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北·汤明建
路女士曾因家暴离异,后独自把闺女抚养大。退休后,工资少了一半,路女士想再找个工作补贴家用,可是到处碰壁,于是决定自己做点小生意。小吃铺开张没一个月就遇到新冠肺炎流行,结果本钱赔了个精光。近半年,路女士的身体也出现问题,更年期已经结束的她经常感觉下腹疼痛,并伴有腰酸背胀,为此曾在门诊做过多次检查,也未查出个结果。最近腹痛发作更频繁了,且痛起来无法忍受,有一次犯病还进了急诊室。医生仔细地询问病史,做了初步检查后,以“腹痛原因待查”将路女士收进了病房。住院后路女士经过一系列检查,指标都是阴性。在住院观察期间,路女士的疼痛仍不定期发作,且情绪极不稳定,经常与医护人员闹别扭,极不配合治疗,有时甚至还暴露出轻生的念头。后经过专家会诊,认为路女士的疼痛可能与精神因素有关,将路女士转到了心理卫生科。最后经心理医生诊断,路女士患上了心理性盆腔痛。
心理性盆腔痛表现为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症状。患者的主诉较多,主要为腰酸背痛及盆腔痛,但经过检查找不出器质性病变。研究发现,有过某种痛苦的精神创伤或紧张的生活体验的人群容易患上心理性盆腔痛,如不被父母喜爱,或被人侮辱殴打,或被人抛弃等。有的患者还伴有神经症状或精神障碍。
一般认为,心理性盆腔痛是一种躯体转换反应,即将某种被压抑的情绪转变为躯体症状,以缓解心理矛盾。就是说患者把某种被压抑的强烈愿望或情绪转变为躯体症状,以解决心理矛盾缓解焦虑,或是有意识无意识地把疼痛作为手段来换取人们的注意和爱护。也有的患者因为在性行为上有过精神创伤,而后对正常的性生活产生恐惧,出现性交疼痛,进而发展为慢性盆腔疼痛。
医生如果怀疑患者患有心理性盆腔痛,首先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疼痛,以免贻误病情。只有在仔细检查排除了一系列可引起盆腔疼痛的疾病以后,才能作出诊断。心理性盆腔痛患者的心理治疗至关重要。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讲出自己的身体不适与内心体验,找出自己生活经历中与疼痛发生有关的某个事件,从而消除紧张与焦虑情绪,才有可能消除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