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落花的意象审美

2022-02-19 05:25杨佳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审美意蕴落花意象

杨佳莉

内容摘要:本文把古诗词中“落花”的审美意象看作生命意象,首先截取“落花”富于动态美的画面,捕捉“落花”富于包孕性的审美瞬间,体会春意流逝中的盎然生意,生命的美好;体察伤春惜花人丰富的内心。其次,从“花”开“花”落,看盛衰荣枯;从“乱红”、“乱花”看伤春惜别的丰富情态,情理交融。从而解读落花之语,展现生命之美。

关键词:“落花” 意象 审美意蕴

“落花”是一个动态的生命意象,它在无数流动的美的瞬间,阐释了生命之美、内心之美。本文把古诗词中“落花”的审美意象看作生命意象,从而解读落花之语,展现生命之美。

一.富于动态美的画面

在古典诗词中,尤其是宋词中,落花,让人感受到美好春天的消逝、人世间一切美好人与事的消逝或美人迟暮之感。

落花的颜色、形状和姿态美;落花从枝头飘落,富于动态和变化。我们把”落花”看成一个生命的意象。花开花落,是一个富于生命意义和美感的过程,截取“落花”富于动态美的画面,截取生命动态意象中的某个美好的横断面,从落花美好的外形,以及落花所寓含的流逝的春意,来了解“落花”的审美意象。

李煜的《清平乐》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就是一个富于动态美的画面。拂去的是落在肩头、衣上的白梅花瓣,不一会儿却又沾满了一身。也像是词人从心上拂去的苦恼相思,刚整理好思绪,又怀念起过往的美好来。春愁纷扰不断,梅花如雪沾衣。这句词类似于《春江花月夜》中,“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都是用一种拂都拂不去的动作,形象地体现了作者的忧愁和思念不绝如缕,让抽象的情感生动起来,把复杂的情感真实清晰地表达出来。

宋代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是伤春病酒之词。“云破月来花弄影”,正在词人感伤之时,寂静的夜空中,云开月来,花影在月光掩映下,姿态秀雅,灵动可爱,富于动态美。这幅美景,与词人沉醉、伤痛的春愁不一样,是那么轻巧、空灵。“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这些词句幽静、深美、情感浓郁,景与人已融合无间。夜深人静,风吹帘幕,灯影幢幢,白天沉郁的伤春之情渐渐缓释,惜春之情变得平静绵长。词人伤春惜别的愁思,由沉郁凄怆,到灵动自然,再到平静深远的情感变化,在词中勾勒得非常清晰。“云破月来花弄影”,将无法捕捉的,正在流逝的盎然春意定格在富于动态的画面,“明日落红应满径”则相反,看上去是一个静美的画面,却可以引来我们深广的审美想象,包含着一夜之间风吹花瓣,飘飘洒洒的漫长过程,作者把流动的情思都凝固在“落红满径”的审美瞬间,颜色鲜艳,“红铺满径”的视觉的视觉感受很凄美。全词是一幅空灵、深情、美艳的伤春图景。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夜风吹雨打,春色又要消减几分。暮春时分,词人借酒浇春愁。一觉醒来,第一念头就是想起窗外爱惜的海棠,“海棠依旧”,也许是“卷帘人”给词人的安慰,也许是“卷帘人”天真粗疏的随性回答。而词人却以格外敏感的惜春之心,一味追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追问再追问,伤春的执著不愿释怀。海棠花朵虽然还在枝头,但是经过一夜雨风摧残,花瓣一定掉落很多,还会越来越少。“绿肥红瘦”与“明日落红应满径”一样,似静而动,“红”与“绿“的色彩对比,“肥”与“瘦”的外形对比,都细致入微,生动可感,我们能透过放大镜般地感知到,春光不停地流逝。同时,也将惜春之情放大许多。况且,”红”与”绿”,”肥”和”瘦”还将不断变化,直至“绿叶成荫子满枝”,李清照对春光消逝的过程焦虑,含蓄、细腻地流露着女性敏感的伤春与惜春之情。

二.富于包孕性的审美瞬间

“落花”作为一个生命意象,演绎着生命的过程,我们还可以捕捉花开花落间那些富于包孕性的审美瞬间来欣赏“落花”意象。实际上,富于包孕性的审美瞬间和富于动态美的画面,往往可以合二为一。只不过,在富于动态美的“落花”画面中,我們关注落花美好的外形和姿态。在富于包孕性的的审美瞬间中,我们关注赏花人的内心情感,丰富情韵。

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是离别。杨柳如烟,晚春时分。“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这句话很有许多寓托之感。结合“登高”意象,“风雨”意象,以及辛弃疾的词意词风,给我们许多家国身世之感。落花风雨,香草美人,常常能给我们宽广深厚的审美想象空间,寓托许多特定的时代意味。“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一任落花飞舞,春天消逝,无人怜惜;一任惜花人伤春断肠,无人过问。重逢遥遥无期。此处同样蕴蓄着许多身世飘零之感。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这句词,细腻传神。是富于包孕性的审美瞬间。看花女子,把鬓边花取下,数着花瓣,占卜思念之人的归期。才数完,意乱神迷,又数一遍,才满意。我们也可以想象,女子的头花,就是花树下或风中飘飞的落花。人与景相合。女子侧脸簪花的姿态如此美好多情。思春思归之切切,写得如此生动细致,似乎放慢了女子婉转的情思流露,耐人思量和寻味。“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痴心一片,梦中呼唤,怨春、思春至极。辛弃疾的家国夙愿和情思,也是如此。

