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佶
摘 要: 紫砂壶是宜兴地区文化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紫砂艺术发展过程中,把自然界的形象通过紫砂手艺人们创作构思进行具体化,给作品赋予想象,使得作品生动、形象,有意境,并能抒发紫砂手艺人内心的精神寄托以及追求。本文以“竹节壶”为例子,从泥料、外形、美感等方面描述,阐述表达竹子赋予紫砂壶一些坚韧、顽强之意。
关键词:竹 ;紫砂 ;文化内涵
1 前言
在我国的茶文化类目中,紫砂壶可以称得上独树一帜。紫砂泥,有且只有中国宜兴丁蜀的泥料才能称得上紫砂泥。所以业内流传着那么一句话“这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紫砂壶的器型上说,千变万化,种类十分繁多,常见光器、花器、筋纹器、方器等。紫砂壶之所以长久不衰,正是由于紫砂壶可以满足各种茶叶的要求,各个茶友的需求,无论是从茶叶的角度还是容量的角度,都能适用。在我看来在紫砂壶的海洋中,每一把壶都有自己的特点与故事,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各有千秋。现在就以这一把竹节壶,看看它的造型和它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思想。
2紫砂“竹节壶”的造型造型
紫砂壶虽说是传统艺术,但在悠久历史长河中,一边发展,一边渗入到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竹节壶”是选用本山段泥制作而成,本山段泥顾名思义就是黄龙山段泥,黄龙山段泥的特点就是泥料初看颗粒感十足但上手触感是细腻润泽,且黄龙山段泥里面的颗粒组成很丰富,含有红泥紫泥,且含量最多的是绿泥,还包含一些其他的矿物颗粒。正是由于这款泥料的组成成分所以这把竹节壶在烧成之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感觉也是特别的古朴自然。在一般印象中竹子一般都是绿色的,但这把紫砂壶呈现出黄色,其因我们紫砂泥料中的绿色就只有“明国绿”,新鲜竹子的翠绿色不是“明国绿”所能体现出来的。在我们自然界中有一种竹子,它的颜色是金黄色的,我们称之为黄金竹。作者选用黄龙山段泥做了这把竹节壶。
仿生器在紫砂壶类别中是个重要的器型。此壶就是是一把仿生器,壶仿造的原型是黄金竹,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黄金佛肚竹。器型上看这把壶的壶身两头窄一些,中间宽一些的,和佛肚竹是完全一样的。欣赏一把仿生器是去看它仿的是什么,然后再去推敲它衍生出来的东西是什么,那这把竹节壶从这点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壶流形态是一根竹节,两头窄中间宽,壶流的出水孔是向上过渡的,所以出水会有一个抛物线的美感,品茗使用时候能有一种流畅感,壶流的形态也很符合大自然植物生长的规律,竹子是相当能代表积极向上生长的一种植物,寓意十分美好。壶把作者也是用了一个竹节的造型,在壶把设计上采用上粗下细的造型,品茗时重心稳定,符合人体的设计力学,这种细节看似不起眼但却十分有作用。壶把造型是一个简单的半圆形,把竹子的那种能屈能伸的气节体现的玲离尽致。壶钮依然是采用了一个竹节的造型,兼具有美观又十分实用。壶盖采用的是嵌盖设计,嵌盖能很好的保证了一把紫砂壶的整体性,也很好的保证了紫砂壶的气密性。整体的壶身饱满,既饱满但却又十分有张力。
为了符合竹节壶的主题,所以这把壶的壶身包括壶盖上面都采用了贴花工艺。在做花器的时候贴花这种技艺或者说是手法是必须得掌握的。竹叶贴的自然生动,就像微风拂过竹叶在随风摆动一样,竹叶的枝干尤其是这种细小的枝干都制作工整、雕琢精细、匠心独运。整壶节节韵味,十分有劲。
3竹节壶的艺术价值
我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尤其在紫砂壶里面,好多紫砂壶的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作者通过一块紫砂泥料把它创作成一把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的茶器,而且这种器型还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蕴藏着艺术。竹子从古到今就为文人墨客所钟爱,都说要有竹的气节,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它没有花朵之艳丽、也没有松柏之伟岸,但它却朴实无华,对生产环境要求极底,默默把绿色留给大地,还给人们带来竹笋这一美食。竹子相当富有生命力,不在意周遭环境,特别顽强生长的一类植物。明代黄凤池著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古代许多画家也对竹这个题材相当钟情。竹也因清雅澹泊,谦谦君子等这些风雅的品格被世人所喜欢。作者选用竹这个造型做壶也是想表达做人要有崇高坚劲之节,要有虚怀若谷之心。遇困难要坚韧、顽强、不轻言放弃。古有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把竹子看的比饱腹还要重要。作者通过双手把这些自然之物通过紫砂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即可用又可赏,这也就成就了我们紫砂的艺术价值。
4结语
自紫砂壶由来到现在,竹子就广被紫砂从业者所喜欢,很多的优秀作品灵感都来源于竹,竹子是古代廣大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竹子身上所有的精气神、高品格同样给当代广大紫砂从业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作者用心制作,把内心高洁、坚韧、果断的想法都赋予这把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此把紫砂壶无从泥料,造型,工艺,还是艺术价值来看都不失去是一把不错的紫砂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