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吴斯琪,肖亦爽
(1.昆明市五华区妇幼保健院 眼科,云南 昆明 650000;2.昆明市儿童医院眼科,云南 昆明 650000)
患儿,男,1月15 d,因“因早产要求检查视网膜1 d”就诊。患儿系孕2产2,孕32周,自然怀孕顺产,单胎,出生体重2100克。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生后即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6 d,呼吸机机械通气15 d后改为鼻导管吸氧30 d。生后45 d全身情况稳定转至我院眼科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眼部检查:双眼外观无异常,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稍迟钝,虹膜未见异常,美多丽眼液点双眼(15 min/次,点4次)散瞳后RetcamIII眼底照相机检查见:双眼玻璃体轻度混浊,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后极部视网膜血管迂曲增粗,伴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双眼颞侧方周边视网膜部分脱离,脱离范围约3~4个钟点(见图1、2)。诊断为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4期。双眼B超检查:双眼视网膜部分脱离。(见图3、4)
图1
图2
图3
图4
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低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病变,严重可导致患儿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在我国ROP是儿童盲的首要原因[1,2]。低出生体重是ROP公认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3-8]。各国对ROP的筛查标准不同,香港、台湾地区、美国、英国、加拿大筛查标准为<1500克出生体重的早产儿[9,10],日本筛查标准1251克。《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对出生体重<2000克[11],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对于患儿有严重疾病或较长时间吸氧史的可适当扩大筛查范围[12,13]。本例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克,不在筛查标准范围内,却出现严重的病变,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少见。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东欧、拉丁美洲等经济不发达地区,ROP发病率偏高且重症ROP可见于大孕周及高出生体重儿[14]。国内研究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ROP发病率和重症率分别为1.12~13%和0.49%[15-17]。
早产儿由于肺部功能发育和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通气和换气功能存在障碍,在出生后通常需要吸入氧气来维持生命,而长期吸入高浓度氧产生自由基,经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病变,导致严重的ROP[18]。高浓度吸氧和长时间氧疗是发生严重ROP的另一个重要因素[19-22]。ROP作为一类多因素致病的严重儿童眼病,需要医务人员综合分析考虑患儿的全身情况和病情,针对性地进行筛查,既不要扩大筛查范围,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又不能遗漏病情导致失明。该病例提醒我们,在ROP筛查过程中,出生体重不是唯一标准,需要结合患儿肺部功能和吸氧史(呼吸机机械通气15 d,鼻导管吸氧30 d),适当扩大筛查范围,早期筛查诊断治疗,避免儿童盲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