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积累促进了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

2022-02-18 08:43李娟伟刚翠翠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边际效应资本积累偏向

李娟伟,刚翠翠,王 欢

(1.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2.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3.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074)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各地政府始终把科技创新看作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更是要求把自主创新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但问题在于当前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要求,虽然研发要素投入规模也在逐年高速增长,研发资金投入从2012 年起稳居世界第二,而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1 年3 月2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以68 720 件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一,可是技术创新成果仍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水平相对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这种创新偏向严重制约了未来中国科技强国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当前有关中国技术创新偏向问题的文献来看,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传统要素投入领域,如郑展鹏[1]、诸竹君等[2]认为中国区域之间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差异与外商直接投资有关,特别像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仅对模仿创新具有显著作用。而纪雯雯等[3]、王艳涛等[4]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对创新模式有显著影响,其中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对模仿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原创性较强的自主创新主要是高级人力资本在发挥积极作用。当然,政府补贴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5],但其在提高企业创新总产出和模仿创新的同时,却对企业自主创新存在挤出效应。此外,随着地区之间要素禀赋[6]、产业结构[7]与集聚[8]等因素的不同,也会对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关于文化资本是否会造成中国科技创新偏向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省际之间文化资本积累水平与形式的不同是否加剧了技术创新偏向的问题,现有文献还未给予充分的关注[9]。而且已有研究除了从宏观视角探讨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10]以及增长效率[11]的影响之外,仅有少数文献开始关注文化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指出文化资本不仅影响创新产出和效率[12],也是提升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有利因素[13]。可是这些文献在分析过程中却忽视了文化资本形式差异问题[14],特别是在分析中国技术创新问题过程中,偏向于将文化资本作为统一整体,并未考虑地区之间文化资本及其结构存在差异的条件下,是否对技术创新类型的影响存在异质性[15]。在此背景下,如果能够准确识别不同文化资本与当前中国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之间关系,不仅从文化资本结构视角补充了技术创新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也从政策实践方面为中国区域以及省域之间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实现科技强国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了新的决策方向。

有鉴于此,本文根据文化资本积累主体的不同,梳理出居民、企业以及政府文化资本影响技术创新偏向的理论逻辑假说,并对省际居民、企业、政府文化资本存量进行合理测度,利用双向固定效应、IV 等面板估计模型对不同主体文化资本与创新偏向之间的逻辑假说进行经验验证,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归纳出不同市场主体的文化资本积累影响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的理论假说,从文化资本视角指出制约当前技术创新偏向的相关因素,对现有关于中国技术创新偏向的研究进行有益补充;第二,根据家庭、企业、政府在市场文化活动中的差异提出不同主体文化资本测度的指标和具体方法,利用1997 至2019 年省级统计数据,对中国省际文化资本结构进行区分和测度,为该领域深化中国文化资本度量与比较研究提供现实依据;第三,在经验分析过程中不仅识别了市场化、研发规模以及区域差异条件下文化资本影响技术创新的异质性问题,还使用地理距离、文化中心距离作为文化资本的工具变量修正内生性对估计结果的影响,以期提高经验分析的稳健性,为省际之间优化文化资本、促进自主创新水平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文化资本既包括意识形态、观念、信仰、语言等文化制度,也包含艺术品、书籍、培训机构、博物馆等文化产品和实物形态[16]。不过随着市场主体的不同,文化资本的形式也为存在差异,它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别:

首先,从家庭居民的文化资本积累来看,由于家庭成员阅读杂志、报纸、书籍等文化产品的数量,以及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活动的频度[17],均是衡量居民家庭文化资本的重要内容,于是居民可以通过增加文化产品消费或者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家庭文化资本水平,增强家庭居民的创新意识进而激发了居民创造与创新能力,促进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18]。不仅如此,Hoorn[13]、Crociata 等[17]更进一步强调,在控制其他研发投入因素之后,地区间家庭文化资本积累水平的不同也是造成欧洲发达与相对发达区域之间创新水平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WIPO 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有文献中的美国、德国、意大利、丹麦、瑞士等欧美样本国家,它们的家庭居民往往参与文化活动的频度和数量明显高于同期其他地区,而2018、2019、2020 年它们自主创新成果的比重排名也处在国际前列。由此可以推断,居民家庭文化资本积累应该更偏向于自主创新,从而形成本文第一个研究假说:

