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紫楠
湖州市南浔区在浙江范围内首次尝试“两站一庭”村级治理模式,这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次实践探索。
据悉,该模式由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和人大代表联络站衍生发展而来,即在“两站”的基础上融入“共享法庭”,旨在以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打通基层治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四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格局。
日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东迁街道创新利用“两站一庭”治理模式成功化解一起涉及人数64 人、金额195 万元的欠薪纠纷。至此,这场持续11年之久的“揪薪拉锯战”落下帷幕。
2021年4月份,东迁街道浔北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收到同心村村民小方的一封感谢信:“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工作站求助,没想到在调解员的帮助下,不到一个礼拜就解决了这个事情,这笔补助金是我们全家的救命金。”
2020年12月,小方的父亲老方上班过程中突发中风,后经抢救脱离危险,但高额的医药费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来。小方及其家人多次上门要求公司给予相应赔偿却徒劳无功,便找到了家门口的工作站寻求帮助。
调解员陈平新组织双方谈判,历经多天的“拉锯战”,老方获得了5 万元的赔偿补助金。
有着十几年村务工作经验的陈平新,是当地颇有威望与人缘的乡贤。随着基层治理工作的日趋精细化,他结合自身经验建立“平心调解工作室”。
“经常想一想老百姓最盼望什么、关心什么、怨恨什么,要从老百姓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入手。”这是陈平新挂在嘴边的话。据悉,工作室成立1 个月就成功化解民众反映的各类问题58 起,不到1年就调处矛盾纠纷238 起。
在一些进展较慢的案件中,陈平新发现“单打独斗”的调解方式效率低,也容易造成案件迟滞不前。当人大代表联络站完成和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的融合后,事情发生了转机。
前段时间,英雄村村民老徐因一笔“陈年旧账”找上了陈平新。2019年,该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因土地流转补偿金额与老徐发生分歧。案件时间久远,双方各执一词,加上缺乏信任感,陈平新在双方面红耳赤的争吵中犯了难。
“问题还没解决,双方情绪又很激动,为了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我想到了老吴。”陈平新口中的“老吴”,便是当地的人大代表吴国平。
由乡里乡亲选举出来的人大代表吴国平熟悉群众和基层工作情况,更容易获得当事双方的信任。在这起案件中,吴国平将人大代表熟悉民情、反映民意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
“但是,土地流转补偿纠纷,涉及很多法律法规,我们又不太懂。”“不怕,我们还有‘王牌’沈律师。”沈琪勤是民盟南浔区总支副主委、浙江理直律师事务所律师、湖州市人大代表,她也是老百姓的学法解忧名师。
“共享法庭”与人大代表联络站联手,形成“代表说理、法官释法,双管齐下”的叠加效应。
最后,双方在陈平新、吴国平的劝解下,以及沈琪勤的释法说理中,短短几天内便握手言和,签下了调解协议书。“为此,我和老陈还收到了一面‘为民所急,为民解忧’的锦旗,可把我乐坏了。”谈及该案件,吴国平很是自豪。
2021年9月,南浔区人民法院邱剑锋庭长收到两起同一被告的案件,查询发现张某作为被告的案件从2014年至今已有14 起,最长债权前后达11年之久。同时,调解员沈俊杰也找到邱剑锋咨询近期纠纷中的法律问题,纠纷的一方当事人也是张某。
在该起群体性债务纠纷中,由于债务人张某去向不明、名下无任何财产,有人因1 万元货款向法院起诉,有人因3 万元装修款到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申请调解,还有人因10 万元劳务费用向当地人大代表反映。
“案件持续时间长,涉及人员众多,民众反映强烈。”人大代表莫国祥意识到,该起矛盾化解必须要有全程的法律服务来支撑。于是,他向人民法院申请了“共享法庭”的介入。
社情民意的实际需要促成了“两站一庭”的深度融合,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作为“调解为主”的支点,“共享法庭”作为“诉讼断后”的重点,形成了“三方会谈”。
前后历时三个月,该群体性纠纷最终得到妥善化解。
“集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精细化排摸能力、人大代表联络站民声畅通渠道、共享法庭高效司法服务之所长,‘两站一庭’以此来完善村一级关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共融机制,营造出同频共振的治理氛围。”东迁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建国说。
眼下,“两站一庭”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迅速在南浔区落地生根,让基层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上有了取之不尽的创新动力,也将打造出更多智慧、高效、可持续的社会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