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俊
【摘要】学困生对于学习常常感到提不起兴趣,成绩往往一落千丈,且重新振作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一个人积累知识、打下良好基础的阶段,且小学阶段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本文以小学语文学困生为对象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课堂学习表现
(一)对语文學习的兴趣出现减退
随着小学语文知识的逐渐深入,中年级段的语文学习相比于低年级段的内容会深一些,学习难度也会增加,基础好、学习兴趣高的同学会学得越来越好,原本成绩中等的学生,反而容易在学习上力不从心,慢慢地被学习压力击倒,从而厌倦,学习兴趣减退。
(二)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文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时意志力不强,往往会退缩,失去学习的后劲,难以突破自己。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学困生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较好地吸收、巩固知识,不能较好地形成知识体系,在输出知识时也就不太如意,这样成绩就日渐下滑。
(三)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的语文逐渐涉及到一些需要理解的知识,死记硬背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已然是过去式,掌握适合语文学科学习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困生很认真学习,却没有掌握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成绩也会有所影响。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相关理论可以知道,及时复习有利于巩固知识。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做好提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总结,多加思考,大胆质疑是十分必要的。
二、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策略
(一)培养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当拥有成功的体验时,就能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愉悦感,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信心,继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更加关注语文学困生,给他们制定易于完成的目标,降低要求开始。语文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语文对于实际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将语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继而慢慢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除此之外,也应当要鼓励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语文,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二)优化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在上一堂语文课之前,教师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学生往往没有任何准备就开始了一堂课。这就需要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通过课前的预习,让学生提前接触新的学习内容,唤起对旧知识的记忆。学困生更需要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将不明白的内容圈画出来,重点听这些不会的内容。这样有准备的学习,不仅能让学困生复习和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也能让他们对新的知识学习产生一种期待,促进上课学习的效率。但是,让学困生养成这种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比较难的。前期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支持,对学生课前预习进行监督,使之慢慢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科学学习方法的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40分钟的课堂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着语文的学习成果。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一定会影响他对这一节课的掌握情况。语文注重的是对新旧知识的配合,知识是一环接着一环的。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紧跟教师的步伐,紧跟教师的思路,要时刻保持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如果上课不够认真,走神,思路就会和老师的思路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对于老师讲的知识就会难以理解,似懂非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专注听讲。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当中,学困生一直是受到学校关注的一个群体。如何有效的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也是一个难题。本文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学困生有效地转化,促进学困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