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022-02-19 04:12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溪口联侨中学吴妙虹
师道(教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课文教育

文/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溪口联侨中学 吴妙虹

文以载道是语文科的主要特点,语文思想性强,富于形象性,易于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为了做到“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适当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显而易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一、走近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的初中生出生于21世纪的00后,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了解还是较贫乏的。因而,这一类课文学习起来就有一定难度,作为老师要善于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认识规律,指导学生搜集大量的我国近、现代的历史资料,同时收集抗日战争期间的歌曲。在分类整理资料时,我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时期的中国:五四运动以前,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对中国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五四运动以后,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千疮百孔,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踏进新时代。课前预习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有效载体,在收集资料时,学生能更直接地了解历史,这样能唤醒学生潜在的民族意识,激活学生的民族魂,使学生初步了解祖国的历史,亲历爱国主义教育。

二、走进爱国主义教育

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他向着黄河唱出了心中的赞歌。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都比较简单明了,作者的思路也比较清晰。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抗日战争的影片片断,引导他们就文中插图结合歌词写实部分,体味黄河磅礴的气势,在听范读后指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地屏障”“哺育”等语句,学生内心豪迈、赞美、激昂之情自然而然地被激发了。

虽然通过对这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祖国的近现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课堂上依旧需要努力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

当学习《土地的誓言》时,我让学生观看“九一八事变”录像片断中关东父老乡亲逃难的场景,然后听课文的范读录音。接着,我作小结性的叙述:通过课文的内容,我们看到关东黑土地的美丽景色,丰饶的物产,人们丰收时的愉悦,然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了躲避日本侵略军的烧杀抢掠,不得不背乡离井,流亡于他乡。这些人们无时无刻无不发出一种掷地有声的誓言:“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学生齐声回答。学生在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的同时,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三、感悟爱国主义情怀

撩开历史的面纱,爱国情怀也一幕幕地涌现出来。如在学习陈毅的《梅岭三章》时,第一章中“断头今日意如何?”革命者今日面对“断头”的重大考验,他心里会想到什么呢?诗人他壮志豪情未泯,即使“断头”,还要继续革命,这就是所有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坚定的回答。我结合第二章“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启发学生:共产党的革命者的鲜血浇灌着祖国的山河,革命者是杀不完的,他们掩埋好同志,以更英勇的斗志投入革命事业。他们相信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死后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在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从中了解近代中国的衰落史和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感悟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雨果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让他们辩证取舍外来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启迪他们深沉爱国,鼓舞他们立志学习。

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则是一个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教无定法,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创新,与时俱进,要以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求知,探索创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虽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在关键时刻加以点拨,便能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课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背课文的小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背课文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