人。
巴新的渔业类型主要包括金枪鱼渔业、沿海渔业(包括对虾捕捞业、沿海海参和珊瑚礁渔业等)、水产养殖与内陆渔业。据FAO(2022)统计,近30年来,巴新的渔业总产量从1991年的2.6×104t增加到2018年的历史最高值(33.95×104t),增加了近13倍,这主要得益于海域内丰富的金枪鱼资源;后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原因,2019—2020年渔业总产量有所下降,2020年为22.39×104t,捕捞和养殖产量分别为21.78×104t和0.61×104t。从品种来看,捕捞渔业主要以金枪鱼为主,占渔获物的85%以上,其他包括海淡水鱼类、鳄鱼、莫桑比克罗非鱼、海水鲶鱼等;养殖业以卡帕藻(Elkhorn sea moss)、尼罗罗非鱼、鲤鱼、虹鳟鱼等为主。
巴新渔业部门在过去50多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期间国家战略政策和关键立法促进了渔业部门的逐步转型,也为国家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2015年开始,巴新渔业部门从外商投资的商业捕捞业为主转向经济收入驱动型的多样化渔业发展模式,政府部门的重点放在保护海洋资源的基础上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通过鼓励外商岸上投资和本国渔业发展实现最大化创收和更广泛的经济利益,如通过《经济特区管理局法案》,在马当(Madang)建设以金枪鱼岸上加工物流设施为主的太平洋海洋产业区(Pacific Marine Industrial Zone,PMIZ)等。
金枪鱼渔业是巴新最主要的渔业产业,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捕捞品种以鲣鱼(Katsuwonus pelami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为主,大眼金枪鱼(T.obesus)和长鳍金枪鱼(T.alalunga)数量相对较少。《国家金枪鱼渔业管理计划》(1999)为延绳钓、围网和竿钓渔业建立了总体管理架构和应用框架,包括许可证发放和总允许捕捞量。目前,金枪鱼渔业主要以延绳钓和围网为主,竿钓渔业在1970—1981年曾比较盛行,以鲣鱼为主,1986年后竿钓金枪鱼已较为少见。
近年来,巴新开始推动金枪鱼渔业岸上投资,国内外围网渔船的入渔将与加工等设施的岸上投资承诺相挂钩,目前与岸上投资相关的渔船的金枪鱼捕捞量已占金枪鱼总捕捞量的一半,在增加国家收入的同时促进了就业及税收收入等。据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WCPFC)《2020年金枪鱼渔业年鉴》[6],2016—2019年,巴新围网金枪鱼捕捞渔船数量在50~67艘,金枪鱼的捕捞产量达26×104~31×104t,其中鲣鱼和黄鳍金枪鱼捕捞量占总量的95%以上;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为19.83×104t。根据商品价格,潜在市场价值约为10×108基那。巴新水域的金枪鱼渔获量占区域金枪鱼渔获量的20%~30%,约占全球金枪鱼渔获量的10%。
在过去近20年里,巴新金枪鱼加工业出现了显著增长。政府的政策重点是确保国家渔业资源的净经济效益最大化,而金枪鱼渔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关键投资激励措施,如10年免税期、加速折旧和1995年推出的优惠措施,促进了对岸上金枪鱼加工和增值行业的投资。政府这一优惠政策吸引了该国金枪鱼加工行业急需的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该行业目前拥有6家金枪鱼加工厂,总投资约为2.5×108美元(约合8.31×108基那),而且还在增长。
巴新金枪鱼加工业通过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增长,巴新的罐装金枪鱼产品出口可以从利润丰厚的欧盟市场获得24%的免税优惠。这种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使巴新的金枪鱼加工行业具有竞争力,但随着各国优惠政策的普及实施和日益公平竞争的全球贸易,其重要性逐渐下降。
为鼓励巴新市民和企业参与从捕捞、处理、加工到增值全产业链的商业化渔业开发,1995年推行了本土化政策(domestication policy)。该政策以发展延绳钓金枪鱼产业为目标。最初该行业的国内投资有所增加,但金枪鱼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商品,大规模商业捕捞和加工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完备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作为支撑,由于运营成本高以及多年来生鱼片市场状况的变化,巴新国内延绳钓金枪鱼渔业活动明显减少,该产业的发展和其他邻国一样举步维艰。
沿海渔业的产量和产值相对较低,但是在维持巴新沿海社区生计和供给优质动物蛋白来源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FAO(2014)估计,巴新沿海商业渔业和生计渔业的产值分别达2 617.68×104美元和3 435.71×104美元。沿海渔业主要包括虾类、鲈鱼、蟹类、海参等的捕捞业以及珊瑚礁鱼类的捕捞等。
