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区清代墓葬出土的女性朝珠

2022-02-19 06:32:06柴懿杨阳
大众考古 2022年8期
关键词:佛头蜜蜡墓主

文 图/柴懿 杨阳

说起朝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清宫戏中皇帝、后妃和大臣胸前类似佛珠的长珠串,随着步伐有节奏的摆动,十分吸睛亮眼。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朝帝后朝服像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皇帝没有戴朝珠,孝惠章皇后戴了朝珠,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在晚年朝服像中也戴了朝珠,而自康熙皇帝开始的帝后朝服像中均戴朝珠。可见,朝珠并不是满人一开始入主中原时的标准配饰,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稳定,满汉文化逐渐融合,朝珠成为清朝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行走的日历

从外形、大小和珠子主体数量来看,清朝朝珠应由佛珠演化而来。一盘朝珠主体部分(身子)包括108 颗珠子,分别代表着一年中的12个月份、24 个节气和72 候。在穿系的时候将108 颗珠子分成四等份,在每27 颗珠子之间穿入1 颗大珠。这4 颗大珠材质、颜色和大小一致,直径是主体珠子的2 倍左右,称为“佛头”或“分珠”。4 颗佛头珠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中3 颗是对穿孔,1 颗“T”型3 孔。3 孔佛头珠下穿有佛头塔,朝珠的两头各从对穿孔的一头穿进,然后都从中间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为一。用稍宽的丝带将3 孔佛头珠、佛头塔、背云、坠角连接在一起,整体长度65—70 厘米。背云一般选用玉或者翡翠,上下都有贯穿孔。《易经》中背为阳,胸是阴,背云挂在背后寓意“一元复始于阳面”。

戴朝珠的孝惠章皇后像

郎世宁等绘《万树园赐宴图》戴朝珠的官员

主体珠子两侧还配有3 串“纪念”珠,一边双串,另一边一串,每串10 粒,表示一月三旬,每旬10 日,而5 天是一候,所以10 粒珠子要平均分开,每5 个一组,打一个结。穿戴时垂于胸前,按照“男左女右”的习惯,男性双串的在左边,一串的在右边;女性与之相反。小小一盘朝珠,暗含着一年中所有的月令节气,可以说是戴在身上的行走日历了。

朝珠的礼法

根据《清文献通考·王礼》《清会典·礼部四·仪制清吏司》中的记载,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戴朝珠,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由项上垂挂于胸前。其中东珠和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皇帝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朝珠,皇后、皇太后穿朝服时除戴一盘东珠外,还在两肩斜挂两盘红珊瑚朝珠,以示身份特殊。不同的场合皇帝会戴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朝珠:祭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戴琥珀或蜜腊朝珠,祭日戴红珊瑚朝珠,祭月戴绿松石朝珠。

可见,戴朝珠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装饰,也是礼法制度下身份的象征,尤其是皇帝和皇后、太后戴的朝珠,每种材质的朝珠都有特殊的用途,并与服装相互搭配。

3 盘清代朝珠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藏有清代朝珠3 盘,1盘出土于2001 年3 月发掘的济南历下区法院清代墓,1 盘出土于2002 年发掘的济南舜耕山庄清代墓,1 盘出土于山师东路清代墓。这3 盘朝珠均出自女性墓葬中。除舜耕山庄清代墓墓主身份不明外,其余2 盘朝珠分别为清朝二品和三品诰命夫人所用。

三品诰命夫人的朝珠

2001 年3 月,济南历下区法院清代墓出土一盘骨质翡翠杂宝朝珠。主体为骨珠,另有翡翠、紫水晶、粉水晶、蓝宝石、粉碧玺和文石纪念材质的珠子。骨珠直径1.1 厘米,佛头(分珠)直径2.15 厘米,佛头塔通高4.4 厘米,背云长3.7厘米,大坠角长3.4 厘米,小坠角长1.59 厘米。朝珠总重79.82 克。

骨质翡翠杂宝朝珠(历下区法院清代墓出土)

棺木上红漆书有“皇清诰封淑人先妣贺太淑人之灵柩”15 个字,可知墓主是清代中晚期一位贺姓三品官员的母亲,即三品诰命夫人。这盘朝珠长年埋于地下,部分穿系朝珠的丝线已经腐烂,部分配件已经脱落,但由于朝珠由动物骨头、翡翠、宝石等坚硬的材质组成,棺内密封良好且有大量灯芯草防腐防潮,没有经过地下水浸泡,因此保存完好,没有缺失和损坏。经过重新穿系发现,这盘朝珠中的108 颗骨珠大小一致,饱满圆润,打磨精细,抛光完美,加之墓主生前的穿戴和把玩使得骨珠如墨玉般莹润发亮,豆绿色的翡翠佛头、佛头塔,紫水晶背云,4 个色彩各异的粉水晶、绿翡翠、蓝宝石、粉碧玺坠角和3 串白色文石纪念珠提亮了整盘暗色的朝珠。