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淡的春寒,阴阴的天色,弥漫模糊,让人在春天产生了秋天的错觉,好似秋的萧索。无聊,无所依赖的精神与情感。这两句词取景上都有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意味,春与秋,冷与暖,晴与阴的感觉,都融合在一起。正如词人的恬淡与清愁,在闲适中无法细细分开。这是秦观细腻、敏锐的情思的表现。“淡烟流水画屏幽”也是一种平淡,幽静的美。蕴蓄着情感的平和与微漾。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自在飞花,描摹出花瓣从枝头飘落,在风中悠悠飞舞的自由自在的情状,轻轻的像梦一样。这句词也是写的落花凋零,但伤春之情稀释得很淡很淡。词人写得非常轻柔,在忧愁中看到自由,这似乎是一种惬意的忧愁。落花在风中似乎飘得很慢,永远不会降落,这是在悠扬的情意中惜春。“无边丝雨细如愁”,无边的丝雨是春雨的特征,柔润无声。词人的忧愁也如春雨一般浸润人心,这是一种滋养。轻轻的惆怅与忧愁,都带着自由的情意,和滋润人心的温柔。这样的“落花”审美意象,包孕着细微的情感质素,内在的情感平衡,“宝帘闲挂小银钩”,悠闲、平静、精美,银钩微摆中似乎抵消了任何情感。

杜甫的《曲江二首》,”一片花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诗人的惜花之情,不似秦观那样无可无不可的清淡。而是极度在意和伤痛的。“一片”落花都让人怜惜,何况“万点”呢?“正愁人”,作者焦灼苦闷的伤春之情直呼而出。“且看欲尽花经眼”,且看,在愁苦中,姑且紧盯着每片落花,尽力不错过一朵,尽力欣赏遍这快要消逝殆尽的春色。“经眼”,每片落花都要经过自己的凝视,得到自己的爱惜。这诗人伤痛中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执著,尽一己之力挽留,虽然无济于事。这首诗是乾元元年(758)暮春,诗人任“左拾遗”时写的。因上疏救房琯被肃宗疏远,招来祸患。写此诗两个月后就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些背景知识掩映在“落花”的审美意象中,能给我们更深重含蓄的审美体验。

以上三句诗是极富包孕性的审美瞬间,诗人借酒浇愁,在静对落花中自我宽解:“细推物理须行乐”,细想落花短暂美丽的生命过程,细想人生苦短,不能让伤痛占据,而应及时寻找欢乐。“何用浮名绊此生”,左拾遗这样的官职,那些身外的名利,不应牵绊、妨碍自己寻找欢乐。并用“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来自我排遣,“落花”春色,成了陪伴诗人苦闷的解语人。哪怕借着酒债,去换回一点春色,和人生欢乐美好的时光,都是值得的,因为“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人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感知,是在“落花”的审美中产生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暗含洞穿世事,洞穿生命全程的锐利眼光,也饱含无可奈何的留恋和痛苦,是深深的“情”与“理”。洞穿伤春惜别的愁绪本身,只能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点水蜻蜓款款飞”,在充满痛苦与欢乐的有限人生,有限春光中,“点水蜻蜓般”地慢慢享受清浅的平常日子,沽酒赏花,仅此而已。“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希望和春光同在,共同流逝,在短暂的当下片刻,与春光互相欣赏,不要分离。诗人在艰难困苦中,以春为友,与生命拥抱。诗中“落花”的审美意象,就包孕了如此多的审美意蕴。

三.“落花”语言

在“落花”的审美意象中,我们截取富于动态美的画面,在春光流逝中欣赏春花美好的外形,感受盎然春意。或者捕捉富于包孕性的审美瞬间,感受赏花人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在这两种角度的审美体验中,“落花”作为一个生命的意象,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某种生命的意蕴。那些塑造落花的生动的语言,本身也构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传达了生命的质感和神韵以及生命的形式,展现着生命之美。

从“落花”意象的“生命之美”角度解读花语,往往能听懂诸多生命之语。第一组花语:花开花落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这是花期的盛衰与荣枯,对应着人间万物的盛衰荣枯,对应着人生的起落沉浮。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见”、“几度闻”,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李龟年正是和开元盛世,和诗人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年时期结合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李龟年的歌唱艺术,是开元年间极高水平的文化艺术的缩影,代表着往日的繁华,如今却辗转无依,人世沉浮,令人唏嘘。“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多年后在江南落花美景中漂泊相遇。作者感受到青春的消逝以及沧桑的时代感受。