(1)虾类捕捞业(Prawn fishery)
巴新拥有小型的拖网捕虾船队,大部分在巴布亚湾(Gulf of Papua)进行生产作业,历史上也曾在橘园湾(Orangerie Bay)进行捕虾。根据巴新国家渔业局联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CSIRO)在2004年开展的对虾拖网调查结果,该海域拥有12种对虾品种[7]。在巴布亚湾渔业中,所有种类的对虾每年总捕捞量平均约为1 000 t(尾重),估计价值为1 000×104基那(约合500×104澳元),其中墨吉对虾的捕捞量占对虾总捕捞量的50%,1974年至2004年期间年平均捕捞量为517 t,产值为180×104美元。该渔业禁止外国渔船参与。捕捞上来的对虾在船上加工和包装,主要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或在巴新国内销售。该行业根据1999年授权批准的《巴布亚湾对虾渔业管理计划》进行管理[8],按照规定,颁发许可证的工业化渔船数量控制在15艘以内,优先发给当地资源拥有者。
根据《托雷斯海峡条约》,托雷斯海峡保护区的对虾和龙虾渔业由巴新与澳大利亚共同管理,目的是保护传统居民的渔业,对非本地居民严格限制进入。在高峰期,橘园湾每年捕捞对虾产值约为10×104基那,产品主要出口至亚洲以及在国内销售。巴新的龙虾捕捞行业基于《龙虾渔业管理计划》进行管理,每年有500多名潜水员从事龙虾捕捞,年平均产量约为118 t,仅出口一项就约值350×104美元,主要出口到美国市场。2020年,巴新和澳大利亚海域的龙虾允许捕捞量分别为93.525 t和530 t。
(2)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渔业(Barramundi Fishery)
尖吻鲈捕捞业主要位于巴新大陆南部海岸和西部省,该渔业根据《尖吻鲈渔业管理计划》进行管理。该管理计划是根据一项2002年完成的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ustralian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ACIAR)资助项目制定的。2000年,尖吻鲈的出口量为23.5 t,价值约40.2×104基那;2001年的出口量为21.5 t,价值约35.3×104基那;2002年为31.5 t,价值约60×104基那,而2003年为10.6 t,价值约23×104基那。据FAO(2022)统计,巴新近年内陆水体尖吻鲈捕捞量维持约350 t,但没有相关出口和养殖情况报告。
(3)海参渔业(Beche-de-mer fishery)
近年来,随着市场贸易需求和经营者逐步改进了加工技术,海参行业有所增长,出口产品的质量也有明显提升,每年干制品出口量约为400~600 t,年出口额为5 000×104美元,其中约2 700×104美元直接由沿海和群岛社区受益,为巴新出口创汇和增加近50万人的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行业主要由《国家海参管理计划》(G368)管理。
(4)青蟹捕捞业(Mud crab fishery)
青蟹是巴新国家首都区(National Capital District,NCD)和新爱尔兰省的出口海产品,1994年国家渔业局开始有官方记录,1994年青蟹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7 t和5.9×104美元,但随后几年产量和产值呈现下降趋势,1999年达到官方记录的最低值。随后开始持续增加,2017年出口量达193 t。该行业受《国家青蟹管理计划》(G813)管理。
3.1 调整导管长度 根据放射诊断科医生建议,静疗置管护士进行退管处理,患者平卧,置管侧肢体外展呈45°~90°,在无菌技术下退出导管2 cm,用3M透明敷贴覆盖穿刺部位,并加以思乐扣稳妥固定导管。导管置入长度51 cm,体外7 cm。超声下检查导管无异位。
(5)珊瑚礁渔业(Reef fishery)
近岸珊瑚礁渔业的大部分渔获物在当地出售和消费,仅一小部分用于出口。国家渔业局没有统计当地出售和消费的珊瑚礁鱼类的量。2002年,出口的珊瑚礁鱼类约132.82 t,价值约为79.71×104基那;2003年出口49.94 t,价值28.83×104基那。大多数产品以整鱼、去鳃和内脏、冷冻鱼片等形式出口。一旦欧盟沿海渔业开发项目(European Union Coastal Fisheries Development Project,CFDP)和 亚洲 开 发银 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项目完成并全面运行,预计该渔业的出口将增加。
巴新的水产养殖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主要作为缓解内陆地区高度营养不良水平的一种手段。截至目前,该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主要集中在维持生计层面。鲤鱼、罗非鱼和虹鳟的池塘养殖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内陆地区约有1万多名养殖户,年产值约为1 000×104基那。
鳟鱼、尖吻鲈和珍珠养殖具备一定的商业化水平,近年来开始对虾养殖。商业化的鳟鱼养殖始于1976年,曾经历缺乏饲料和鱼种的波动时期。曾有一个潜在年生产能力为10 t的养殖场和几个平均生产能力为5 t的小型养殖场。
