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拓展实验活动专题式教学初探

2022-02-19 03:35刘太菊山东省沂源县振华实验学校2561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蚯蚓课外知识点

刘太菊(山东省沂源县振华实验学校 256100)

所谓专题式教学主要是将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系统整合,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以专题为单位的知识系统,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学生目的变得更加明确。尤其在生物拓展实验活动中,运用专题式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平台、多渠道、多角度的自主探究氛围,在这一氛围的熏陶下,学生更乐于主动思考、主动挖掘、主动探求生物学理论,这对学习成果的显现大有帮助。

一、设置实验主题,开展课外探究

生物实验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内,教师应当不断拓宽教学思路与视野,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生物知识,设置一些课外实验探究项目。这种方法对增强学习效果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初中生物实验项目多以观察类实验为主,这类实验项目往往需要借助显微镜等专业的操作工具完成,但是受到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配备的实验工具与仪器无法满足人手一套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触专业实验工具的时间将大幅缩短,这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而利用课外探究活动能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每一位学生都有亲自实验、亲自动手的机会,这对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起到关键性作用。第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初中生物学科有许多生涩难懂的生物概念与理论,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生物学科将慢慢失去学习兴趣。而通过课外探究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被激发出来。因此,在实践教学课堂,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而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设置实验主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探究机会。

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为例,本单元需要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种类及习性,并深刻认识到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如果利用理论讲授的方法,直接向学生传授绿色植物的概念,学生虽然短时间内能够接受相关知识点,但这种短暂性的记忆模式将对后续其他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课外探究实验主题,如“调查和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当主题确定以后,教师应当给学生足够的课外调查时间,要求学生将调查结果编制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对杨树的形态及性状有了初步了解,这对解密乔木科的树种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课外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且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用这种专题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点予以灵活运用,尤其在自主参加课外实验活动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聚焦在实验对象上面,在这种专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接受生物知识点的能力也将逐步得到提升。因此,在拓展实验活动中,教师应当合理选择实验主题,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度,即主题实验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心无旁骛地探究更多生物学知识的精髓与理论,这样才能夯实生物学基础;另一方面应当考虑主题实验活动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教师在确定实验主题以后,可以通过事前调研的方法,获取学生的主观需求,然后在兼顾考虑大多数学生的个人感受的同时,对主题实验活动内容进行改进,进而使多数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

二、统合生物知识,创设实验情境

基于专题式教学思想,在生物实验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统合所学的生物知识自主创设一个实验情境,然后通过自主操作、自主实践、自主动手的方法得出最终的实验结论。这种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自主学习力,同时也能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传统教育是教用脑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的残废教育,用脑者因不用手,脑也不能精细,用手者因不用脑,变成一双粗手。读书人成了书呆子,劳苦大众成了工呆子。旧教育教人手脑分离,不仅不能促进而且根本损害人的正常发展,使人成为畸形。在教师方面,旧时宽怀广袖,上课将手抄在袖子里,与学生口耳相授,后来改穿西服,手不能抄进袖子,改为插在裤子口袋里,而学生则呆坐傻听,这种教育实际上正在摧残学生的创造力。”从这段经典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如果限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那么教学成果也将付之一炬。

比如,在生物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设实验情境的思路,以“骨的成分”这一知识点为例,当这一思路提出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足够自主思考与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及实验报告的时间,然后再对学生创设的实验情境客观评价。比如,有的学生在设计实验报告时,罗列出六小项实验问题,即骨都具有哪些特性?骨的特性是否与骨的成分有关?如果把一小块骨头放入15%的盐酸中,将会产生哪些现象?如果把骨头放在酒精灯上面,骨头是否会燃烧,燃烧以后的骨头是否变轻?如果把燃烧以后的骨头放入15%的稀盐酸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骨头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那么该如何界定两种物质的含量?从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报告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对最近一段时间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统合,而且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路与想法,如果结合这些问题开展实验活动,那么骨成分的悬念也将被揭开。可见,这种自主设计实验流程的方法,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氛围也将变得异常活跃,这对教学成果与学习成果的显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基于此,在生物实验课堂,教师应当及时转换视角、转换角色,将课堂支配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近一段时期所学的生物知识,对每一个实验步骤与流程进行精心设计,这样一来,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致将变得更加高涨。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在思考与自主实验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和验证,如果发现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与生物学知识相悖,那么应当及时予以纠正,这对增强自主学习效果将大有帮助。另外,由于一些生物实验项目不具备课内操作的条件。因此,学生在设计实验项目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力求设计的实验项目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这样才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

三、融入生活元素,鼓励学生质疑

生物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牵涉生物学知识。尤其对生物实验活动来说,几乎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基于生物学科的这一显著特点,在应用专题式教学策略开展拓展实验活动时,教师应将实验流程与现实生活融合为一体。一方面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的激发和带动下,产生更多的学习灵感;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创意,都可以分享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将更加扎实和稳固。

以“观察蚯蚓”的实验活动为例,为了近距离了解蚯蚓的体态特征与生活习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后休息时间,自行寻找活体蚯蚓,然后利用放大镜等实验器具对蚯蚓的形态、生存环境、生活习性进行观察。首先,学生可以前往一些潮湿而松软且富含有机物的泥土中寻找蚯蚓,像肥沃的菜园、耕地、沟渠、河塘等,当学生发现蚯蚓的踪迹以后,可以收集两到三条作为实验对象,然后精心设计一套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进度随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蚯蚓为什么生活在潮湿而松软的泥土当中?如果用吸纸吸干蚯蚓体壁的水分,蚯蚓会出现什么反应?蚯蚓在改善土壤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等,如果学生通过自主实验的方法,无法找到这些问题的准确答案,那么可以直接向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请教,以获取最终的标准答案。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这对后续学习更加复杂的生物学知识将起到积极的帮扶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将生活化元素渗透到生物实验活动中能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第一,吃透生物知识点。即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能够将平时所学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转化成为生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将得到充分锻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容易进入深度思考状态,而这一思考过程也是对生物知识的回顾、总结、提炼的过程中,久而久之,一些重难点知识也将被逐一攻破。第二,查缺补漏。由于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的方法能够快速查找出哪些知识点较为薄弱,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巩固加强,然后通过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帮助,解开心中的疑问,这对学习成绩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激发学习兴趣。过去,在生物实验课堂,教师大多采取亲自演示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就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致学习效果差强人意。而利用这种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并且可以拥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在这种自主支配的生活实验情境下,学生能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实验的乐趣,久而久之,这种乐趣也将成为生物学习能力提升的催化剂。

四、结语

初中生物拓展实验活动专题式教学理论不仅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并且经过实践验证也可以证实这种教学模式在凸显教学成果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在生物教学课堂,教师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的主观求知需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蚯蚓课外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小满课外班
“害羞”的小蚯蚓
挖蚯蚓
画蚯蚓等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蚯蚓家的惊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