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楠
摘 要: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教授通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了德国出口贸易不断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是德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隐形冠军”企业。本文通过介绍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支柱战略与创新驱动力,结合我国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简要论述了对中国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隐形冠军;支柱战略;创新驱动力;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2)01-0079-06
1 引言
在德国,年产值低于5000万欧元,员工少于500人的企业为中型企业;产值低于100万欧元,员工少于9人的企业为小型企业。据统计,德国的中小企业约有340万家,占德国企业总数的比例超过99%。这些中小企业在提供全德70%以上就业岗位的同时,创造了40%的GDP,在世界市场上占众多中小企业专业市场份额的70%-90%[1]。
在这众多中小企业中有一群鲜为人知的、低调潜行的隐形企业,这些企业多是家族企业,拥有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绝对的定价权,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前三名或者在某一大陆名列第一,年营业额在50亿欧元以下,鲜为大众所知[2]。为此,德国管理学教授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在1986年给它们取了一个独特的名字——隐形冠军。
全球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隐形冠军”,据西蒙的统计共2734家,其中德国有1307家,是世界“隐形冠军”数量最多的国家,接近全球的一半。它们是德国经济最坚硬的基石,铸就了德国制造强国的国际地位。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聚焦利基市场(niche market);关注客户需求同时注重技术革新;对资本市场持谨慎态度,追求长期、可持续成长;在市场定位方面,他们放眼全球,是未来全球化的先锋。
2 “隐形冠军”企业概述
2.1 两大支柱战略
隐形冠军企业认为只有通过业务的聚焦和深耕才能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但同时业务聚焦会使市场规模受限,而全球化则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因此,业务聚焦和全球化是隐形冠军不可或缺、相互支撑的两大支柱战略[3]。
2.1.1 全球化战略
德国拥有8300万人口,土地面积35万km2,在进出口方面,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排在第三位。赫尔曼·西蒙教授在早期研究德国出口贸易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时发现这不能简单地归功于戴姆勒、西门子、SAP等一众世界知名德企,而更应该归因于德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导地位的“隐形冠军”。
大多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并非集中在大都市而是散落于城郊乡镇,虽然地处偏僻,但它们的定位和目标都是成为全球市场领导者。所以与这些“乡镇企业”合作时会发现它们不十分在意销售额的多少,而更在乎全球份额。因为专注于一个或者少数几个细分领域并走到了世界前沿,在国际市场上,很多隐形冠军企业的产品甚至没有替代品,这是它们成为世界市场领导者的基础。但是过于专注,又会导致市场规模受限,为了扩大市场规模,从长远出发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隐形冠军企业大都积极选择走全球化路线。
虽然隐形冠军企业在出口方面表现极佳,但从长远来看很多企业的目标不只是出口,而是组建全球化公司。在此进程中,他们的显著特点是崇尚“制造”,而不是“收购”。他们不急于做大做强,也不追赶所谓的潮流产业,虽然短期看企业发展十分缓慢,但相较于一些如日中天的大企业更加稳定和“长寿”。
2.1.2 产品、业务聚焦战略
一个企业能够被冠以“隐形冠军”的頭衔,按照赫尔曼·西蒙教授提出的标准来看,其在利基市场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它们通常是某一细分市场是绝对的领导者,如果以市场份额来衡量,它们需是世界同业市场的前三名或者至少是某个大洲的第一名。与此同时,其规模上并没有明确下限,例如德国COMPRION公司,专注于卡机接口测试和制造方案,员工不足50人,国际市场占有率却超过了90%;德国Orgelbau Klais公司,专注于世界顶级的管风琴制造,员工只有65人,但几乎垄断了全球大型管风琴市场[4]。典型的隐形冠军企业通常为单一的市场提供单一产出,并在技术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其组织架构也极为精简。如果企业经营或者服务的市场比较复杂,它们就提早进行组织形式的分化和去中心化,他们坚信“唯有专注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由此可见做国际业务并不局限于企业规模,只要业务足够专业,技术足够领先,客户服务足够出色,在利基市场这个“小池塘”里也能成为“一条大鱼”。
虽然隐形冠军企业规模有限,但其战略理念值得所有企业学习。例如世界钢铁大王、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也认同和借鉴了隐形冠军战略的核心特征:集中专注和全球导向,衍生出了其座右铭“我们集中精力做我们能做到的;我们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如此。”[2]
2.2 两个创新驱动力
隐形冠军企业既不完全奉行“客户至上”原则,也不一味地追求技术。它们将市场和技术视为两个同等重要的驱动力。它们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使它们成为坚定的市场捍卫者和技术创新者。
2.2.1 密切的客户关系
隐形冠军企业之所以被称为“隐形”主要源于其产品特点,它们通常不生产整机或者终端产品、消费品,而是生产构成终端产品或消费品的中间品,且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因此隐形冠军企业需要紧紧围绕客户需求,集中资源服务于客户关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它们在为大企业提供服务或者为其生产线提供配件时,往往对时效性和精准度有非常高的要求,为了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它们的营销模式通常为B2B(商家对商家)。在开展全球业务时,它们的营销则通过自己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而非第三方代理。赫尔曼·西蒙教授的研究表明隐形冠军企业贴近客户的程度比大企业高出5倍,甚至其高层管理者都更贴近业务和客户[2]。
这种密切的客户关系是相互的,客户能够与隐形冠军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隐形冠军企业掌握了其所需中间品的专门的生产技术;其次,生产整机的一些大企业对进入某些价值较低的配件市场意愿不大;最后,隐形冠军企业对特定市场的执着体现了其专注度和持续性,客户由此可以接受到一个强有力的信号——隐形冠军会持续服务于其主营业务市场。
2.2.2 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隐形冠军企业坚信聚焦主营业务是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而这种业务聚焦则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的驱动力除了源于客户需求还需要主动的技术革新,只有掌握了最前沿的技术才能保证其世界领先的地位。研究表明,隐形冠军企业的研发投入是一般工业企业的2倍多,每千名员工的专利数量是大型企业的5倍。例如Durst公司,是喷墨技术的世界领导性企业,是欧洲市场最大的喷墨技术供应商,该公司仅有200名员工,但自1936年成立以来共申请了1400多项专利,创新强度非常可观,并且其销售额的68%来自3年内上市的新产品[2]。对于德国社会而言,并不十分认同物美价廉,而是普遍认为高品质则高价格,这也极大地推动了德国企业对品质和研发的重视。