整串朝珠庄重大气,冷暖配色相得益彰,无不彰显墓主的身份。依据《清会典》的记载和实际穿戴习惯,牙骨类朝珠要与夏季朝服相配套,一般为夏季所用之物。结合墓主的服饰搭配可以推断这位诰命夫人是在夏季去世的。

仿蜜蜡翡翠琉璃朝珠(舜耕山庄清代墓出土)

翡翠朝珠残件(山师东路清代墓出土)

该墓还出土龙形金耳坠1 对、蝙蝠寿纹金簪1 枚、雕花金簪1 枚、翡翠雕花银簪1 枚、天王雕花银簪1 枚、青玉坠饰1 件、翡翠坠饰1件、镶珍珠金帽花1 枚、凤冠流苏垂饰残件1 宗、仿翡翠琉璃腰带饰20 片及铜钱5 枚。其中,发簪、耳环、帽花均为足金打造。“C”形龙耳环造型精巧,龙须灵动飘逸,身上龙鳞清晰可见,形象逼真。金簪上的蝙蝠纹饰则寓意福寿绵长。

仿蜜蜡翡翠琉璃朝珠

舜耕山庄清代墓出土一盘仿蜜蜡翡翠琉璃朝珠残件。仿蜜蜡珠直径1.25 厘米,仿翡翠佛头珠直径2.5 厘米。残存朝珠总重396.2 克。大坠角、小坠角、佛头塔、背云、纪念珠惜已不存。

这盘仿蜜蜡翡翠琉璃朝珠整体为蜜蜡黄色,108 颗仿蜜蜡琉璃珠圆润通透,肉眼看去与真蜜蜡、翡翠一般无二,仿真度极高。墓中还出土雕花金簪1 件、银元宝2 件、料带饰3 件、琥珀珠4 枚。

清代达官贵人们戴的朝珠材质多样,既有名贵的宝玉石材质,也有精巧别致的骨角牙材质,一些囊中羞涩的官员或诰命夫人们也会戴价格相对低廉的玻璃、琉璃等材质朝珠。

明清时期,山东博山地区的琉璃生产技艺达到鼎盛,尤其是仿玉琉璃器精工细制,达到了乱真的程度,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欢迎。如此说来,这盘朝珠有可能就是地地道道的“博山造”。

二品诰命夫人的朝珠

2000 年,山师东路清代墓出土一盘清代翡翠朝珠残件,朝珠主体惜已不存。配件均为翡翠,其中背云长3.6 厘米,重48 克,佛头(分珠)直径2.5 厘米,重116.33 克。

这件翡翠朝珠仅存4 颗佛头珠,以及佛头塔、背云、一大两小3 枚水滴形坠角。这几件配件均为阳绿飘花翡翠,精雕细琢,珠大粒饱,匀称纯净,色泽莹润,应取自同一块翠料。此墓主人为清朝二品诰命夫人,仅从朝珠的佛头珠、背云、坠角等来看,无论是翡翠的颜色、水头、个头还是工艺,成色明显好于历下区法院清代三品诰命夫人墓中出土的朝珠,可见清代等级制度的森严和不同阶品之间随葬品的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二品诰命夫人墓葬内随葬品稀少,墓中还出土酱釉瓷罐1 件、铜簪1 件、琉璃腰带饰残件1 宗、铜凤冠残件1 宗,料器随葬品占比较大,与墓主生前的尊贵身份形成鲜明对比。经过考证,墓主去世时间大致在清末民初,当时的中国外忧内患,经济衰败,民不聊生,但其子孙依然坚持采用传统的葬式葬俗下葬,由于条件受限故选择价格低廉的料器随葬品替代。抑或是当时博山地区琉璃制造业发达,济南地区流行用料器随葬。这一点,从舜耕山庄清代墓出土的仿蜜蜡翡翠琉璃朝珠也能得到印证。

猜你喜欢
佛头蜜蜡墓主
蜜蜡如意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4:06
甘肃高校师生复原莫高窟佛像“佛头”
科教新报(2020年5期)2020-02-14 15:44:32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阿閦佛像前合十
东方收藏(2019年9期)2019-10-28 01:45:05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经过时光雕琢和沉淀的宝贝古董蜜蜡:且藏且珍惜
藏天下(2017年7期)2017-09-03 09:39:13
蜜蜡的鉴定方法
与赵琦先生商榷
佛珠搭配中的点睛之笔
神奇美丽的琥珀蜜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