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先勤
摘要: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在应用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如实验数据处理不标准、取样操作不规范、检测过程中气温与湿度控制不当等。为尽可能防范相关问题,必须把握技术应用要点。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影响因素;应对措施;标准选择
1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
1.1加荷速度
试验工具本身的加载速度对结构材料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结构受力面积不同,影响力大小不同。在常温常湿条件下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当加载速度过快时,试验后材料的强度大于其固有强度,受力面积越小影响越大。当加载速度慢时,被测材料的强度小于结构自身固有强度。如果加载速度过快会对混凝土试块产生冲击荷载(动荷载),会引起混凝土试块变形,产生较大误差动荷载,试验结果中的混凝土强度值相对变高。
1.2试件的精准度
在测试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时,通常需要制备标准试样。以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为例,检验人员应按有关要求检查试件尺寸,确保模板两侧平行,水平度公差小于5。×10-5mm。如果试件本身的尺寸超过规定的范围,则试验形式本身是不可接受的,由此产生的试件不能准确反映混凝土材料的实际抗压强度。因此,试件的尺寸精度不同,受力面积不同,对试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1.3检测误差
在建筑材料试验中,虽然采用了越来越多的先进试验方法和仪器设备,但仍有许多环节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这就要求检测单位对检测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素质,严格执行标准化检测流程。目前,一些单位对建筑材料的检验检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专业的检验人员,或者检测人员在材料检验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检验结果错误。
2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的应用要点
2.1科学处理检测数据
为科学应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应做好检测数据处理工作。对于存在一定分散性特点的检测结果来说,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取舍需结合实际情况。以水泥胶砂抗压强度检测为例,最终结果应为至少6个测值的平均值,其中低于或高出平均值10%的数据必须剔除,如1组水泥胶砂抗压强度数据:51.2 MPa、56.9 MPa、49.7 MPa、48.9 MPa、50.3 MPa、49.8 MPa平均值为51.1 MPa,数据56.9 MPa高出平均值11.3%剔除,剔除不合格数据后得到的测量结果为50.0Mpa,一旦需要剔除的数据达到2个,需要重新进行检测。
2.2合理控制加荷速度
加荷速度对于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从检测人员的角度,在进行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减少检测误差,需要结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对加荷速度进行合理控制。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为例,在试验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依照GB/T50081—2016《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相关要求,对加荷速度进行人工控制,设置专门的加荷速度指示装置,确保加荷速度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2.3科学控制检测气温和湿度
对于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来说,检测结果还会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如开展钢筋抗拉力学性能检测,检测过程中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3±2)℃区间,如温度高出该区间,将会得到低于标准技术要求的检测结果,具体下降幅度在3%左右。如温度低于该区间,会得到高于标准技术要求的检测结果,具体提升幅度在3.5%左右。必须在一定检测区间内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2.4确保试件的精准度
检测机构在材料检测中实施的所有检测项目及参数,都需要经过相关认定,并在资质允许检测范围内推动检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严格依照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标准要求确定最佳的试件尺寸,切实保证试件的精准度,尽可能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这样才能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监督管理人员对制作出的试件进行测量分析,如果发现试件的精准度达不到相关规范的要求,应要求检测人员对试模进行调整,重新制作试件。
2.5采用新型检测技术
新型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中的科学应用也需要得到重视,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便属于其中代表之一,该技术在对金属结构夹渣、裂纹、气孔等缺陷的判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基于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材料检测,可围绕钢结构材料的对接焊缝、角焊缝、T型焊缝等接头类型开展。根据母材厚度,焊缝接头类型情况,做好焊缝检测面优选,根据不同构件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测标准以及根据相关标准选择不同的探头和校准试块制作DAC曲线,以满足不同的检测需求。
2.6合理控制检测误差
首先,应对材料的检测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容易出现误差的环节进行重点管控,尽可能避免误差的产生;其次,应要求检测人员对各种检测数据进行记录,将其作为后续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以超声波法检测母材厚度8mm的钢结构为例:当母材厚度大于8mm可用GB/T 11345-2013标准和JG/T 203-2007标准进行检测,但当母材厚度小于8mm不小于4mm时应选用JG/T 203-2007标准进行检测,检测扫查面有曲率半径要求应选择CSK-ICj试块, 扫查面为平面型应选择CSK-IDj进行DAC曲线制作。根据不同类型的构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标准和校准试块能更好地保障缺陷评定的准确率和效率,如果在后期检测结果分析中发现其存在较大的误差,则可以对照检测过程中的记录信息判断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做好检测结果的校正工作,和对存在误差的处理。
2.7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建筑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建筑,其建筑材料种类繁多。不同的工程项目对材料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市场上有大量的供应商和不同的供应渠道,同一种材料在质量上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为此,试验单位应根据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试验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各种试验方法对建筑材料进行全面试验。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建筑材料检测也因此受到了越发广泛的关注。从建筑企业的角度,应充分认识到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对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明确检测要点,保证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鐘剑荣.关于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影响性因素分析及控制性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21(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