隐形冠军企业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以及其对研发质量和速度的高要求,得益于其成功的人才储备,这是它们的“制胜法宝”。隐形冠军企业员工不仅有学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前沿科学家、工程师,还有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这不仅归功于德国出色的高等教育,更离不开“双元制”教育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Die duale Ausbildung)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廠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简称BBS)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培训条例制定方面,在德国经济部和教育文化部的统一组织下,由行业协会、工会、教师三方代表共同拟定用于职业培训的标准和各项具体要求,充分反映产业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据统计,德国中小企业承担了全德职业培训任务的八成,其中隐形冠军企业的学徒工比例和数量都远远高于德国企业的平均水平。“双元制”职业教育以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缩短了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之间的距离。在德国,“双元制”教育培养出来的技师有时要比学习冷门专业的高校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也容易获得更高的报酬,同时社会认可并充分尊重这样的劳动者。
3 对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3.1 坚定“全球化”战略,坚持“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在逆境中克服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坚持“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家勇于进取、敢于担当,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国制造企业破局突围、追赶超越的必然路径。
3.1.1 全球化战略可将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降到最低
全球化包括:(1)全球生产,即在全球各地建立产业链和供应链。(2)全球营销,即在世界各地建立品牌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3)全球研发,即在海外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验室和研发体系。有效的全球化产业布局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国际间经贸摩擦带来的风险。例如因美国挑起贸易冲突,与成千上万的中国企业一样,TCL公司的海外业务也受到较大冲击,该公司通过优化渠道和产品结构,探索用户运营的新业务模式,增加业务收益,同时调整供应链,在墨西哥建设生产基地,最终成功保住并持续扩大了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有效应对了逆全球化、中美经贸摩擦的挑战[5]。
当前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存在少数种族主义者、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者,甚至还有一些不懂国际贸易的人提出中国将主宰本国市场的威胁论,这对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要加强自身转型升级,不断向产业链上游挺进。掌握核心科技和更多产业链环节,才是破解“逆全球化”的核心与根基。优胜劣汰是市场法则,从长远上看,全球化是必然的历史进程。
3.1.2 全球布局推动国家贸易增长
在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出口额都与其大企业数量呈高度正相关,只有中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的中小企业是出口贸易的中坚力量,同时我们能够发现,这两个国家的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又大不相同。在德国,以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冠军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贡献了极高的出口份额,而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则是通过模仿和低成本在国际上赚到了第一桶金。然而,随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国外企业代工厂的转移,中国企业转型迫在眉睫,只有坚定转型升级,才能重塑再造企业比较优势。所谓转型升级,就是从成本优势转向综合竞争,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从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运筹,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约发展。尤其是专注于利基市场的中小企业更加需要全球化布局来维持其市场份额和利润,中国企业已经积累起来的制造业巨大能力一定要在全球市场进一步释放,这才是支持中国经济、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3.2 坚定“专注”战略,打造中国品牌
以“工匠精神”著称的“德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已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其中中小企业的优秀代表“隐形冠军”功不可没。当前,“中国制造”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但是想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我们急需培育和发展一批隐形冠军企业,这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走向强大的基石,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2.1 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全球竞争力
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制造业基础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这些差距的产生往往是关键零部件、材料、工艺等制造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中国企业想要走全球化之路,必须打造我们完整的供应链和创新共同体,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其次要坚持走全球化道路,就要追求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要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大肆盛行的背景下,要在全球形成有效的产业布局,形成回击封锁的强大能力,最终瓦解美国及其盟国实施的对华“脱钩”意志,让商业回归商业,市场回归市场。
企业作为创新的前沿阵地,首先要加大研发投入,尽管我国在研发经费方面的投入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但企业的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极低,与一些创新型国家相比还十分不足[6],只有加大创新投入,才能达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除了加大研发投入外,还要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重视人才在创新活动中的关键作用。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入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加强科研创新的精准度还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牵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使投入与产出形成良好循环,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2.2 聚焦主营业务,打造单项冠军