由于过度捕捞、开矿等导致的环境退化等原因,弗莱河(fly river)的尖吻鲈资源急剧衰退,对沿岸社区的创收和生计造成极大影响。2000年,一家位于马当的企业Bismarck Barramundi Pty Ltd.率先进行了尖吻鲈的繁育和养殖,该企业目前每年生产约20×104尾商品鱼;同时通过引入“家庭农场”概念,为养殖户提供鱼种、饲料、技术等,并回购成鱼进行加工和营销,促进了当地的渔业发展和渔民增收。该公司还在2003年率先开展墨吉对虾繁育工作,当年就收获了1 t左右的对虾。2009年巴新启动了可持续发展项目(P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gramme,PNGSDP)建设商业化尖吻鲈孵化场,到2012年该孵化场能够生产百万尾鱼苗,用以修复弗莱河的野生尖吻鲈资源和拓展网箱养殖鲈鱼;成立了南弗莱农业综合企业,目前已拥有孵化和养殖设施,生产和出口鲈鱼产品。
2002年在萨马赖岛(米尔恩湾)建立了第一个珍珠繁育场,开展珍珠贝的繁育工作。但是目前商业化的养殖场已停止运营,如东新不列颠省的科可波的对虾场、萨马赖岛(米尔恩湾)珍珠养殖场等。巴新还有专门用于出口的小规模的海藻养殖。
巴新渔业的主管部门为渔业与海洋资源部,其所属的国家渔业局负责渔业的全面管理,是根据《渔业管理法案(1998)》及相关法规成立并运营的半商业性法定机构,主要职责为:通过对巴新渔业资源进行负责任的可持续管理和开发,实现社会和经济回报最大化。《渔业管理法案(1998)》赋予国家渔业局的职责权限,在《国家渔业局管理计划2008—2012》中列出了以下职能:(1)根据渔业管理法案管理渔业水域内的渔业,并考虑巴新对金枪鱼和其他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国际义务;(2)就许可证授予和根据法案实施任何许可证计划向委员会提出建议;(3)就渔业事务与其他机构和个人,包括区域和国际组织以及顾问(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国)联系;(4)运营旨在评估鱼类种群及其市场商业潜力的研究设施;(5)根据《洁净食品法》《商业(贸易说明)法》《海关法》《海关关税法》《出口(控制和估价)法》,对鱼类和鱼类产品的储存、加工和出口进行控制和监管;(6)评估、开发、实施和管理项目,包括探捕项目;(7)制定和实施适当的公共投资计划;(8)收集与水生资源相关的数据;(9)代表政府就巴新已经或可能成为缔约国的与渔业或渔业相关活动或其他相关事项有关的任何国内或国际协议采取行动;(10)就渔业和相关活动的政策提出建议;(11)制定实施法案所需的任何程序,包括招标程序;(12)根据法案实施监测、控制与监督(Monitoring,Control and Surveillance,MCS)计划,包括与其他国家或相关国际、区域或次区域组织的合作、协议。
国家渔业局下属委员会以及行政服务、财务与会计、渔业管理,许可与数据管理、产业发展、水产养殖与内陆渔业、政策与项目管理、可持续海洋资源研究所(含国家渔业学院、纳戈岛研究站等)、贸易以及监测、控制与监督(包括执法、观察员项目、渔船监测系统、审计与认证等)等部门。其中,巴新拥有该地区最大的观察员项目之一,以收集数据用于管理目的,该项目有200名训练有素的观察员在金枪鱼船以及诸如虾船、鲨鱼延绳钓船、手绳钓船和进行试捕的非捕捞金枪鱼的渔船上工作。观察员在根据试捕许可证捕捞的船只的覆盖率为100%。港口采样者驻扎在主要港口,在船只停靠港口时进行采样和数据汇总。
巴新渔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渔业管理法案(1998)》与渔业管理规定(2016)等,规定了国家渔业局的职责和责任。该法案本质上授权国家渔业局管理、控制和监管巴新的所有渔业资源。尽管该法案承认并允许本国土著居民对渔业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但它本身并没有授权省级或下级政府在其认为可能是其管辖范围内的渔业管理。渔业部长可通过监管或颁布授予此类权力,但这完全是自由裁量的。该法案共有序言,制度安排,渔业管理、保护与开发,许可证,执法与观察员项目,管辖权、程序、罪行、处罚和责任,行政诉讼等9章。《省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1995)明确了省级政府负责渔业和其他发展活动,并提供基本服务,要求国家机构将尽可能多的职能移交给省级当局,或在省级执行。其他渔业相关的法规涉及环境、航运、海事安全、企业管理等20多项。
为了促进渔业的持续发展,巴新制定了针对金枪鱼、对虾、海参、鲨鱼、龙虾、青蟹等特定渔业或品种的管理计划。同时,尽管巴新渔业在过去20多年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转型,但除金枪鱼渔业外的其他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未能充分挖掘,比如,未能充分利用其复杂的河流系统和内陆水体等;在对渔业资源拥有者和当地的企业家高效平等参与国家渔业产业的刺激措施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缺少基础设施、科技支撑与服务以及资金来源等。即使是发展基础较好的金枪鱼捕捞加工业,操作和生产成本高仍是其制约因素,与其他亚太国家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
