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朝亮文化 耘田园诗情
——做有文化品位的劳动教育

2022-02-19 00:29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朝亮小学黎清允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田园农场劳动

文/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朝亮小学 黎清允

在对我校三年级学生劳动能力调查的家长问卷中,我们发现超过50%的家长每天给孩子洗袜子,穿衣服,整理书包。家长普遍认同劳动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学业压力、孩子劳动速度慢、觉得孩子还小、孩子不愿意参加劳动等原因,很多时候都是家长代劳,导致很多学生的自理能力不强,劳动意识淡薄。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两份文件相继出台,劳动教育已到了非重视不可的时候,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适应生存、学会生活、健全生命尤为重要。我校传承朝亮文化开展劳动教育,开发了校外实践劳动和校内实践劳动的两个系列。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做“有文化品位的劳动教育”,将文学(诗歌)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教育融入了劳动生活,以简朝亮的诗歌及其生活主张为基点,延伸出丰富的课程内容,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田园诗歌、熏陶着田园艺术,充分享受劳动的文化,劳动的艺术和劳动的美。

一、朝亮文化见诗情

朝亮小学为纪念简朝亮而建,开办于2008年。简朝亮(1852-1933),字季纪,号竹居,广东顺德北滘简岸乡人,早年受教于“岭南大儒”朱次琦,与康有为同门,是北滘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经学家和诗人,先后在北滘、阳山、江门等地开馆讲学40余年。

后人评述简朝亮提到“(简朝亮)思借著述使孔道灿著”,其力图灿著孔道的韧力和精神值得后人追思。“朝亮”使学校具有了历史底蕴,让学校找到了精神依托,学校以简朝亮的名字命名,把朝亮文化作为教育品牌,旨在发扬其治学精神,传承其教育德行。朝亮小学创立后,依托“朝向光明,亮泽生命”的美好寄望,承载兼容传统积淀与现代风尚的本土文化底蕴,孕育出别具一格的“朝亮文化”品牌。也为学校奠定了照亮生命、扎根田园、坚守传统、回归诗意的办学风格。

“朝亮”是对朝亮小学办学特色的凝练:奠基孩子的人生路,照亮孩子生命的方向;为孩子营造一个诗意的田园,让孩子在田园中绽放光芒;坚守文化的根,以文化传统滋养儿童的成长;做平凡而有光的教育,关注普通生命的成长。简朝亮在其诗作中写到“山行遥应啸歌声,草笠芒鞋度午晴;莫作南州高士例,自期食力且春耕”,歌颂劳动的乐趣,展现了“活泼泼地”田园情怀。朝亮小学力图营造充盈着纯真情趣、智慧和谐与生命活力的“精神田园”,让孩子在充满田园气息的校园中生长,让读书生活成为他们一生中最温暖美好的回忆。

二、竹居农场有深蕴

朝亮小学自2019年下半年起结合“朝亮文化”在校园内的一角开辟了“竹居”生态农场。简朝亮号“竹居”,学校将农场取名“竹居”,是希望孩子们在农场里体验劳动的同时成长为一位正直的人,足以安居,这也与我们的校训“正心正身,成人成才”相符合。

学校农场有四十几块土地,每块土地以班级为单位,由师生共同管理。农场开辟以来,学校认真落实管理,农场规模越来越大,种植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有黄豆、秋葵、玉米、向日葵、薄荷、紫苏、艾草、地瓜、木瓜、苦瓜、丝瓜等数十种瓜果蔬菜,还有鲜花、草药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把北滘“一村一品”的黄龙黑皮冬瓜引进校园种植。

“竹居”农场是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宝贵基地。学生从春季的播种开始,呵护种子发芽,陪伴它生长,到最后收获果实,真正经历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也真正体验到了种植、丰收的喜悦。春季,同学们拿起锄头在农场耕地播种,种下希望。夏季,植物经过几个月的生长,渐渐成熟。我们农场的作物也迎来了大丰收。这时,老师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在农场剪秋葵和豆角,掰玉米,摘各种瓜类,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并且高兴地说:“在农田中劳作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

三、全域课程育全人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

1.以“竹居”之理念,确立劳动课程哲学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小组,组织骨干教师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积极进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编写。随着田园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以国家课程为依托,结合本校实际,编写了竹居劳动课程。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教育应“教学做合一”。教师应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帮助学生树立“我是班级一分子,校园劳动自觉做”的意识。

我校把劳动实践课程编排进课程表中,确定每周五下午第一节为劳动实践课,开展“一班一农场”活动,每个班级分配至少一块种植地,结合科学、综合实践、田园写作、美术等课程,开展田园劳动,规范每日、每周、每季的劳动内容(播种、施肥、除草、灭蚁、除虫等)。

2.全学科参与,在劳动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结合学科特点,鼓励各学科将“竹居”资源合理融合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如:语文学科,利用农场植物开展田园古诗和田园儿童诗歌教学活动;美术学科,利用农场开展写生课程;科学学科,利用农场探究、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等。

3.学校即社会,让劳动教育走出校门

入社区、接地气,学校因时施宜,开展中高年级爱心志愿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开设“帮扶类”“社区类”“会议类”“论坛类”“赛事类”五大志愿服务项目。设立“乡村调查劳动日”,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辛勤劳作。结合学校周边本土文化——黄涌村居黑皮冬瓜。我校组织学生到黄涌村居黑皮冬瓜种植基地参观和参加黄龙冬瓜节,了解本土劳动文化。借助广东工业设计城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工业设计城,开展创新技术劳动教育启蒙。设立值岗管理、食堂帮厨、快递收发、校园绿化等勤工助学岗,学生走进劳动一线与工人一起出力流汗。设立“企业体验日”,学生走进企业实践体验,感受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设置“小老师”助教义务辅导岗位,学生走进教学管理一线与教师一起奋力耕耘。

四、劳动节主题活动显韵味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培养儿童手脑双全、自立、立人的教育思想,培养“康健的体力,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团体自治的精神。”每年五月,我校会组织劳动节主题实践活动,一年级“自理小达人”,二年级“田园诗歌展”,三年级“田园艺术展”,四年级“田园产品展”,五年级“田园生活展”,六年级“田园科学展”。根据以上主题,各级自主策划年级劳动节的主题和内容。

五、多维评价

我校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主要包含科学知识获取、劳动技能掌握、道德品格形成、身体素质增强、艺术素养提升等几个方面,主要采取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之星”“劳动达人”等荣誉称号的评选。

我校结合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研制了“正德少年劳动评价单”,根据不同的劳动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家务劳动为例,采用评价量表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学生应做的项目详细列出,并附上详细的评价标准,评价者是学生自评与家长评价相结合。除了评价量表外,活动记录、劳动日记、家长上传的活动过程照片或视频等都可以作为劳动评价的依据,不仅关注劳动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劳动过程,尤其是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借助伙伴、家长的力量,对于他们的进步和变化,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

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阻力,师资不足,教材不足,学生参与劳动的劲头很大,但是劳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插曲”,孩子们去种植地拔草,手被红火蚁咬了,肿得像馒头,家长见了心疼,老师见了心慌,怕酿成什么安全事故不好交代。

艰难前行的过程中,我们越发体味到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也越来越认识到“劳动即教育”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认同,通过竹居农场的建设,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校本化的实践探究,利用课程整合、学科融合、家校共建等方式与途径,我们将从一个学科、一个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努力推动学校的文化变革。

猜你喜欢
田园农场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农场假期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农场
热爱劳动
一号农场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