隐形冠军企业无论在利基市场还是完全竞争市场都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往往是多项因素的叠加,而产品质量永远居于首位。高质量产品源于对主营业务的高度聚焦,加上其极大的技术优势,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使其在面对竞争风险和市场风险时都更加游刃有余。许多中国企业强调发展速度和企业规模,从事的行业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看似是采用多元化战略来分摊市场风险,实则战线长、摊子大,涉及领域过宽过广,极易导致资金、人才和管理的缺口。过分追求规模和速度只是战术成功,只有追求质量升级才是战略成功,才是企业长期屹立不倒的关键。
我国根据自身制造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单项冠军”这一独特概念。单项冠军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術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的制造业企业;“单项”是指企业必须专注于目标市场,长期在相关领域“精耕细作”;“冠军”则要求企业应在相关细分领域中拥有冠军级的市场地位和技术实力。2016年,工信部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5年来,中国遴选出5批596个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包括340家示范企业和256项单项冠军产品。数据显示,前5批单项冠军企业从事主营产品领域平均年限24.3年[7]。中国企业要以这些标杆企业为榜样,要有成为领军企业的信心和目标,学会有选择的放弃,专注一个产品、执着一种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3.3 坚定“人才”战略,加大保护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主席总书记还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文章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地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8]这体现了国家对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决心。
3.3.1 加强人才培养,重视人才储备
隐形冠军企业的核心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来自人才,虽然其研发投入相对收入而言占比较高,但其绝对金额与大企业相比还是相形见绌。隐形冠军的创新力取决于员工的素质而不是预算的多少。例如锐多公司(Vitronic)是一家领先的工业机器视觉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创始人说“锐多可能聚集了这个行业最多的专家。”实际上,在隐形冠军中,经常能找到倾其一生致力于产品持续改善和再发展的“专家们”[2]。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强大的工程人才和技术人才储备,要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和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就要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企业还要营造好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和公平竞争的创新创业氛围。加强人才培养,还要正视结构性矛盾,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极不平衡,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主要侧重点不同,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术人才,而职业教育则是训练实操能力,他们应是教育类型的差别,而非层次的差距。2019年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同时为了落实好《方案》内容,还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鼓励企业“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9]。企业应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学校合作,由老师和师傅联合对技能人才进行培养,并设立规范化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标准,注重技能传承,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3.3.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对于隐形冠军企业来说,占领一个市场最简单的方式是创造这个市场,从某种程度上,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为隐形冠军企业保驾护航。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的具体体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有效地防止技术被盗和冒牌行为的出现,有利于持续捍卫和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近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主席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文中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高质量发展,只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依法对侵权假冒的市场主体、不法分子予以严厉打击,才能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8]。
从企业自身来看,首先要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企业申请专利、商标等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使用,同时也是预防竞争的有效手段。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效保障企业的创新研发速度,有些隐形冠军企业把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视为企业核心盈利能力。只有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才能激发企业持续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其次,要积极维护自身知识产权,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要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懂得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不被侵犯。在美国,有些企业申请专利并非为了在产品中应用,而是为了从侵权者那里索赔,从事这个行业的公司被称为“专利流氓”。虽然这并非是专利真正的价值,但由此可见知识产权的排他性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3.4 稳健“融资”战略,培育协同发展