H1:家庭居民文化资本积累偏向于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其次,从企业的文化资本积累来看,通过组织员工培训和学习、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提高文化资本积累,是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方式。企业加大文化资本投入,不但可以通过强化经营管理者的创新精神促进创新产出水平的提高[19],也能够通过文化渗透帮助企业获取更多创新资源,提高整个研发过程的效率,为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20]。如果从开放视角来看,企业文化资本积累也能够吸引创新要素在国际之间流动,从而促进东道国企业创新成果快速增长[21]。不过受制于经营目标的短期约束,文化资本积累水平的提升,反而会激励企业偏向选择研发周期短、风险相对较小的模仿创新,致使自主创新程度相对较弱,而且已有文献在经验分析文化资本影响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无论是选取的跨国数据还是国内样本,其中模仿创新的比重相对较高[22-23],说明企业文化资本虽然有利于技术创新,但偏向于对模仿创新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待检验研究假说:

H2:企业文化资本积累偏向于促进模仿创新水平的提高。

最后,从政府文化资本积累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事业、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方式促进地方文化资本积累,为地区技术创新的发展创造条件。一方面,随着政府加大对文化机构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直接促进了区域文化资本存量的增长,也间接为其他市场主体获取文化资本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也有利于构建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帮助区域内部市场主体形成较高的身份认同,最终激励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创新,实现区域创新产出水平的显著提升[24];另一方面,政府文化资本水平的增长,不但能够吸引更多高素质劳动力参与创新过程,也可以促进文化思想多样性的形成,为提高当地创新能力奠定基础[25]。而且从经验分析表明,政府文化资本积累既对自主创新活动有积极影响[26],也有利于提高模仿创新产出水平[27],可见政府文化资本积累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同时具有促进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双重效应,于是本文提出第三个待检验假说:

H3:政府文化资本积累对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均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

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2.1 模型设定

为检验前述假说,识别不同形式文化资本对创新偏向的影响,本文建立省级面板双向固定效应计量模型:

上式中,µi表示个体固定效应,λ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被解释变量分别为自主创新(independent innovation,INIit)和模仿创新(imitated innovation,IMIit),核心变量文化资本(str_cultureit)根据市场主体的不同,分别使用居民文化资本CF,it、企业文化资本CE,it、政府文化资本CG,it进行代换。若对应核心变量偏相关系数α1通过显著性检验,则说明文化资本不同形式对自主创新或模仿创新有显著影响,以验证前述假说是否成立。式(1)中还包含创新投入要素(inputit),分别为研发经费(Kit)与研发人员全时投入(Lit)。当然,在基准模型式(1)中,仍需要考虑人力资本(hit)、政府研发投入(RDit)、外商直接投资(FDIit)等控制因素(controll,it),以提高估计结果稳健性。

2.2 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在创新指标选择问题上,有文献主要沿着Acemoglu[28]的界定对资本偏向与劳动偏向技术创新进行测度,不过为了突显创新能力与创新模式的不同,也有文献主张使用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对技术创新进行区分[29-30],并将发明专利视为自主创新的衡量指标。鉴于本文研究主题,我们参照第二类文献的处理办法,根据技术专利授权类型将发明专利授权量作为自主创新指标(INIit),而模仿创新(IMIit)用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授权量之和表示。

(2)核心解释变量。对文化资本的核算,已有文献要么选择企业文化投入指标对文化资本进行测算[31],要么利用全社会文化消费与投资等指标对省际文化资本进行核算[32],还有使用文化事业部门总收入进行测度[11],但这些文献均是从宏观不同视角测度文化资本存量,并未根据市场主体的不同对文化资本进行区分。因此,结合省级可获得的统计资料,本文根据市场主体文化活动的差异将文化资本分为居民文化资本(CF,it)、企业文化资本(CE,it)与政府文化资本(CG,it)三种类型,其中居民文化资本利用城乡居民在文化产品消费、文化活动等领域的支出(IF,it)进行估计;企业文化资本使用企业在文化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IE,it)予以估算;而政府文化资本选取政府在文体事业领域的财政支出(IG,it)进行测度。在估算三类文化资本过程中,首先利用1997 年基期GDP 平减指数对各指标名义值进行折算,并综合使用永续盘存法以及基期计算公式测算不同省域居民、企业以及政府文化资本存量,计算公式中δc表示文化资本折旧率,参照已有文献取值为10%,gj,i表示不同省域主体样本期内文化投资或支出的几何平均增长率,最后再根据各省期末常住人口数计算得出各省人均居民、企业以及政府文化资本存量。