为此,巴新渔业和海洋资源部国家渔业局专门制定了《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战略规划(2021—2030)》(Papua New Guinea Fisheries Strategic Plan 2021—2030,简称为FSP)和部门《行政计划(2021—2025)》(以下简称行政计划),致力于通过各项措施使巴新渔业成为商业稳健、社会包容、负责任且充满活力的部门,将巴新打造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商业渔业枢纽和世界金枪鱼之都。其中,战略规划中明确了11个关键成果领域(key result areas,KRAs)和27个战略行动:发展基础设施,改善行业运营环境;优化政府收入[包括“船天计划(Vessel Day Scheme,VDS)”及其他];拓展下游加工、增值、就业和出口;扩大和加强国际贸易和渔业产品市场准入;支持、维护和鼓励真正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提高国内渔业组织化水平(商业企业、渔业协会和组织等);改善粮食安全和生计(生计渔业、水产养殖以及捕捞和养殖活动+旅游开发等);加强科技研发、推广支撑服务、培训和能力建设(渔业应用研究、具有商业养殖前景的本土品种驯化、病害防治和水产品质量提升等);维持和加强可持续渔业管理与健康生态系统;建立、加强国际渔业合作和参与;鼓励循证政策和规划方法。在行政计划中对应罗列了30个优先事项和111个具体工作。
巴新政府高度重视内陆和沿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作为提供优质动物蛋白和减缓沿海渔业资源捕捞压力的重要选择,专门制定《国家水产养殖发展政策》,为巴新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的方式发展水产养殖明确了政策导向、战略和指导方针,提出重点在水产养殖饲料、种苗生产、养殖技术3个关键领域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巴新国家粮食安全政策(2017—2027)》的“战略行动1.7”明确指出:“改善沿海与内陆渔业管理,支持可持续水产养殖发展与产出的价值链提升”。
《渔业管理法案》(1998)授权国家渔业局“运营旨在评估鱼类种群及其市场商业潜力的研究设施”,渔业局下属的渔业管理业务组主要负责:(1)获取研究专业知识;(2)批准、安排或促进有效开发和管理海洋资源和渔业所需的研究;(3)与国家和国际利益相关者开展合作项目和研究,以满足区域管理要求。巴新渔业的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巴新水生资源概况》《巴新渔业概况》中[9-10]。过去的研究主要由国家渔业局及其前身渔业与海洋资源局、巴新大学、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太平洋岛国论坛渔业局(The Pacific Islands Forum Fisheries Agency,FFA)、FAO以及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美国的机构进行。近年来,渔业研究的战略侧重在渔业管理计划所需的关键科学信息。
隶属于国家渔业局可持续海洋研究所的国家渔业学院(National Fisheries College,NFC)位于新爱尔兰省的卡维恩,是巴新主要的渔业和海洋资源培训与教育机构,负责海洋渔业、产后处理、养殖、海洋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纳戈岛(Nago Island)研究站主要为国家渔业局开展海藻、珍珠、海绵和珊瑚等养殖以及其他渔业活动进行试验和评估提供条件保障。
此外,位于马当的巴新海事学校为商船业提供高级和官员级别的职业培训项目;巴新大学通过其主校区以及莫图波雷岛(Motupore Island)的海洋研究站提供海洋生物学和其他相关科学学科的学位课程;位于莱城(Lae)的理工大学提供食品技术的学位课程;巴新公共行政学院提供与渔业产业相关的会计、管理和其他培训课程。
巴新渔业资源丰富、海淡水环境条件优越,捕捞和水产养殖发展潜力较大,但是渔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增值方面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巴新小规模生计渔民的比例较高,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趋于饱和,沿海渔民不能受益于丰富的深远海渔业资源;(2)从沿海到城市的水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沿海产后处理设施欠缺,国内和国际市场销售成本较高;(3)金枪鱼等水产品岸上加工设施还需继续加大投入,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收入水平尚需提高;(4)沿海和珊瑚礁渔业、商业化水产养殖、水族品种开发等潜力尚未充分挖掘,需要在经济品种开发、人工繁育、饲料和水产品加工、渔业装备等方面加大科研和人才培养力度;(5)渔业科研和教育机构相对较少,缺少渔业相关的学科专业设置,科学研究的产业支撑和决策支持能力较弱;(6)渔业资源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影响,如海水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等,会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生物量、生态系统以及沿海基础设施等造成较大影响。