优质企业的发展往往选择“放长线”而非“赚快钱”,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逐渐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加强集群式的培育,促进协同发展,特别是产学研用的打通,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联通,形成协调协同发展的格局。
3.4.1 加强战略性融资能力,关注企业长远发展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在融资方面异常稳健,有着较高的自有资本率。通常这些企业在利润方面表现优异,它们的销售回报率是德国普通企业的两倍以上,很多企业选择不贷款、不上市、不盲目扩充。这种稳健的融资策略使其在经济危机时期体现出巨大优势,受信贷紧缩的影响也微乎其微。虽然上市是许多中国企业家的梦想,很多企业也将上市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但是对于隐形冠军企业来说,股权融资一直都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它们对股市的抵触源于其低调、扎实的经营理念,例如不愿公告披露公司信息、厌恶股市中的投机者和追求短期利益的股东们以及对对冲基金的恐惧[2]。由于一旦进入资本市场,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更容易受到资本的影响和控制,资本的注入也极易导致战略的分歧,因此在盈利能力突出、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稳健的融资策略将会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独立性和存续性。
资本作为企业的血脉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持续动力。融资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支柱,是企业创立、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成功上市可以带来资金和人才的充足,但对于企业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拒绝上市的稳健的融资策略又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盈利能力,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控制融资风险和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好一种均衡。从长期来看,适当的小心与谨慎有时可能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4.2 创造良好营商环境,鼓励企业间展开密切合作
从纵向上看,德国隐形冠军专注于某细分领域,一个大型的机械产品都由不同企业的各类产品组合而成。一方面,这种供应链布局可以保证中小企业稳定的销路,使其更专注于各自产品的研发制造。另一方面,供应链上各类企业的“德国制造”增强了各自产品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各司其职”,这让德国中小企业更加灵活多样,保证自身研发生产的同时,更好地协作开拓市场。从横向上看,德国中小企业“抱团取暖”,成立了完备的行业协会体系。德国行业协会得到了政府的推动和支持,在立法帮助下,对内行使部分政府职能,有效解决政府管理带来的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不同行业的标准也是由每个行业的标准化协会来制定实施,这种由社会组织负责测试认证并予以监督的标准化体系,提高了德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化管理程度,更容易使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另外,在海外设立的商协会办事处,对德国中小企业海外业务发展也起到重要推动和保障作用。德国工商会目前已在90多个国家设立了130个海外代表处或者驻外商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10]。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通过遴选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培育对象,其核心特征之一是拥有若干上下游协作紧密、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各地积极发挥产业基础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剥离外延业务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上下游企业集聚、共享渠道打造细分领域产业园、着力推动集群企业开展技术协同攻关等方式,有效增强了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这种高度分工协作的产业链,不仅提高了集群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了集群竞争力。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由集群行业领军人才、龙头企业和各主要机构成员参与的、促进集群发展的“第三方”机构,通过沟通交流、协调管理、监督激励和对外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11]。
4 总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主战场。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今天,制造业的全球激烈竞争已不单是一个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产业链的竞争,一个行业领军企业只是“冰山一角”,需要无数的供应商或协作方(包括服务类组织)等“隐形冠军”来支持和保障。虽然从拥有隐形冠军企业的数量上来看,中国要实现制造强国战略还任重道远。但随着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全球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身影。
参考文献:
〔1〕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敲定 未来中德将在几大关键领域展开竞争[EB/OL].https://www.sohu.com/a/358371916_204571.2019-12-04.
〔2〕赫尔曼·西蒙.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原书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3〕《隐形冠军》:谁是全球最优秀的企业[J].中国商人,2017,26(06):62-63.
〔4〕严锋,朱晟,徐扬.德国“隐形冠军”牢牢把控全球细分市场——对话“隐形冠军之父”、著名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教授[J].中国中小企业,2018, 25(06):38-41.
〔5〕李东生.全球化是中国制造的战略发展方向[N].经济日报,2021-09-20(01).
〔6〕杨玉山.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35(03):1-2.
〔7〕熊梦.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打造“中国制造”强品牌[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21,7(04):32-40.
〔8〕习近平: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64(03).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906/t20 190603_384281.html.2019-05-15.
〔10〕中華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德国外贸发展情况[EB/OL].http://de.mofcom.gov.cn/article/ztdy/2015 02/20150200888699.shtml.2015-02-04.
〔11〕侯彦全,岳维松,黎文娟,张兆泽.央地协同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EB/OL].https://www.ccidgroup.com/info/1105/33235.htm.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