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梅
【摘 要】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指简单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物理问题所表现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内化一直以来都是一线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分别从太极拳理“无极生太极”“后发制人”“阴阳互根”“以慢练快”这四个方面阐述了一线物理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将物理学科素养有效内化,古为今用。
【关键词】太极拳;拳理;科学素养;内化
一、无极生太极,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与根本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源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的重复记忆和机械训练。传授物理知识是教师的基本目的,传授知识的多寡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代表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学生对物理学科思维方法的掌握、物理学科思想在课堂中的渗透却常常被忽视。无极生太极,练习太极拳时先要站好无极式,心无杂念,周身放松,这也就是道家的“守一”和佛家的“禅定”思想。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物理教学的无极式,体现了物理教学的核心。教师应该关注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对教师的所有教学手段、方式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检验皆从其引申并为之服务。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围绕科学核心素养的内化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用亲切的笑容、亲和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通过生动和吸引人的物理情境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共鸣,使学生放下杂念并沉浸在物理学习与探索中。如果仅关注向学生传授新知,满足于学生对新知的接受,机械记忆和盲目做题,显然偏离了物理教学的初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反思巩固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以及小组之间交流,质疑修正原有观点,分享学习心得。总之,不管是教法、学法的选择还是教学环节如何层层衔接和递进,都应该围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中心铺设与展开,这体现了太极文化中无极生太极的思想和智慧。
二、后发制人,教师对学生做针对性反馈是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化的保证
老庄思想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在太极拳的搏击技巧上,强调“后发先至”。后发之所以能先至,前提条件就是避实击虚,引进落空,借力打人,从而实现战而胜之。在当今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更是加剧了这种变化,同时,关于教师身份和地位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教师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在教学中,教师若无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疑惑、思维的难点和盲点,就会简单地认为“我是老师,我教,你是学生,你就按我教的学”。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出现以下现象,一边是教师充满信心地走进课堂,另一边则是学生心不在焉,无精打采。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后发制人,后发先至,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相应的反馈,进行生成性的、反馈性的、针对性和高效性的教学。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找到合适的教学路径和方法去传授知识。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所提的问题精心设计,既不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要有层次、有梯度,有一定的思维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活化教材,具体讲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师让学生先发力,探明学生原有的前概念,找准学习的支撑点;探明学生的兴趣点,找准学习的切入点;探明学生思维的深度,找准学习的突破点。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看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能否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对探究过程是否充满了好奇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平等、和谐与民主。教师要关注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没有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教师是否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一定范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否深刻,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简洁明确。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包括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是否实实在在地进行,学生的见解是否独树一帜。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否有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心,学生是否学会了交流与合作,是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学会分享自己的观念。总之,课堂应该是假设性、变动性、后发性和生成性的。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随时调整。
三、阴阳互根,教学相通,让学生学会教是促进物理学科素养内化的有效方法
阴阳哲学是太极拳的灵魂,任何事物都是阴阳两面的统一体,阴阳在不断地寻求协调的过程中达到平衡和统一。阴陽互根,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相互依存的关系。教与学同样是对立统一、相互化生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内化的途径有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则可以使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真正落到实处。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有对自己的学业负责的精神,以及自我实现和帮助别人的愿望。其次,教师应像培养小老师一样去培养学生,即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其积极加入有意义的学习行列,让思维擦出火花,使学生形成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在物理课堂上,学生能做和能想的多应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小老师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成为教学流程上的重要一环,让他们当小组内的小老师,耐心地讲给组内不懂的同学听,直到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都理解了为止。在学生互帮互组的过程中,不仅学习氛围轻松愉快,而且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获得认可和尊重等宝贵的情感体验。小老师的身份比学生这一角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欲望,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生本互动,引导学生像老师备课一样地认真阅读课本,与书本交流,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本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师生互动,教师也可以装装无知,多向学生讨教,多对学生说一些“为什么”和“不知道”。在上习题课时,平铺直叙的讲解习题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索然无趣,教师故意犯学生的常见错误,由学生给老师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当学生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时,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给予启发指导,并提供相应的脚手架给予支持。当学生的思维和讨论偏离了教学主题时,教师及时牵引学生回归教材,保证教学的高效性,不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当学生无法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时,教师给予发散性的引导,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路径,让学生选择。教师就是开示者,教师就是协调者,教师就是引路人,教师就是平等的首席。
四、练时慢,用时快,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内化
和其他拳术相比,太极拳的明显特征是缓慢柔和。绵长舒缓的运动方式能够调节气息,疏通经络,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免除过度运动给身心带来的劳损。在极缓慢的练拳中,当人的意识对非常微小的运动产生特别灵敏的反应时,人的反应度也就练出来了。在教学中,教师有时明明清楚学生没有掌握好所讲授的内容,也会因为教学进度的原因,强行拉着学生往前赶。长此以往,教师贪多求快的做法会导致学生的心态从焦虑到无奈,甚至放弃。那么,如何一方面避免教师出现赶进度的做法,让教师教得优雅又从容,另一方面又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吸收物理知识,循序渐进地内化物理学科素养呢?笔者认为,利用太极智慧的“以慢练快”就可以解决这个两难困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要做到三个慢。第一,要做到讲解新概念慢。教育不能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不能填鸭急于求成。无数的教学实践都告诉教学工作者,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了物理概念,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并应用它。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探明学生在授课之前的前概念,通过实验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再通过小组讨论引发头脑风暴,重建新的概念,最后通过反思和相关练习,巩固新概念。第二,要做到辨析概念慢。在物理概念中,有不少相似的物理概念,极易混淆,教师应从定义、物理量符号、单位、影响因素等方面加以辨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牢固掌握,在后续的应用中才能得心应手,一马平川。第三,演示实验要慢。在讲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传授物理知识,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应该讲清实验的目的,明确实验的原理,展示演示实验的器材,对器材的功能作出必要的说明,特别是讲清实验的设计思路,在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应做好示范,实验步骤清晰,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以必要的说明和讲解作为辅助,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第四,要做到分析解题思路慢。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有不少学生的考试成绩波动大,除去应试能力等相关因素,和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有关。如果教师精选典型例题,放慢讲解,就可以事半功倍。在重要的物理教学单元结束之后,或者在讲述重要物理概念和规律后,特别是不易突破的教学难点时,教师普遍会安排以习题强化训练和解题思路指导为目的的习题课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有目的的训练。教师应清楚教材的三维目标,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精心选编好典型例题和习题,以及学生经常出现的典型错误的例题,举一反三,层层递进,争取学生会一题就会一类题。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把物理知識点的讲评、典型例题示范、学生强化训练和小组讨论交流反思等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建一个高效的习题课。教师如能做到这三个慢,就可以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就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速度,提高学生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敏感性,以慢练快,从而真正使学生有效内化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教师的理想是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化,路漫漫其修远兮,一线教师在此路上可谓是上下而求索。当我们从西方教育理论中寻求答案和思路时,不妨从我们传统的太极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构建一个更加生动、有效、智慧的课堂,实现青少年物理学科素养的内化,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水平,促进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为实现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官文栎.走进高中物理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雪漠.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