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海珠区金影小学 朱晓蓉 梁达熙 刘俊青 郑 玲
在实际语文课堂中,教师们对于内容的教学缺乏基本的方法。“双减”政策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有所突破,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达到“减负增质”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采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应运而生。
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为学生的“学”提供扶手。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兴趣来创设问题情境,提倡合理搭建支架,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有助于理解知识的框架,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层层抓手。在支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就是在教师搭建的进阶脚手架中,不断建构自身、形成新的能力的过程。
寻找统领全文的“大问题”,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驱动学生思考。面对困境,教师于关键时刻出示支架锦囊,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新旧知识链接过程,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教学情境。
以统编版教材课后题的内容为抓手,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找准训练点,运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学生一步步顺藤摸瓜,在一个个预设好的支架情境中,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促进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引导学生体验经历学习过程,以切实形成学习思路,达到对新知识能独立自主、主观能动地有效运用,实现“授之以渔”。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搭建支架:
1.话题式支架。一个有效的话题或支架,将学习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儿,也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话题式支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也就是任务明确,路径清楚,既有目标,又有达到目标的实实在在的抓手。这样,学习才不会表面热热闹闹,效果空空如也。问题,也属于话题式支架。
2.活动型支架。所谓活动型,就是学生以听、说、读、写、演等基本活动来展开学习,活动成了学生学习的载体,也就是学习的支架。
3.图表型支架。所谓图表型,就是利用图表等工具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图表成了学生开展学习的有效凭借,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直观。
4.影像式支架。在授课前,通过多媒体放映或者模型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一目了然,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最基本的认识,学习也就水到渠成。
5.探究式支架。在学生无法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时,从多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或错误的思路,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究中帮助其获得更强的自主判断力。
6.范例式支架。通过仿写例句、完成填空、解决同类型较简单的题目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规律,树立自信心。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无论通过何种支架获得支撑,学习者自身在尝试把握问题关键并克服困难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自发性和积极性是评判特定支架式教学手段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正如这一理念的命名所体现的,教师和引领者终究只是一副支架,真正要完成工程搭建的还是学习者。
2.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强调了支架式教学的两个参与者之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的职责也不容忽视。教师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充当支架作用,其核心任务即是为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因为问题意识即意味着思考、探索和创新,适当的问题将作为支架的主要构成部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动力,并直接促进学习者跨过“最近发展区”,迎来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建构。
综上所述,教学支架,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所提供的各种外部支持,促进了学生从“现有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转化,使语文学习更为自主、高效。于教师而言,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方法的使用,提高教学质量;于学生而言,支架式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其研究致力于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思维与模式,追求落实支架式教学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以便教师有对策地教,学生循序渐进地学,真正做到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