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评价

2022-02-21 12:42梁涛
智慧健康 2022年33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预测值缺血性

梁涛

定西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甘肃 定西 743000

0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这导致脑血管病在临床上更为常见。在神经系统住院患者中,脑血管病患者的占比为1/4~1/2[1]。急性脑血管病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脑血管急性缺血而引起的疾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又分为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腔隙梗死、完全性卒中等[2]。缺血性脑血管病若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其病情会逐渐恶化,威胁患者的生命[3]。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早期明确疾病类型,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根本依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虽然在临床拥有很广泛的应用率,但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准确率等方面却存在一些不足之处[4]。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也是临床诊断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5]。为此,选取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并对患者分别施以CT检查、不同序列的MRI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从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筛选研究对象,最后共纳入100例患者。在100例研究对象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为32~80岁,平均(53.17±3.72)岁;病程为2~22h,平均(9.01±2.19)h。

纳入标准:①发病至检查时间不超过24h;②首次发病;③存在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眼球颤动、头晕、头痛、失语、偏瘫、肢体无力症状;④意识清晰;⑤临床资料齐全;⑥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相关书面文件;⑦顺利完成研究,且配合度较高。排除标准:①检查方式使用禁忌;②合并严重其他颅内疾病;③近期有溶栓、抗凝治疗史;④妊娠或哺乳;⑤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⑦恶性肿瘤;⑧幽闭恐惧症;⑨帕金森或痴呆;⑩贫血。

1.2 方法

(1)CT检查: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设置层厚为5mm,层间距为5cm,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150mA。实施脑部横断位连续扫描,基线为听眦线,顺序为从上到下。扫描获得的数据传输至工作站。

(2)MRI检查: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设置平面回波脉冲,以10000ms为TR值,以8ms为TE值,以128×128为矩阵,以36cm×18cm为图像范围,单次激发,扫描脑部40s。先常规序列T1加权像(T1weightedimage,T1WI)扫描,然后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在X、Y、Z三个空间轴上市价弥散加权磁场梯度场。

1.3 观察指标

由3名医生对各种检查获得的图像进行阅片,根据多数医生的意见确定患者病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患者病情的最终结果,分析CT诊断、MRI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准确率=(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总人数×100%[6]。之后选取DSA确诊的患者再次进行研究,将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患者的结果和MRI不同序列诊断病灶的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诊断、MRI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

经DSA检查,110例患者中有100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详见表1。根据表1中数据和观察指标中的计算公式,CT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灵敏度=59/(59+41)×100%=59.00%,特异度=3/(3+7)×100%=30.00%,阳性预测值=59/(59+7)×100%=89.39%,阴性预测值=3/(3+44)×100%=6.38%,准确率=(59+3)/110×100%=56.36%;MRI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灵敏度=95/(95+5)×100%=95.00%,特异度=8/(8+2)×100%=80.00%,阳性预测值=95/(95+2)×100%=97.94%,阴性预测值=8/(8+5)×100%=61.54%,准确率=(95+8)/110×100%=93.64%。

表1 CT诊断、MRI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n)

2.2 已确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的结果

与CT诊断进行统计对比发现,MRI诊断阴性率更低;MRI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率、腔隙梗死率、完全性卒中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已确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的结果[n(%)]

2.3 已确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MRI不同序列诊断病灶的结果

常规序列与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出血的统计对比发现,检出率均可达到100.00%,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序列诊断进行统计对比发现,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率、动脉瘤率、蛛网膜下腔出血率、脑微出血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脑微出血的诊断方面,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检出率优势极为明显,详见表3。

表3 已确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MRI不同序列诊断病灶的结果[n(%)]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因为一些因素改变了脑血管壁的结构,甚至使血液流动和组成也发生一定的改变,这些改变会导致神经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各种临床症状。脑血管病的范围很广,患者会因为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而发生神经功能缺损、残废或死亡[7]。在老年人当中,脑血管病是比较常见的,对其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即使得到治疗,治疗后也可能继发很多功能障碍,如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8]。这些后遗症给患者日后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降低了自理能力,甚至会对其精神上造成很大的打击。而治疗时间越及时,挽救的神经越多,神经功能遭受的损害就越少,后遗症的发生率就越低、后遗症的程度均越轻[9]。在发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后有漫长的恢复期,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在病痛的打击和烦琐的治疗中均感到疲劳,很多患者无法坚持良好的治疗和生活习惯,导致病情加重[10]。部分患者会丧失治疗的信心,甚至出现心理问题。这些也不仅仅是患者的问题,患者的病情在患者家庭生活质量、医疗资源、社会资源方面均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的防治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1]。很多医院在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的救治方面都有良好的针对节省就诊时间的措施,比如设计院前急救方案、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分诊时间、设立专门诊疗场所等。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血流量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很多因素都能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这些疾病也多与血液成分和血管壁的改变有关[12]。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为脑血管缺血而发生的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占有一大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发病较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发病急,进展速度快,因此在采取治疗措施时必须及时,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患者的生命安全方面具有较大的威胁性,也是降低生活质量的罪魁祸首之一[13]。重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是临床研究和保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点之一。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常选择调节血液成分、控制血压、抗凝药物等内科治疗方案和外科手术治疗等方案[14]。已经有很多临床事件证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会随着治疗时间的提前而更好[15]。而治疗时间会因为患者病情的确诊时间而提前。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包括多种类型和大小不同的病灶,在不同的发病时间表现也可能不同。尽早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就证明要准确辨别微小和早期病灶。CT能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围绕人体的特定部位连续进行断面扫描。CT可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γ射线CT等。其中常用的是X射线CT,经扫描后,探测器可接收透过扫描层面的X射线,并转变为可见光,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转换器转为数字,以供计算机处理。CT扫描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部后,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就可获得受检部位的断面或立体图像,从而诊断疾病。CT检查的时间短,获得的图像清晰,在临床诊断多种疾病时均可应用。但CT检查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常有漏诊的情况。这是因为,CT检查通常只能显示1mL以上的血肿,而且检查操作者的操作技能影响结果。MRI是断层成像的一种,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情况,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磁共振成像与CT相比对软组织的分辨力高,不存在骨性伪影[16]。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更新的MRI检查方法,能根据受检组织水分子的运动来获得组织信息[17]。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细胞毒性水肿,从而影响水分子的弥散运动[18]。因此可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准确率较高。本次研究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组后发现: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程<2h)表现为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均表现为低信号;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程2~6h)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像表现为低信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程6~24h)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像表现为低信号。

本次研究中,与CT诊断进行统计对比发现,MRI诊断阴性率更低;MRI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率、腔隙梗死率、完全性卒中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序列诊断进行统计对比发现,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率、动脉瘤率、蛛网膜下腔出血率、脑微出血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方面,MRI也更高。这体现了MRI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优势。这是因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通过水分子运动获得的信息更准确,尤其是在诊断脑微出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较高,诊断价值值得肯定,对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准确率及对患者病灶的检出率均较高。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预测值缺血性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