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多元融合的路径研究
——以《经济学原理》课程为例

2022-02-18 08:38黄爱青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育人

黄爱青

(广州理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0 引言

自2016年12月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更是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开展思路。

《经济学原理》是高等院校经管类本科专业基础必修课,非经管类专业一般开设选修课。本课程教学团队从课程教学大纲出发,对各个章节知识点进行细致的梳理,结合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济案例、时事热点等话题,深挖和提炼其中的思政元素,把育人理念贯彻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当中,把思政教育多元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中。本文以《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挖掘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并探讨典型教学设计的多元融入路径。

1 《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1.1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我校本科生存在知识经验不足、对政策局势敏感度不强等问题,本课程不仅关注学生在经济学知识维度的成长,更关注其价值塑造、经济思维、社会能力等更多维度的成长。课程优选马工程教材,优选中国化、时代化、价值性、政策性教学素材,考核资料采用权威媒体发布数据或案例,常态化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真正构建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大格局。

1.2 讲好中国实践,树立制度自信

针对我校学生思维活跃、主体意识较强的特点,本课程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讲好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经济学道理、学理、哲理,关注国家发展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实践,以及与世界上成功湾区产业升级转型和协调互动的共性经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树立“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1.3 关注现实问题,强化责任担当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学问,其特殊性决定了要培养学生关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关注粤港澳深化合作面临现实挑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启发学生用所学理论解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肩负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把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4 建立多维度立体式育人平台

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利用超星泛雅平台、学习通、微信和现代多媒体手段,建立经济热点时事专题、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扩展资料、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库,精选慕课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热点问题、正确理解经济政策导向,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课教师通过查看后台数据,实时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

1.5 教学方式和手段形式多样

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通过PBL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专题分享等多种方法,以PPT、多媒体、短视频、微课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思政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思政教育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达到浸润人心的育人效果[2]。

1.6 聚焦多元化和过程化,延伸学生学习能力

扩大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师生互动、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团队合作能力、深度学习等,考虑课堂互动、章节测验、课外阅读、课外调研和实践等考核结果,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及时反馈,合理调整教学进度等。

2 《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

《经济学原理》课程具有天然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学团队从教学大纲出发,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治国方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融合路径见表1。

表1 《经济学原理》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逻辑和丰功伟绩

在讲解经济学原理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尤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涵,阐明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对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贡献,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经济政策实施的理论理解和认同感。

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治国方略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和正确的经济发展理念,深刻领会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3]。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需求中,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追求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功立业。

3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市场均衡的变动》教学为例

选取《经济学原理》课程第一章第三节的“市场均衡的变动”知识点,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详细阐述课程思政多元融合路径[4]。

3.1 教学目标

3.1.1 知识目标

(1)学生遵循市场均衡变动分析的三个步骤掌握经济学均衡分析方法,进而掌握供求规律的内涵。

(2)学生通过对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对比分析,评价政府价格管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3.1.2 能力目标

(1)利用供求规律分析某个事件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并能预期价格的变化。

(2)正确评价政府价格管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3.1.3 价值目标

(1)理解市场机制逻辑基础,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升。

(2)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市场秩序稳定的作用。

(3)理解市场均衡分析是经济研究的理性方法。

3.2 教学内容

3.2.1 市场均衡的变动

通过市场均衡变动分析,论证“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的经济学原理,并感知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意义。

3.2.2 政府价格管制

通过政府价格管制分析,论证“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感知和认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自信”。

3.3 教学方法

3.3.1 案例教学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将教学内容与能源、口罩、粮食等价格波动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快速掌握供求规律和政府价格管制的效果,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以及对家庭、校园和国家有强烈归属的思维定式。

3.3.2 PBL教学法

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口罩、粮食需求和供给波动的影响,以问题为导向,采用论证的方法使学生信服,培养学生批判性、理性思维。

3.4 教学设计思路

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5]。借助BOPPPS可以很好地将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进行多元的融合,具体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最终,通过后测与前测效果对比,本次课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对供求规律和政府价格管制的深刻理解,强化了学生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同和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图1 “市场均衡的变动”BOPPPS教学设计

3.5 教学反思

3.5.1 教学成效

本节教学遵循BOPPPS教学模式,结合案例教学和PBL教学法,从热点经济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讲深讲透经济学原理的同时,有效地实现了“三位一体”育人目标。

3.5.2 教学反思

不足:学生缺乏对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敏感性,缺乏对国家政策的深刻把握。

改进措施:建议学生通过翻转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将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政策结合起来,提高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

4 结语

《经济学原理》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注重寻找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合理结合点,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前沿信息技术为课程思政赋能,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经济学原理》确实是一门具有天然思政教育属性的课程,值得在高等院校及其他经济活动培训中进行推广和普及。

猜你喜欢
经济学原理育人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