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超,陈会娟,李 伟,胡延磊,曹丹丹,王梦豪,孟树萍
ICU的机械通气可以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减少缺血缺氧对脑组织和全身重要器官的损伤,为争取抢救时间和提高抢救成功率奠定基础[1]。然而,长期机械通气会破坏呼吸屏障功能,并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无肺部感染前提下,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停止机械通气并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感染性肺炎,这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5]。本研究通过对心外科术后患者早期进行活动干预,评价早期活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成人心外科手术患者300例。排除在院外行气管插管者,口咽部、食管、气管外伤或手术者,烧伤、鼻窦炎患者。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 实验组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61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6.32±10.61)岁。疾病种类:心脏瓣膜病86例,冠心病40例,主动脉夹层19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6.08±10.85)岁。疾病种类:心脏瓣膜病88例,冠心病41例,主动脉夹层15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年龄 ≥18岁,插管时间及机械通气≥48 h 的患者,无谵妄发生;符合VAP诊断标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参考美国感染监测系统制定标准:①体温>38℃或<36℃;②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0×109/L;③气道有脓性痰,并培养出呼吸道病原菌;④肺部出现渗出性体征或听诊闻及干湿性啰音;⑤影像检查肺部出现新的浸润病变或原有病变范围增大;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除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外,具有手术禁忌证者。
1.4 病例分组:患者进入ICU后,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并签署各种侵入性治疗同意书。
1.4.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同时进行呼吸治疗,并进行适当的基础治疗;各项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手卫生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1.4.2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干预。具体方法:①建立早期活动干预小组,对接受过早期活动计划培训的人员,培训内容包括机械通气相关知识、早期活动实施/暂停的标准及评价指标。②早期行动计划结合患者的情况,根据《ICU危重康复评估书》,干预小组评估患者的训练水平,制定康复目标。③对昏迷、不合作的患者,被动肢体和关节活动,每天3次,每次10~15 min;有意识并且能够完成指令的患者每天在床上坐3次,每次20 min;除了二级活动外,对有意识且具有上肢肌力3级或更高的患者,每天坐在床上进行主动抵抗练习;如果患者能够耐受,转移到床旁椅并帮助行走,20分钟/天。训练时间应与正常生理工作和休息时间相对应。④早期活动干预安全保障及暂停标准:经主管医生同意,责任护士床旁协助,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早期活动干预。
1.5 观察指标:包括各项呼吸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住院费用。拔管失败率。记录患者拔管 7 d 内再次插管的例数,计算拔管失败发生率。 拔管失败指拔管后 7 d 内再插管,当患者拔管后出现:①呼吸频率>35次;②在吸氧浓度不超过50%时血氧饱和度<90%;③心率>140次/min或<50次/min;④收缩压>180 mmHg或<90 mmHg;⑤pH值≤7.15,血氧分压<60 mmHg;⑥出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胸腹矛盾运动等临床症状,若患者在经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后,以上指标仍不能得到改善,则需要再次进行插管上机。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指标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项呼吸指标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比较:实验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6±1.3)d,低于对照组的(7.2±1.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9±2.3)d,低于对照组的(13.7±3.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1,P<0.05);实验组患者日均住院费用为(16864.1±2015.3)元,低于对照组的(23654.8±3308.4)元,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5,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比较
2.3 2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拔管失败率比较:干预后,实验组VAP发生8例,发生率为5.3%,对照组VAP发生36例,发生率为2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拔管失败发生6例,发生率为4.0%,对照组VAP发生21例,发生率为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脏外科患者手术创伤较大,留置有不同类型的管道,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因活动引起伤口撕裂、管道滑脱、心脏不适等情况继而加重病情,当人体肌肉失去活动时,每天会失去约3%的力量,48小时后会出现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6]。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国外研究报道早期活动在心外ICU患者的康复中应用越来越广泛[7-8],但由于我国康复学科发展晚,目前心外ICU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干预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呼吸指标包括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PaO2、PaCO2、 PaO2/ FiO2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提示早期活动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有研究显示,早期活动有助于维持患者肌纤维结构,避免蛋白质水解的增加和肌肉合成的减少,有效防止肌纤维营养不良并改善神经肌肉功能[9-10]。郑燕梅等[11]对早期活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活动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对照组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昏睡/昏迷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被动移动肢体和关节,活动方式较为简单,不能满足患者不同康复阶段的需要。因此,除基本措施外,还建议有计划的早期活动[12],而且应贯穿始终,以防止膈肌萎缩,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从而减少VAP的发生。郭轶男等人[13]探讨了早期活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时间及VAP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活动增加了患者的肺通气、改善了呼吸肌功能、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从而降低了VAP的发生率。本研究住院相关指标显示,实验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日均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VAP发生率亦有显著降低。表明早期的康复活动可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夜间睡眠的质量得以提高;患者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并能逐渐增强自主呼吸的信心,且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也相应缩短了住院时间[14]。
国内大多数ICU对患者的运动治疗基本停留在一、二级水平被动活动,或没有列入常规的治疗,因为担心安全,三、四级运动治疗较少使用[15]。本研究通过循证分析、实践证实了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活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只要安全管理,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运动可以实现,并未增加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率,亦无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本研究中早期活动方案邀请患者家属在医生、护士、康复师的指导下协助患者完成,在未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谵妄,不仅让患者及家属的情感得到满足,还能让家属就患者疾病和治疗内容与医生及时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的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活动能够改善心外ICU患者的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相应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