中国与巴新在渔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优势,为积极落实《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楠迪宣言》《首届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广州共识》,有效对接巴新《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战略规划2021—2030》(FSP)《行政计划2021—2025》,建议成立中巴渔业合作联合工作小组,拨付专项经费,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强化双边合作项目立项、实施与评估,推进中巴渔业科技合作走深走实。同时,本着传播技术、促进发展、互利共赢和加深友谊的原则,结合巴新渔业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2021年太平洋岛国海水养殖与水产品加工线上培训研讨班学员提出的技术需求,建议重点在以下领域加强中国与巴新双边渔业科技合作交流。
针对巴新特有的、濒危的、具有潜在经济开发和生态价值的海淡水品种,如珍珠贝、对虾、龙虾、海参、青蟹、海藻、罗非鱼、虹鳟、尖吻鲈等当地养殖品种,就自然生态习性、生物生理特点开展合作研究,攻克规模化繁育技术,并为综合性海淡水繁育场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从而为巴新沿海渔业、水产养殖和内陆渔业、海洋生物资源增殖养护提供优质苗种来源。
联合开展巴新近海海域的渔业生物资源结构、生态特点以及主要经济种类的生态习性调查,对近海渔业资源状况进行摸底,为沿海渔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同时联合研究捕捞业对近岸环境与资源影响,筛选适合于增殖养护的水域和品种。推广利用中国成熟的人工鱼礁构建、增殖放流、底播增殖等技术,科学规划和开发“休闲渔业(海钓、潜水等)+增殖养护”模式,促进巴新渔业结构调整和价值链增值,拓宽沿海渔民收入来源渠道和提高沿海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为评价指标,建立增殖养护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巴新特色的海洋蓝色发展和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样板。
针对巴新水产养殖业品种、苗种、饲料、养殖技术等问题,以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为发展目标,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基于巴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为巴新制订优化沿海渔业、水产养殖与内陆渔业发展计划或路线图,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并结合大珠母贝、对虾、海参、青蟹、海藻、尖吻鲈、罗非鱼等重点品种,通过引入中国成熟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抗风浪网箱养殖以及海洋牧场技术及其产品设备,支撑巴新原有的商业化养殖场重启和振兴,促进发展环境友好型可持续水产养殖产业发展。
随着巴新加大陆基加工设施的建设投入,结合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针对水产品加工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与产业化瓶颈难题,通过双方科技人员的共同攻关合作,提高海产品加工保鲜技术、渔获资源与加工副产物高值利用水平,帮助巴新本地企业开发技术、培训人员、制定标准和创建品牌,逐渐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及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品牌和标准,促进巴新渔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利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热带、亚热带海洋渔业研究的科技优势和巴新国家渔业学院(NFC)现有的培训资源与设施条件,基于巴新的能力建设需求,面向渔业管理和技术官员、技术推广和培训人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渔业管理研讨、渔业技术培训及培训者培训(training of trainers)等,重点就社区渔业发展与管理、气候变化与渔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孵化场建设与管理、养殖品种繁育技术、健康养殖技术与水产品加工技术、水产品市场开发、渔业调查与数据统计、智慧渔业等专题进行知识和技术分享,持续提升巴新渔业管理与技术人员、技术推广人员、研究人员以及小规模养殖户的能力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