李煜的《浪淘沙》,“春意阑珊”,风雨凄楚,作者贪恋“梦里”欢乐无限的往昔时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抒发了现实情景,登高望远、惆怅思归。眼前“流水”“落花”的审美意象,在“盛衰”、”荣枯”的感受中,融入更多复杂的情韵。“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可作多种解读。一、往日美好如流水落花,迅速逝去,今昔对比,犹如天上与人间的差别,无法追回!抒发对往昔美好岁月无法遏制的伤痛追悔之情。二、随流水落花远去的,有春天,也有往昔岁月,那是天上人间般的往昔岁月!逃避感伤,在天上人间的幻梦中贪恋过往,不愿醒来。三、落花已尽,春天如流水般消逝,现实如何?往日如何?天上?人间?三种解读,都蕴含着李煜在盛衰沉浮的痛苦经历中,悲伤迷乱之情。

辛弃疾的《摸鱼儿》,“落花“意象在词中被赋予别样的意蕴。落花,似乎是被词人深深怨恨的对象。这首词开篇即流露词人惜春之情的超乎寻常。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是对现实世界的敏感和珍惜;“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则是精神世界的九曲回肠,显示了宋词在书写情意方面的特征。因为太爱惜春天了,所以害怕花开早了。因为春花开的早,落的也早,那么,春天就会早早地被漫天落花携卷而走了。落花和春天一起远走不回,词人饱含深情地怨春绝情。只有蛛网吐露情思,挽留些许飞扬的柳絮,留住点春的背影。“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对“落花”的悲愤之语,宠爱的得失如人世的沉浮,“香草美人”的寓托,在这句词中非常明显。“落花”意象在词中似乎寓指了美艳惑主的得宠小人。“闲愁最苦”作结,词人在夕阳残柳中抚今追昔,自伤自叹,情思委婉深切。

第二组花语:“乱花、乱红”。

在许多古詩词中,常常有“乱红”“乱花”这样的“落花”意象,“缭乱”似乎是落花的一个明显特征。这和看花人的内心有何关联呢?不同的赏花心境来看“乱红””又有多少差别呢?

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词的开篇,三个“深”字,情感非常浓郁、沉重。“雨横风狂三月暮”,风雨的摧残也很剧烈,情感激愤动荡。“门掩黄昏,无计留春处”,又极度低沉哀婉,低回哀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眼问花”,伤痛至极,“乱红飞过秋千去”,乱红绝情而去,恰如心上人一去不回。也写尽了深闺人内心的纷乱、动荡、痛苦。词人为闺中人代言,也有自伤之意。

李商隐的《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友人刚离开,顿觉小园空荡,缭乱的落花格外惹人注目,春天的消逝,朋友的离开,都让诗人怅然若失。情随景牵,“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春意愈来愈远,伤情愈来愈多。“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久久不忍扫去落花,算是春天还在的一点念想,在风中“望眼欲穿”,盼春再度归来。与“泪眼问花花不语”情境相似,而更委婉。“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这是赤诚的表白,只换来“落花”沾衣片刻,委屈失落。

李商隐和欧阳修的“缭乱落花”,都对应着内心的烦乱伤痛,或哀婉失落,或激愤痛楚。

宋代邵雍的《安乐窝》,“半记不记梦觉后,似愁无愁情倦时。”梦觉后即情倦时,“半记不记”,“似愁无愁”,是情感和理性的平衡,全诗通篇有一种理性的把持。不似上两首诗词那么情感热烈。“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欲起未起,且看落花,甚至摆脱了日常规则,享受自在的状态。这句诗,似乎既摆脱了情性,也摆脱了理性,清空了内心。这时,再看“帘外落花撩乱飞”这句诗,我们能感到,帘外的落花的缭乱,都是属于外部世界的。而诗人内心却是平静的,看着缭乱的落花,诗人能感受理性带来的美和趣味。

晏殊的《浣溪沙》。这也是一首用理性参与情感的词。邵雍的《安乐窝》似乎自始自终有着理性的持守,《浣溪沙》却是经过了一番情感的努力之后,达到的一种理趣。“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年光有限,相聚时短,分别之际,把酒言欢,尽情抒发离别之痛,这是对往事情深义重的回忆。“满目山河空念远”,看着满目的山清水秀,想着如春色般美好的心上人,这是感伤情感的酝酿,但是,一个“空”字把所有思念伤感都拉了回来。“落花风雨更伤春”,落花,风雨,春去,摧残,这些叠加在一起,似乎痛上加伤。一个“更”字,正是理性的预估。因此“不如怜取眼前人”,回忆,现实,伤感,平和,都在情理交融中自由释放美感。

落花是一个动态的生命意象,是一曲生命之歌。在无数流动的美的瞬间,阐释了多种花语,阐释了生命之美,人内心世界之美,丰富的情感,高洁的境界。“流水”意象在古诗词中也很多,也是一个动态的意象,还常和“落花”联系在一起,比如李白的《山中问答》“流水”往往代表时间,关注时间和生命,关注过程,也传达一种永恒之美,可待我们继续探索。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人文系)

猜你喜欢
审美意蕴落花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落花
落花
落花有感
来自林间的风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传承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大鱼》的意象叙事及审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