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丽
体育活动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孩子常常会热切地期盼它的到来,活动前为之狂呼,活动时热情高涨。但是在孩子潮水般的热情背后,体育活动的组织却一直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二、三十个孩子到了操场上犹如一盘散沙,放得太松了,孩子就会兴奋过度,我行我素,完全不听从指挥,但是如果收得太紧,孩子又容易在老师的高压政策下畏畏缩缩,不能尽情尽兴地玩。 所以,如何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做到 “收”“放”有度成了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收”得灵活,玩得安全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也必须以 “玩得安全”为前提,但是“玩得安全”必须通过教师在活动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指导幼儿有序的活动,才能得到保障,即老师必须“收的灵活”。
1.胸有成竹—— “收”得有序
建立有序的规则是收的前提,在体育活动中常见的“收”的形式,是老师在教案里预先设计好的,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教师在游戏前向幼儿交代活动规则实现的,它可以是简单的小铃声,也可以是音乐,还可以是一个手势,一句话……具体基于何种形式,可以根据教师的需要和游戏的内容进行设计。还有一类是教师在环节过渡的过程中,选择与活动有关联的童谣、儿歌、游戏,把幼儿自然有序地引入到下一个活动环节中。
2.随机应变—— “收”得艺术
体育活动时,幼儿一不小心就容易兴奋过度无法自制,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有一些应变的教学策略。我把它大致归纳为两类:
① 应接不暇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两三个简单的动作快速交替来实现的,这些动作一般都集中在手上,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带给幼儿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让幼儿能被它快速吸引。在我们平常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有的是利用现成的体育教具,将其快速地变换方位或是将它的几种简单玩法进行快速转换来实施的。
② 引人入胜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原有活动设计中的游戏的参与积极性或兴趣开始减弱。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游戏中的某个动作加入一定的情境,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改善幼儿参与活动的情绪状态的方法。如:幼儿在玩根据口令在泡沫垫上走、站、坐的动作时,没过一会,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开始下降了,这时老师,马上对活动中的动作加入了情境:走变成了小鸟飞,站变成了木头人,有效地提高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般这些情境往往是幼儿所熟悉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模仿性,能使幼儿快速地被它吸引并参与其中。
“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倾听观察,就可以发现幼儿所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根据这个内容,我们就可以设计各种各样“收”的方式。在这些方式的运用下,我们的幼儿在活动中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让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也可以让我们老师在面对操场上三、四十个孩子时,不再觉得束手无策,而是可以轻松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实现了体育活动的轻松教学。
二、“放”到好处,玩得尽兴
“收”并不是无限制的,收得太紧了,就很容易使体育活动一体化、专制化,从而剥夺了孩子自主尝试的机会,忽略孩子間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幼儿个性化地成长。所以我们必须在活动时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各个细节,根据幼儿的兴趣、个体差异、心理感受,适当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1.物聚于所好——基于幼儿兴趣的“放”
兴趣是幼儿一切活动的向导。活动的设计是教师预设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切不可为了原有的教学程序,限制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表现。我们应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开原有的教学设计,为幼儿超出教师预设的兴趣表现,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保持发展并延伸,能不断在原有的内容上生成新的内容,让幼儿的兴趣点达到最高程度。例如:在让幼儿练习平衡木走的活动中,教师预设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会在平衡木上大胆地慢走,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许多幼儿自发在平衡木上做起了跳、慢跑的动作,不难发现这就是幼儿此次活动兴趣的所在。如果教师因为安全问题,运用平常一贯的做法,以“小心摔下来!再不好好练习,就不用玩了。”为指导语,那么幼儿的兴趣就会被老师扼杀在摇篮里。但是老师如果是在采取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带着放大镜去肯定幼儿这一大胆的尝试,并为他们提供各种不同高底难度的平衡木,鼓励他们进行尝试体验,最后在预设的游戏中加入以在平衡木上慢跑和跳为基础的游戏环节。这样基于幼儿兴趣的“放”,不但有利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发现原有活动设计的不足,也可以让幼儿的兴趣得到保持和发展,想必孩子一定会玩乐其中的。
2.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基于幼儿差异的“放”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发展水平和运动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由灵活地放手。
① 基于幼儿能力差异的“放”