(3)创新投入要素。在研发资本投入(inputit)方面,同样参照已有文献普遍做法,利用永续盘存法对R&D 投入资本存量(Kit)进行估算,估算公式为:,其中Iit表示各地区历年研发内部经费投入,并用1997 年基期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转化为实际值;δ表示研发资本存量的折旧并赋值为20%,基期研发资本存量依然使用进行估算,其中gi表示i省份研发经费投入的几何平均增长率。除经费投入外,研发人员投入Lit用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表示。

(4)其他控制变量。基准模型(1)式中控制变量主要包括:①人力资本(hit),利用教育年限法进行估计;②政府财政研发支出(RDit),主要选取各省份财政支出分项统计中的科学技术支出指标;③外商直接投资(FDIit),选取历年各省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表示,并以年均汇率转化为本币表示。

上述数据主要选取中国1997—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统计年鉴》(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对于个别缺失数据利用移动平均方法进行补充。另外,上述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以1997 年为基期转化为定基实际值,而且除市场化程度变量外,其他变量也利用期末人口数转化为人均指标。为了降低变量方差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对上述主要变量均取自然对数,表1 给出了变量取对数之后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基准结果分析

为准确验证文化资本不同形式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假说,在估计基准模型过程中,根据被解释变量的不同,分别加入文化资本不同形式进行回归,并利用稳健标准误对估计过程进行修正,估计结果见表2。

表2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从表2 估计结果来看:首先,居民文化资本(lnCF,it)对自主创新(lnINIit)、模仿创新(lnIMIit)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自主创新的边际效应要明显高于模仿创新,与假说H1一致,表明当前中国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提高在文化领域的消费与投入,可以显著增强家庭居民的创新意识,特别是有利于激发居民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能够为中国省际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其次,企业文化资本(lnCE,it)对自主创新(lnINIit)、模仿创新(lnIMIit)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模仿创新的边际效应要高于自主创新,说明企业文化资本更偏向于促进模仿创新,与假说H2预期一致,由此来看,企业加大文化投资、强化对员工的文化培训,对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具有积极作用,但受制于经营目标的短期约束,员工创新行为更偏向于模仿创新,致使企业文化资本的模仿创新效应显著高于自主创新。最后,表2 估计结果显示政府文化资本(lnCG,it)对自主创新(lnINIit)与模仿创新(lnIMIit)同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也支持假说H3论述的观点,然而政府文化资本对自主创新的偏相关估计系数显著高于模仿创新,表明样本期内政府文化资本积累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一定的偏向效应,意味着当前政府在文化事业方面的投入与建设,不仅激励了市场主体各方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也为市场主体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综合来看,当前中国不同文化资本形式具有显著的创新偏向效应,其中居民与政府文化资本有利于省域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而企业文化资本则是加快模仿创新的有利因素。

为了准确识别文化资本不同形式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的影响,在表2 估计模型基础上,加入研发资本(lnKit)和研发全时人员(lnLit)两项要素投入[33],同时控制外商直接投资[34]和政府研发投入[35]对省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此外,鉴于现有文献在研究文化资本与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将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度量指标相混淆[36],因此本文使用教育年限法衡量各省域人力资本,并将其纳入控制变量组,以期剥离上述控制变量对文化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影响,最终估计结果见表3。

