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竹君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0120)
短期汉语教学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并发展,是对外汉语教学形式中比较值得注意的一类。“北京语言学院于1978年暑期首次接受了29名短期学习汉语的法国留学生。这应当是短期汉语教学的发端。”对外汉语教学已不再限于长期的系统性学习,更多集中到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的短期汉语教学上[1]。短期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动机特殊,学习目的各异,年龄参差大,整散不同。那么,如何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收获较好的学习成果、体会收获新知识的乐趣、拥有自主学习汉语的能力,是个非常值得讨论与研究的问题。
就短期汉语教学的相关文献,笔者进行了一次简单的统计,“以短期+汉语教学”为检索关键词,主要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全文文库”“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来检索”,结果如表所示:
数据库 关键词 匹配方式 检索结果 发表时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短期+汉语教学 模糊 24 2016-2021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短期+汉语教学 模糊 78 2016-2021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短期+汉语教学 模糊 0 2016-2021
从检索的结果来看,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短期汉语教学的相关文献有24篇,其中以短期汉语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有14篇;硕士论文中关于短期汉语教学的研究较多,一共有78篇,其中有14篇以短期汉语教学为研究对象。
笔者对表中列出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关于短期汉语教学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来华学习的汉语短期班,二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的汉语短期班。他们重视的问题有:短期汉语教学的模式、短期汉语教学的教材编写及选取、短期汉语教学法、短期汉语教学的课堂设计、教师培训等。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只有正确的教学模式才能推动教学的实际开展。针对汉语速成班教学中,张良芝(2016)和肖榕(2016)提到汉语短期班应与小班化教学或是一对一教学相结合;采用浸入式教学的方法;若是在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中,可以监督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将课外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中,语言技能教学上尽可能兼顾听说读写。毛悦(2018)提到短期汉语教学模式可细分为三类:汉语短期强化教学、现代汉语强化教学和特殊目的(例如商务汉语)速成教学。有时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目标的不同还会更加细化[2]。
在教材编写原则及内容选用上,刘艳娇(2016)对比研究四本汉语短期学习听力教材,结合短期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作者认为教材在以结构—功能为纲的同时,还需增强交际文化的内容,了解文化的同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就需要教材的词汇量要适当,要依据大纲来编排;习题设置不可只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内容要与形式统一;题型要增加趣味性,增添交际性练习和语音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冯雪(2018)提出的几项编写原则有:首先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原则(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中心、交际性原则等);教材要参照学习者母语文化背景来编写,也可以对地域特色有所侧重,具有科学性;教材内容可以围绕“衣、食、住、行”来展开,具有实用性;多插入有民俗特色的内容,还可以依据这些内容设计课后习题及实践活动,具有趣味性。
在文化内容方面,胡双鹤(2017)认为短期汉语教学应当以交际活动为首,语言应自然真实,贴近实际并且与时俱进。尤其是口语教材的编写,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文化项目,注重语境的设立,让学习者更准确地理解交际文化的内涵,也能更便于其用于实际。最后习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并且趣味性与实用性不可分离,加强“说”的训练。鲁修红和程钰含(2018)提到要将文化教学点按类别化和系统化编排,做到由浅入深,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注重与时俱进。参加短期汉语班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叶婷婷(2018)认为编撰和选取教材时要以实用性为前提,同时融入当地的元素,构成教材本土化的特色。
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对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进行研究和探索,致力于寻求有效的汉语教学方法,先后产生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教学法,在短期汉语教学中也要寻求到最适宜的教学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邓峥嵘(2017)在文章中讨论了交际法在短期汉语教学中的可以增强学习者的积极性,在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拓展学习者的中华文化知识面,增强目的语输入量的同时锻炼学习者用汉语的思辨能力。针对初级学生选择以情景会话为主的教材,针对高水平对学生则选用社会问题或事实类的语料。与此同时,交际法的不足之处则在于不注重语法的学习和操练,对语言的正确性和得体性要求不高,忽略了读写的训练[3]。
李志强(2017)的研究发现任务型教学法在短期汉语口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很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方面颇见成效。需要注意的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注意其他的教学法配合,例如在生词教学时配合情景法、语法翻译法等。范从昳(2018)则提到要将全身反应法和任务法相结合,利于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极大增强了学习者的配合度,促进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并思考。这种方法还能极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学习环境更为融洽和谐。在互动上采用表演和对话等形式,有利于学习者把汉语理解内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主题式教学法方面,林莺和张冬雪(2019)认为要依据学习者的学情(学习动机、汉语水平、母语背景等)、学习目的和结合实际生活的理论来选择。在教学设计方面,重点应当放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环节,环节之间层层相扣。在采用主题式教学法时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并且强调实践与任务练习,所以要注意适当增添读写训练。但该教学法目前在汉语教学中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努力探索出更有效、更高水平的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面对基础薄弱的学习者来说,张晓慧(2020)提到教师设计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相关的主题,使学生可以快速融入,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所以在短期汉语教学中“主题式任务教学法”较为适用,不过教学法的采用更需要结合实际。
