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白维(中国音乐学院)
我的家乡江西宜春是个江南水乡。宜春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小城。据可查文字记载,汉高祖六年,堂邑侯陈婴奉命来此筑城,“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怡人”,宜春故而得名。宜春处于赣北山区向赣抚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倚九岭山脉,南有武功山头,一条名为“秀江”的河水穿城而过。
“秀江”划分宜春城的南北,人们以前需要上城北买东西或来城南办事,都需乘坐船家的小船。而我小时候见到的往来工具,却已经是用木舟与木板连起来的浮桥。如今,浮桥也被横跨城市南北、运用最新桥梁力学建设的“袁州大桥”代替,早已是“一桥飞架通天堑”了。以前花1小时才能走到的距离,因为有了坚固的桥梁,通了车,变成了10分钟的“小确幸”。
10年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桥,不止这一座,还有家门前那座原名为“双桥”的桥。其实一开始,它只是一座仅能供人和自行车通过的单桥。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因为单桥不能过机动车,于是市委、市政府在与单桥平行的位置上,建了一座专门供机动车通过的桥。步行的人可以自在安心地走在单桥上,有要求通行效率的人则可以行车于新桥上。这一景观深受宜春人民的喜爱,就给它起了一个朴素而亲切的名字——双桥。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间,祖国经济高速发展,双桥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交通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市委、市政府于2019年将原双桥爆破拆建,不久后一座“新双桥”又拔地而起。
这座桥从之前的平行双桥并立于水面,变为了上下两层、桥面极为宽阔的双层高架桥,它耸立在旧双桥的原址上,连接秀江两岸。上层桥是机动车专用桥,为双向四车道,下层桥宽40米,单幅桥宽18 米,有双向八车道和人行道。因这是一座高架桥,且是双层的高度,和印象中的旧双桥相比,新桥愈发威武,两岸的建筑也显得更娇小了些。市委、市政府决定还是尊重大家的意愿,将新桥称为“新双桥”。新双桥大大提升了宜春大道的通行能力,让百姓的出行变得更加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