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爱在心间

2022-02-21 04:54:15何换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心灵笔者教育

何换仪

【摘要】调皮、易犯错,这是学生的天性。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打开方式,把他们从错误的泥沼中救出来,带他们走向光明,敲开他们的心扉。教育不是口头说教,而是言传身教,是心与心的呼唤,也是心与心的相融。通过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用爱温暖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重获自信,走向光明的大道。

【关键词】用心呵护;耐心引导

学生的心灵是十分稚嫩的,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困难,在他们的眼中可能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阻碍,很有可能造成他们厌倦学习,对学习失去自信,甚至躲避学习的过激行为。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及时发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不要让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影响了学生的一生。

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空洞的教育犹如纸上谈兵,令人茫然、困惑。只有结合生活的事例,抓住学生在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借助一切契机打开学生的心扉,倾听学生心灵的期盼,才能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

一、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举动,抓住契机,走进学生心灵

学生就像一朵朵娇嫩的鲜花,需要我们用心培育、灌溉,给予阳光般的温暖。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关卡,就会成为学生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如果学生闯过了关卡,就会增加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提升学习的能力。

每天午饭后,笔者都会去班上走动,提醒学生打扫课室、整理课桌。有一天,笔者照常来到教室,发现班上很多学生都在玩游戏,整个教室热热闹闹的。可是,小骁却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皱着眉头,非常苦恼的样子。经过一番交谈,笔者了解到当天数学学的是看钟,她不会看时间,不明白分针走动一格就是过了5分钟,于是,每次计算时间总是弄错,她就觉得自己很笨。笔者走到她身边,指着墙上的挂钟,认真地教她看时间。小骁非常感动,坦诚地说:“老师,我很笨,即使今天学会了明天也会忘记。”笔者说:“没关系,忘了可以再学。”“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不约而同地说,相视一笑。过了不久,在一节畅谈自己理想的班会课上,她对同学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出色的教师。”后来,小骁发奋学习,现在到了三年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小志是班上的“捣蛋鬼”,在课堂上常常坐不住,还招惹邻桌同学。有时拿彩纸折纸飞机,有时交流动画片有趣的片段,有时候还会偷偷看画报。有一天放学后,笔者留下他来谈话,拿出四、五本绘本故事书吸引他的注意。并承诺他如果课堂遵守纪律,就借故事书给他看;如果与同学友好相处,就贴苹果图案,积攒够三十个可以换一份小礼物;如果为班级服务,就登记到好人好事本上,期末发奖品。这个方法有点花哨,但对酷爱玩耍、看书、学习不自觉的学生挺有效的。

学生只有对教师产生仰慕心理才会敞开内心世界,才会亲近教师,听从教师的安排,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使之有目的地、主动地沿着教育的正确方向前进。

二、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及时给予奖励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活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制订相应的措施,循序渐进地走进他们,及时发现他们的不同变化,实施不一样的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开学之后,笔者与学生共同制订本学期的学习要求和目标,每逢周五进行总结,发奖品——贴“红苹果”在评比栏上:1.“守时之星”。哪些学生在一周里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正错误。2.“勤奋之星”。哪些学生在一周听写中获得满分,或者克服困难,主动找同学重新听写。3.“勇士之星”。哪些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以大局为重,处处为班级着想,为集体争光。4.“爱心之星”。哪些学生平时积极帮助他人,主动为集体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

每一颗星各有所长,彼此也可以相互促进,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因为付出了努力,改善了个人的行为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班级是大家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参与者,也是管理者。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认同学生的观点,信任学生,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三、因材施教,有效教育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如果用同一种方法奖励同一个班的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个误区:一方面是分配过剩,容易骄傲自满的一种;另一方面是得不到奖励自暴自弃的一种。这种分配不均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骄傲自满型往往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每天得到各科教师奖励的各种奖品,理所当然地享受着,长期享用的后果是会出现上瘾症状。

例如,英语科代表小萱成绩优异,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她还是学校的大队干部,每当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常常会看见她的身影。有时候是舞蹈表演,有时候是游泳竞赛,有时候是朗诵诗歌。因此,她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获得各科教师的喜爱,赞美之词如洪水倾泻,源源不断地奔流而出,致使这位学生沾沾自喜,不再重视学习,书写越来越潦草,还总是丢三落四。这是典型的上瘾症状。这时,笔者及时教育她要正视自我。

这件事启发了笔者,在以后在教育教学中,奖品分配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集中在固定几个学生身上。自暴自弃的一族是班级中成绩不好也不差、性格相对偏激的学生,平时他们和教师总是产生矛盾,常常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引起教师注意。

如,小伟是个不爱与人相处、教师遇到就头疼的学生。他常常惹是生非,不是这个学生来告他毁坏学习用品,就是那个学生来投诉他无故打人。在教学活动中,每逢碰到要找犯错的“楷模”,笔者总会不由自主地说起这位学生,提醒班上学生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其实是加深了学生对他的不良印象。有一次课间,小伟找到笔者说:“老师,每次您在班上说事情,常常让我扮演敌对分子,用我作反面教材。我很难过,其实我也想为班集体争光,想让同学以我为荣。”听完,笔者感到很内疚。后来,笔者让他协助同学出一期手抄报,结果他亲手画的手抄报配色鲜明,受到大家的赞扬。

教育需要爱,塑造美好心灵的就要借助爱的力量。学生需要关爱,教师就用平常的心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成长。

四、顺势而为,轻风化雨

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想要打进“内部”,融化他们的心灵,就不能一味地用“猛药”。如,小诺是个学习拖拉、活泼好动的学生,为了让小诺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笔者多次与他进行谈心。第一次谈心,笔者表扬他能在中山纪念堂作为代表参加醒狮表演,武艺高强,但是提醒他不写作业,没有文化,将来记者采访不会说话,那多没面子,让他产生英雄需要有用武之勇。第二次谈心,笔者告诉他写字有进步,不愧是响当当的男子汉,使他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第三次谈心,笔者赞揚他课堂上的精彩发言,真是个智勇双全的谋士,使他对学习产生自信心。

世上没有不想得到肯定的学生,人天生需要被肯定、被关注、被承认。所以,没有哪个学生会恶意地犯错误,他们犯错误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在学生犯错之后,教师一定不能先入为主,以恶意的指向来揣测学生的动机。这些想法等于先给学生“定了罪”,后面的处理可能就是“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了,学生会满怀委屈,甚至造成严重的师生对立情绪。

教育离不开真善美,心灵是灵魂之窗,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才是育人的重点。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教育不是口头说教,而是言传身教。这是心与心的呼唤,也是心与心的相融,通过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用爱温暖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鼓励他们重获自信,走向光明的大道。润物无声,爱在心间,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学习的快乐。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心灵笔者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2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唤醒心灵
读者(2017年8期)2017-03-29 08:45:29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