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柱
摘要:互联网金融系统运作时,为避免出现较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对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则需要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安全防范系统,如金融监管机制建构、互联网安全公司成立、金融机构完善等,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稳定有序发展铺垫基石,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就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安全系统的构建现实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安全系统;构建路径;金融安全
引言:
为保证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整体运行可靠性,则需要了解互联网金融体系运行的主要风险来源,并建构科学严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安全防范系统,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为社会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体现出互联网金融系统运行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安全的基本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安全是一项经济品
互联网金融作为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产物,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品。互联网金融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与价值,并存在一定的系统运行安全隐患。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互联网金融的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互联网金融安全是一种公共品
互联网金融安全属于特殊的公共品,在全球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迅猛发展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与每一位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保证国民生活的稳定与可靠,则需要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建构科学可靠的互联网金融安全保证体系,解决社会公民对互联网金融系统运行的疑惑[1]。
二、互联网金融安全系统的结构
(一)金融监管机构
在实际互联网金融安全系统建构时,为实现预期工作开展目标,在具体工作开展时,则需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机构,细化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义务、权力,避免金融监管机构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管效能,导致互联网金融运行时,出现系统性风险。通过对当下的互联网金融体系运行現状可知,安全问题非常突出,而有效准确的监管工作,则可以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保证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整体运行有效性与稳定性。
(二)互联网安全公司
互联网金融系统运行时,若互联网的运行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则无法为互联网金融系统的运行提供基石保障。由此可见,互联网安全是互联网金融的“生命线”,在实际工作开展时,必须不断提升互联网系统的运行安全系数,成立专项的互联网安全公司。通过对传统的金融系统运行风险进行解析可知,金融系统道德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内部风险等,在互联网金融系统中仍旧存在。在对相关系统运行风险进行防范时,为保证相关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则可以尝试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科学合理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以保证互联网金融体系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可以很好地应对市场的突发变化,避免出现系统性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到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整体运行安全性。
互联网金融系统的运行,对社会市场运行的支付方式进行了变革。通过对社会市场商品支付的演变过程解析可知,主要包含商品货币、纸币、支票等不同的阶段,而不同的支付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如纸币支付体系的建立,有效克服了黄金、白银等商品货币的运输不便问题。在大量的纸币运输时,可能存在被盗的问题,增加支付的风险。为此则创造出支票,为大额支付提供便利。在实际支票体系运行时,则需要进行异地转移,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且纸质支票的处理成本较高。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系统进行分析可知,互联网金融系统运行时存在更多全新的风险,如黑客攻击、网络病毒、木马程序等,进而非法盗取用户的银行账号、证券账号、密码信息等。通过对相关信息的篡改,进而盗取用户的银行存款、操控股票价格,严重影响到社会运行的安全稳定[2]。
在实际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运行时,支票清算与资金划拨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通过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则可以提高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整体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如提高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综合效率,进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因为,在互联网金融体系运行时,一旦出现支付体系停滞问题,将对社会的整体稳定运行造成巨大影响。为此,在实际工作开展阶段,应当不断提升互联网安全公司的保障能力,实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及时识别,快速精准的狙击消除风险,确保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整体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
(三)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作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供给者,包含与金融服务的所有机构单位。在实际金融机构运行过程中,需要基于行业法律法规、内控制度,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如银行部门进行内控时,需要对借款人员进行专项的技术监督,客观准确的区别借款人员的社会信用与还款能力,实现对道德风险造成的坏账风险进行主动规避。通过行业自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保证互联网金融运行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在实际互联网金融系统运行风险进行防控时,应当充分利用技术措施,建立防范外部风险的安全管控机制。为实现预期工作开展目标,则需要合理应用密码技术,以保证数据信息处理、储存、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由于金融信息泄漏、非法篡改、复制等问题的出现,影响到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整体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笔者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安全系统建构时,不可能出现所谓的“赌徒谬论”,即特定的某一事件连续多次出现后,后续将不会出现的错误认知。在实际互联网金融系统运行时,一旦放松警惕,将会直接影响到互联网金融系统的运行。新时期互联网金融系统运行过程中,为保证金融机构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则需要严格审查信贷业务,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高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整体运行可靠性与有效性,规避可能出现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以互联网金融系统为例,简单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安全系统的构建路径。为有效规避金融系统风险,则需要不断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系统进行完善优化,保证相关工作开展的安全与可靠。今后,互联网金融系统优化时,需要契合我国市场发展的整体趋势,响应国家金融战略部署,保证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的有效性,为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宫建华,周远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风险治理[J].征信,2019,37(09):89-92.
[2]王波,郑联盛,王兆斌.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