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润庭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极具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无法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所以古詩词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随着学校信息设备的普及,将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有机地整合,增加了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对古诗词的学习理解,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信息技术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误区”
(一)肢解式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美的,是给予人思想启发,陶冶情操。但教学实践中多停留于诗词的字词句解释层面上,甚至将古诗词肢解,逐字逐句地翻译,不给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古诗词翻译变得“鸡肋”,古诗词教学机械单一,枯燥乏味,这既不利于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培养,更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发展。
(二)独裁式诗词教学
独裁式诗词教学大多出现在小学低年级诗词课堂上,很多教师认为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很难真正懂得古诗词蕴含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一堂课上,除了分析讲解之外,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原本优美和谐的古诗词课变成了识记文字符号的课堂,让古诗词教学失去了本真价值。不可否认,“诵读”的确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但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鉴于上述问题,用信息技术声像一体的优势,探索绘声绘色的诗词课堂,让小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学起来。
(一)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是否能够引人入胜,开头尤为重要。笔者尝试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多样化情境,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诗词意境,走进诗词课堂。具体实践方法如下:
图片音乐配合渲染法。这是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最直接的体现,通过播放图片、音频,让课堂有声有色,快速唤起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诗为例,首先播放音频——《思乡曲》,同时大屏幕呈现画面:群山耸立,滚滚长江水东流,微风轻拂,两岸绿草随风舞动;接着画面转换:一轮明月悬空挂,一人身着长衫望明月,满脸失落、怅然……略带忧伤的音乐、绿草圆月清晰的画面、惆怅的人儿,瞬间将学生带进了作者的诗词意境之中,趁势导入新课内容,为引导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词铺好路。
动画视频导入法。动画是小学生非常喜闻乐见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动画视频,将“静态”的文字“动态化”,实现了诗词教学的“化静为动”,让诗词课堂也能真正“灵动生趣”起来。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例,课堂伊始,播放视频:红日照耀、云雾缭绕、古木参天、水声“哗哗”,跟随视频界定的切换,水声越来越大,一道飞流而下的瀑布映入眼帘,仿佛是从天而来……当学生看得入迷了,我们再揭示课题,此时学生自然对诗词内容更感兴趣,新课导入水到渠成。
(二)信息技术支撑视频教学,激活课堂氛围
古诗词教学重在读,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词的节奏、韵律、意境,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思考、想象、感悟、陶冶。但要读出诗词的自然节奏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需要环境的烘托和情境的感悟。在课堂教学之中,利用信息技术导入微课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仿读,于悠扬音韵中,“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更容易体会诗词蕴含的美和情感。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时,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诗词中的“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意境。针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喜马拉雅的吟诵音频、中国诗词大会上主持人吟诵诗词视频以及古诗词相关视频,先让学生聆听音频,然后观看视频,最后带着学生边吟诵,边凝神观赏西湖晴雨时的变幻美景。
(三)信息技术支撑多样化活动,为课尾“点睛”
易卜生说,“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学习古诗词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真正领悟古诗词也是建立在创造性欣赏基础上的,只有学生懂得鉴赏古诗词,才能真正学好古诗词,才能在古诗词中汲取精神“养分”。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借用目前流行的“婷婷唱古文”“婷婷诗教”等在线产品,这些产品将诗词谱曲成歌,备受儿童喜爱。新媒体平台上广为流传的“以歌唱诗唱诵表演”短视频同样很有趣,用画面、文字、音乐、舞蹈等元素来表达古诗词,形式新颖有趣,定能使诗词课堂变得妙趣横生。
一方面,可将古诗词与音乐和舞蹈相结合,以演唱的方式将古诗词教学“动态化”。例如,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贺的《马诗》等诗时,模仿“古诗新唱”视频,将诵读改成“歌唱”,并结合歌词内容创编一些简单舞蹈动作,引导学生诵读、歌唱、表演,让学生经历“诵—唱—演”等多种活动体验,以音乐+舞蹈的方式来演绎古诗词内容,表达诗词意蕴和情感,让学生在演唱中深刻理解诗词传递出来的乐观向上精神。
另一方面,可将古诗词与手指舞相结合,以动作表演的方式诵读古诗词。例如,学习杨万里的《小池》、贺知章的《咏柳》、杨万里的《稚子弄冰》、雷震的《村晚》等诗词时,可直接导入抖音短视频《古诗手势舞》,请学生先看视频,然后跟着视频学习手指舞,最后师生共同用手指舞表演古诗,以此方式,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
除此外,还可将古诗词与绘画相结合,以绘画的方式识记古诗词。例如,学习《咏柳》《绝句》《暮江吟》《雪梅》《墨梅》这类诗词,在学生熟读诗词后,可以绘画的形式结尾。学生朗诵古诗,教师用多媒体依次展示诗词对应的画面;或者先多媒体出示对应画面,再让学生诵读出对应的诗词。以诗画交融的方式带着学生快速诵读,理解记忆古诗词。
当然,信息技术除了在小学古诗词课堂导入环节、课中授课环节、课堂结尾环节有重要助力作用之外,在课后自主学习古诗词中也是大有助益的。例如,语文学科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联唱”活动,提前在网上搜集“古诗词联唱”相关视频,让学生先学习别人的创意视频,然后再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展“古诗词联唱”活动,将所学过的诗词“串烧”起来,以歌唱或者表演的方式来表演,以此类活动增加学生诗词积累量,拓宽学生诗词面,逐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秋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7).
[2]张清华.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J].家长.2019(29).
[3]韦翠玲.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融合信息技术[J].安徽教育科研.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