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伟,罗巧云(通信作者)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前列腺癌在男性相关癌症中的病死率已位居第2位,是威胁中老年男性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多参数功能成像、多方位成像及软组织分辨力高等优点,已成为诊断前列腺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方法[1]。前列腺癌在传统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中多以外周带低信号为表现,受累包膜中断、模糊,侵及周围脂肪、精囊呈低信号改变,其与前列腺炎等良性疾病具有类似的表现,极易出现误诊、漏诊[2]。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采用特有软组织对比度、高空间分辨力对机体生理、病理及血液供应改变等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其功能状态及形态学信息,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影像学参考[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Mp-MRI鉴别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8例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与34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年龄54~83岁,平均(65.19±2.08)岁,单侧24例,双侧14例;前列腺炎患者年龄52~80岁,平均(64.87±2.34)岁,单侧10例,双侧24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前列腺炎,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在检查前接受内分泌或放化疗治疗。
1.2.1Mp-MRI检查
选取MRI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型号skyra3.0T)进行检查,腹部相控线圈。(1)T2WI成像:选择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fast spin echo T2-weighted imaging,FSE-T2WI),设置TE为90 ms,TR为4 500 ms,层厚为4 mm,视野为36 cm。(2)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经手背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以2.5 ml/s速率团注0.2 ml/kg钆喷酸葡胺注射液(Bayer Inc.,国药准字J20171009,规格 469.01 mg/ml × 20 ml),随后将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冲入,立即行轴位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增强扫描,设置TE为1.2 ms,TR为2.7 ms,层厚为4 mm,视野为36 cm,连续扫描55期,扫描时间183 s。(3)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 imaging,DWI):采用通过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设置TE为55.9 ms,TR为2 000 ms,层厚为4 mm,视野为36 cm,扫描时间为64 s,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0.800 s/mm2。
1.2.2图像后处理
将DCE-MRI、DWI图像上传至GE AW4.3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并依据T2WI、病理结果于DCE-MRI、DWI上完成外周带病灶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勾画,ROI面积25~50 mm2,尽可能避开出血、尿道等组织,ROI内的信号强度-时间(signal strength-time,SI-T)曲线、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经软件自动生成,并计算达峰时间(Tmax)、最大强化程度(SImax)。
(1)分析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T2WI、DWI、DCE-MRI表现。(2)统计并比较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ADC值、SI-T曲线类型(SI-T曲线分为Ⅰ型、Ⅱ型、Ⅲ型,I型为上升型,在动态观察时间内信号强度逐渐上升,常见于良性病变;II型为平台型,在早期信号强度逐渐上升之后出现平台期,可见于良恶性病变;III型为流出型,在早期信号上升之后信号强度突然下降,常见于恶性病变)分布及Tmax、SImax。
38例前列腺癌患者中,单侧外周带癌24例,双侧外周带癌14例;34例前列腺炎患者中,单侧外周带炎症10例,双侧外周带炎症24例,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T2WI、DWI、DCE-MRI具体表现见表1。
前列腺癌患者ADC值、Tmax小于前列腺炎患者,SImax高于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前列腺癌患者Ⅱ型曲线占比低于前列腺炎患者,Ⅲ型曲线占比高于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T2WI、DWI、DCE-MRI表现
表2 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ADC值及Tmax、SImax比较
表3 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SI-T曲线类型分布对比[例(%)]
MRI已成为诊断前列腺疾病的首选方法。早期对前列腺癌进行准确的诊断及分期有利于为临床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目前,Mp-MRI序列已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诊断、分期及随访检查中,其中多以T2WI、DWI及DCE-MRI联合扫描方案较为常用[4]。MRI的T2WI空间分辨力及软组织分辨力均较高,能够清晰观察前列腺及周边组织结构,可为病灶定位、检出及分期提供准确信息。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T2WI上早期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均呈低信号,但两者在信号特点及形态学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前列腺炎多以弥漫不均匀低信号为表现,而前列腺癌以结节样或不规则形低信号影为表现。DWI能够对活体组织中的水分子扩散能力进行检测,进而对组织细胞密集程度进行评估[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前列腺癌患者ADC值、Tmax小于前列腺炎患者,SImax高于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癌患者Ⅱ型曲线占比低于前列腺炎患者,Ⅲ型曲线占比高于前列腺炎患者,提示通过DCE-MRI及定量测定ADC值能够为早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进行鉴别诊断,通过测定ADC值,有利于克服仅依靠DWI图像对病灶性质判断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DCE-MRI通过利用肿瘤新生血管不成熟的特征,将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注入后,并采用连续快速扫描采集技术,来对对比剂的分布程度、随时间变化组织强化程度进行观察并计算,且经软件后处理对病灶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但由于前列腺炎等前列腺疾病会诱发血管增生,故采用DCE-MRI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较差,需与其他指标结合进行分析诊断[6]。
综上所述,Mp-MRI能够为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组织器官形态学及功能学等方面的信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