语言学习是个交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应当只选用某一种教学法,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不断及实际教学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也可以将几种教学法结合起来,使得教学效率达到最佳。
当前各类短期汉语教学往往以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语言水平为目标,鲜有设置单独的文化课程。对于短期汉语学习者而言,他们了解中国的愿望更为强烈,因此在短期汉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文化因素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刘爽、李晓鹏(2016)对短期汉语文化教学提出的教学策略中提到应当简化学习内容的难度,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利于提高语言能力。要在教学中细化分类,讲解时要多设计几个方面,同时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要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展示等,增加体验式教学[4]。
根据短期汉语教学的特点,杨阳(2019)提出文化项目的教学特征有二元性、精简性、针对性以及系统性,但是目前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有着教学体系不完整、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过度依赖学生母语以及教学资源不完善的问题。
李子吟(2020)以2018年“普北班(普林斯顿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办暑期汉语强化项目)”为例,在教材的文化内容方面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器物文化层次的介绍,而要深入到观念文化层次,加深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且加快情感认同到文化认同。在课外的文化教学内容则选择能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践和体验活动,例如作报告和调查,还有游览历史古迹实地考察活动等。
所以在文化教学方面要由表及里,要与时俱进,要贴近生活还要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学生和教材都有较高对要求,所以可能并不完全适合国外的短期对外汉语教学,这个还需教师结合实际进行甄选。
在所有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汉语短期班的特点也对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进行专门培养或自我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冯苗(2017)从民办高校角度出发,建议进行短期汉语教学的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式的文化学习。教师还要多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习动力。马雨晴(2018)对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师要语言简洁准确且固定,让学生理解熟悉教师的指令语,培养默契;加强语言的互动性,不断引导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教师要增添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内容丰富有趣、语调起伏得当,师生共同营造课堂语言环境;教师还要增强语言评价的有效性,评价时不得一概而论和过分保护学生学习情感,注重评价的实用价值而不流于形式[5]。
在学生管理方面教师需要多维度考虑,让学生融入教学管理中,进而达到自我管理,同时学校加大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外部制度与环境的投入。此外,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培训教师如何进行环境的布置、设计科学的板书等、创设优质的物态环境,时刻注重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和学习动态的跟进等。
1.6.1 学生学习策略
蔡霞(2020)在老挝调查分析并研究了短期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使用特点,从教师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汉语学习策略,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在了解学生学习策略的偏好时,需要去评判其学习策略是否适合,并且跟踪学习情况让其及时调整。在课堂中,教师要采用最真实的语料来创设汉语情境,鼓励学习者尽可能用汉语表达;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补偿策略和认知策略。因为处于非目的语环境,并且是短期学习,所以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让汉语学习变更有意思。
1.6.2 课程设置
马翡(2018)的研究表示课程的每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学习者交流时的愉悦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环境要有声有色,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在课堂中加入新事物。例如在教授购物的口语课时加入中国流行的扫码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内容。田诗琪(2020)认为要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并合并同类课程的班级,这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趣味性也可以增加。对于学习汉语兴趣不强的学习者可以适当传播中华文化,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效果。
1.6.3 教学设计
吴琼(2019)的相关调查显示,学生在复习时喜欢用任务汇报的方式。在导入新课阶段,可以多采取聊天、多媒体展示、测试和游戏等方式,学习者偏好教师创设情境和从生活问题入手,这更能引起他们兴趣。在词汇讲练时,通过游戏等方式更吸引学生,例如拍词卡等游戏,既可以锻炼听力能力,也能检验学生的认读情况,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课文教学方面,学生最喜欢通过课文情景表演来进行操练,同时老师可以把文化教学融入进去。教学设计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还是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以上所列是对近五年来短期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简单回顾。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短期汉语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学习时间短;学习者学习积极性高;教学内容兼顾语言内容与文化内容,教学时间安排紧凑;侧重听说技能;教材使用灵活;教学对象情况复杂等,但在对于以上短期汉语教学的特点和问题提出的研究策略还尚有空缺。
(1)从内容上看经验性方法介绍的多,论题广泛但不平衡。比如针对短期汉语教学的教学法研究较多,从学习者本身出发的研究少,而且大多局限于小范围和小区域的特定的学习者的研究,有些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性。短期汉语教学具有自己的特点和教学原则,还需要短期汉语教师承担起总体设计者的角色,摸索出自己的教学模式,而且业内对于培养短期汉语教师方面的系统研究还有所欠缺。
(2)研究方法还较为单一。尤其是硕士论文,多是问卷调查法和总结归纳法,但问卷调查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总体情况的参考,对于一些具体问题就没法深入了解,也不便于发现新问题。
(3)个案研究所涉及的国家比较少,整体覆盖面较窄,好些文章主要集中于研究东南亚等一些相邻国家以及美国,对于其他语系的国家的相关研究偏少甚至几乎没有。
随着国内外短期汉语教学的发展,在学术领域上,关于这方面相关问题的探讨还有不少空间,尤其是现在面临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的背景下,在短期汉语教学各个方面我们将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