每个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运动能力也是不同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为他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放手策略,帮助他们去完成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当他们达到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时,他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减弱或者会径自开始其他动作的尝试,这就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教案设计,对他进行放手,为他提供辅助物来增加原有游戏的难度或者为他已经开始尝试的游戏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的能力在活动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因为无法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他们容易在活动中产生消极情绪,所以我们必须根据他们的需要,降低要求,为他们提供一些难度较低的游戏,切不可死咬教育目标,对其进行胡乱评价。如:在跳绳的活动中,对于已经学会的幼儿,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花样跳(双人跳、倒跳、交叉跳、多人跳等等),对于还没学会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分两步进行,先把绳子甩过去,再双脚跳过去,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稳步发展。
② 基于幼儿性别差异的“放”
幼儿的性别差异是先天就有的,就像女孩喜欢布娃娃,男孩喜欢汽车和枪一样,女孩比较擅长节奏轻快、力度较小的运动,而男孩侧擅长于力度较大、速度较快而刺激的体育活动。由于性别差异的存在,男女幼儿会在同一个体育活动中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教师必须尊重男女孩子的性别差异,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对男女孩子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尽可能缩短这种差距。
老师必须在活动的过程中认真仔细的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倾听幼儿和同伴间的对话,适时地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才可以真正实现基于幼儿个体差异的“放”,才可以在體育活动中更好地照顾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3.此时无声胜有声——基于幼儿感受的“放”
人们常常听见幼儿精彩的有声语言,而且一般都会对其作出适当的反应,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得到大人的表扬和奖励,许多幼儿把有声语言内化成了“潜声音”。但是这个“潜声音”却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教师高度关注安全问题和动作练习的体育活动中尤为突出。事实上,幼儿在活动中的“潜声音”常常是表达对教师及同伴的一种回应或某种需求,所表达的内心意愿有时比有声语言更为真实。它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动作,甚至是一时的迟疑……如果教师能在组织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细心地观察幼儿,就能“听”到幼儿的“潜声音”。此时,我们可以先放下教学目标,对“潜声音”中幼儿所表达的需求采取适当的措施,再继续原来的教学。儿童的世界无小事,我们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独特的感受,满足幼儿实现自我的需要,让幼儿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真正从幼儿的感受出发,实现大胆的放手。
三、收放适度,玩出质量
要在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做到收放有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对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教师机动灵活地组织活动,而且还要求在应变过程中随时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偶然性的问题和意外情况当作是一个个教育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化负面影响为正面影响,巧妙地引导幼儿参与体育活动。
1.尊重、关爱——收放适度的前提
收放适度的体育教学活动必须要以充分尊重、爱护幼儿为前提,以幼儿为主体,时刻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帮助每一个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当幼儿出现错误或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创造条件,巧妙诱导,使之产生自信心和勇气。
2. 冷静、敏锐——收放适度的关键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综合过程,错综复杂,无论发生什么事,教师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沉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才能更好的观察、鼓励和表扬幼儿,从而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做出准确的反应,真正在体育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
3. 教学幽默——收放适度的点缀
一则调查中显示,具有幽默感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因为教师的幽默感可以让幼儿轻松地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并能更好地接受老师的修正意见。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教师组织收放适度的体育活动的点缀,它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幼儿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活动中去,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由此看来,组织收放有度的体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关心幼儿,冷静敏锐地观察幼儿,适当运用幽默感的基础上。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幼儿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感受由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幼儿更加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教师更加有序地组织体育活动,培养教学机智,改进教学手法,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和幼儿都能在“收”“放”有度的体育活动中获得新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