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欢乐,贠 洁,高楚石,马怀芬,穆 颖
(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正式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要求在高校全面展开[1]。课程思政,其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即生理、心理、道德、社会的统一、协调。医疗卫生人员作为特殊人群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必须遵循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医药卫生人员职业道德[2]。而目前医学类学生在思想上易受社会环境干扰,部分学生对医药学职业认知不足[3]。因此,在医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育人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作为医生治病救人的重要工具,保证药物质量、合理使用药物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因此,药师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必须遵守执业道德,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人民用药安全[4]。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做到给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在明确知识目标传授药物知识外,将药师的职业道德很好的融入药理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此次改革在2020级药学本科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索融德入药,育医者仁心的实践路径,践行课程思政。具体做法如下:
“课程思政”的实施,依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育德能力,也依赖于教师深刻的育德意识。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一门综合性较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本门课程中开展医德教育,课程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多关注国内外的政治动向及新药研发背景的了解[5],例如新冠病毒的出现,医药科学家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开展新冠疫苗的研发,随着人们对新冠病毒的研究日益深入,SARS-CoV-2病毒大量的潜在药物靶点被发现,全球新冠肺炎药物研发如火如荼的研发情况等进行整理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具备时效性和亲和力。
教师针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的紧密结合医德思政教育的方法、目标进行不断研讨,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对“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及难点集中解决,实现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为“课程思政”的全面实施提供一个易于管理和推广的机制[6]。针对每一个章节内容提出课程思政的结合点。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思政案例应多和思政教师交流,通过思政教师的指导,把握思想政治规律。例如中国首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故事,其在药物青蒿素发现过程做出的突出贡献,鼓励学生学习屠呦呦的故事,讨论青蒿素药物发现的过程中科学家如何克服种种些困难,披荆斩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这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分析人物精神、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和思政教师一个个案例的交流沟通,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提升课程教学效果[7]。
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熟知药品说明书和处方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处方审核和用药指导的内容;知道药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道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熟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和用药指导;知道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适宜用药;知道药品的通用名、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给药途径、禁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技能目标方面明确学生具备解读和调配处方的能力;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能说明药物的注意事项;能正确经营管理药物。
同时明确了该门课程的思政目标:(1)树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观念,培养认真细致,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工作态度。(2)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新的医药知识。(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堂是教育的第一线,在课程教学中应达到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内容的无缝衔接[8]。近年来,国内的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纠纷事件逐年增多,有近半纠纷与医务者的医德和法律意识密不可分。医药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
本专业药理学课程共安排48学时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药理学绪论、各大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前一部分主要介绍药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后一部分包括传出神经系统病症用药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病症用药分析、心血管系统病症用药分析、内脏和血液系统病症用药分析、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病症用药分析、微生物感染病症用药分析项目模块。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维护病人健康,遵守药学法律、法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团结协作开展药学文明服务,实事求是开展药物科学研究。在教学过程实行启发、诱导式和讨论式教学,充分利用思政案例,将思政教育与药理学课堂教学项目内容无缝衔接达到了很好的“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具体项目课点与思政元素结合实施点见表1。
表1 “药理学”项目课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实施
(1)以“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为例,知识结合点是消化系统用药中的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首先是消化性溃疡病症的介绍,重点讲授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治病因素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故事,给学生讲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Marshall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为了进一步证实幽门螺杆菌就是导致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让学生加强职业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建立,提高对求实创新的不懈追求。在讲解具体药物的过程中,重点讲解西咪替丁上市。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布莱克寻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组胺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甲氰咪胍)的艰难历程,其遭遇经济和研究等困难,顶住压力取得成功的案例。进一步强调科学家为了实现目标专注执着,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的奋斗与创新精神。
(2)以“微生物感染病症用药分析项目”为例,学习本章内容时知识点主要是对各种抗菌药的介绍,包括 -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人工合成抗菌药等药物的介绍,通过视频学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让学生掌握每种抗生素抗菌范围、不良反应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意义,明白不合理使用抗菌药引发的细菌耐药性的传播与蔓延将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面临无药可医的严重局面,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及生命。明确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药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课堂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9]。药理学课程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将课内知识的学习及应用延伸到课程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安全用药的服务活动中,带领学生走进医院参观学习。
为科普安全用药知识,教师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学生把所学药物知识做成画报进行合理用药展示,以小组的形式开展针对医学院、全校学生、暑期三下乡农村村民的合理用药科普宣传活动;同时针对日常用药(感冒、发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用药,开展调查问卷,解答病人在使用药物中存在的使用禁忌、保存、滥用危害。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理知识同时,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开展专业文明药学服务培养学生以从事药学职业为荣,认真对待本职工作,体会到职业的责任感。
药学专业就业方向之一医院。合理用药医院药师在药房中主要作用和任务;通过让学生参观学习药师在医院的具体工作及工作地位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药物的知识,又能让学生了解面对患者的直观感受,培养其知识自信及职业满足感。
思政课程的建设离不开量化的评价机制。目前考核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考核,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改革建立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考核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10]。
本课程在学生过程性考核过程中(1)加入了画报展示(占过程性考核的10%),通过画报的形式让学生将所学药物的知识整理,期末进行课程总结展示,同时选取部分作品在学生暑期三下乡合理用药宣传活动中展示。(2)提交调研报告(占过程性考核的15%),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高血压使用调查、感冒药的使用调查等社区调研活动提交调研报告。(3)合理用药案例分析汇报PPT(占过程性考核的10%),在这个考核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用药案例的搜集,查找资料分析总结案例中知识点、存在问题,将用药分析结果进行汇报。通过这些考核项目展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考核项目也让学生将所学、所见、所听记录下来深入思考如何在以后的药学工作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及用职业道德指导自己的工作。
课程改革结束,在我校2020级药学本科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查:包括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药师的职责、合理用药重要性、医德教育的重要性。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改革满意度、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均在90%以上。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对专业课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药学专业学生未来将从事药品的研发、注册、管理等相关工作,教师不仅要培养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生,还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优秀职业品德的学生[11]。在医患关系较为复杂的今天,对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即医学人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2]。此次教学改革通过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开展医德思政教育达到课堂教学与医德育人相融合,落实课堂思政教育。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开展思政教育,提升学生职业责任感。从课堂讲授、社会热点,把专业知识与人文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教师指导,学生走出课程,丰富知识,提升职业认知,最终达到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想价值观同频共振,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