表3 包含控制变量组的估计结果

从表3 估计结果来看:首先,在包含控制变量的条件下,居民文化资本(lnCF,it)对自主创新(lnINIit)的估计系数始终为正且显著,但对模仿创新(lnIMIit)的偏相关系数虽为正却不显著,而且与表2 相比,对应估计系数绝对值明显下降,说明表2 高估了居民文化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不过表3 估计结果显示居民文化资本积累始终偏向于促进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仍与假说H1一致;其次,企业文化资本(lnCE,it)仍然对自主创新(lnINIit)、模仿创新(lnIMIit)有正向显著影响,而且对模仿创新(lnIMIit)的边际效应要高于自主创新(lnINIit),该结论与表2 估计一致,可见在控制其他因素之后,当前各省份企业文化资本投入仍偏向于激励创新主体从事模仿创新,支持假说H2所述观点;最后,政府文化资本(lnCG,it)对自主创新(lnINIit)影响显著为正,对模仿创新(lnIMIit)存在不显著的正向影响,与表2 相比,表2 也明显高估了政府文化资本的技术创新效应,但在控制研发投入变量之后,政府文化资本积累偏向于促进各省份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部分支持了假说H3。由此来看,加大居民、企业文化资本投入可以成为各省份未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另外,从表3 控制变量估计结果来看:一方面,研发人员全时当量(lnLit)对自主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而且对模仿创新存在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意味着单纯增加研发人员全时投入,而忽视研发人员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将严重制约研发人员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反,研发资本投入(lnKit)对两类创新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加大研发资本投入不仅有利于模仿创新,对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研发经费投入依然是提升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因素(lnhit)对自主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样本期内人力资本对省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偏向性问题,不过估计结果说明持续加强人力资本投入,尤其是注重高层次人力资本的培育和配置,对于增强人力资本的自主创新效应具有积极意义。而考察期内地方政府研发投入(lnRDit)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均有正向且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政府研发投入是提高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有利因素,尤其是对自主创新而言,加强政府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依然是其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但是外商直接投资(lnFDIit)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的估计系数均为负且不显著,说明外资的引入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国内研发主体的积极性,从而抑制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提高外资引入的质量,注意把提升自主科技创新水平作为衡量外资引入的重要标准,最终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发展奠定基础。

3.2 稳健性检验

第一,控制研发时滞的稳健性检验。由于专利申请和授权之间存在时滞问题,而忽视时滞效应的估计也可能会导致前文估计结果稳健性受到质疑。因此,表4 是考虑专利授权时滞条件下的估计结果,参照国内主流文献的做法,表中报告了解释变量2阶滞后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表4 稳健性检验(I):控制授权时滞效应的检验

从表4 估计来看,即使控制了专利授权时滞的影响,居民文化资本(lnCE,it)对自主创新(lnINIit)的正向显著影响仍然显著,与前述表3 结果一致,支持假说H1;而企业文化资本(lnCE,it)对模仿创新(lnIMIit)的边际效应要高于自主创新(lnINIit),再次印证企业文化资本偏向于模仿创新,说明假说H2的结论具有稳健性;同时,政府文化资本(lnCG,it)对自主创新(lnINIit)、模仿创新(lnIMIit)的影响也与表3 结果一致,部分支持了假说H3,表明当前政府加大文化资本投入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快速增长。

第二,工具变量检验。虽然前述检验考虑了专利授权的时滞效应,但内生性问题仍可能影响本文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因此,为了降低核心变量内生性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本文使用工具变量法对前述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关于文化资本工具变量的选取:首先,由于文化资本与地域文化历史特征有直接关系[37],某个区域历史越悠久文化资本存量也会越多,基于此本文考虑使用各地省会(首府)城市与西安和郑州的平均距离作为文化资本工具变量之一(geographyit),因为这两个省会城市不仅是中国文化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更是中国古代定都朝代较多和时间较长的地区,距离这两个城市较近的省份受到这两个城市历史文化影响也会较大,历史遗迹与特征也会更加明显。其次,文化资本积累也与地理因素有关[38],特别是近代以来,在中国低纬度和东部沿海地区,基于地理优势与外来文化交流互动频率相对较高,为文化资本积累提供有利条件,于是本文利用省会(首府)城市地理经纬度坐标为工具变量之二(locationit)。为了反映上述工具变量在时间维度上对内生解释变量的影响,在估计过程中将工具变量与时间虚拟变量做了交互处理。此外,在面板IV-2SLS 估计过程中,当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时,在前述两个工具变量基础上进一步纳入对应文化资本1 阶滞后作为额外的工具变量,以降低弱工具变量对估计结果影响,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稳健性检验(II):IV-2SLS 检验

从表5 中K-P(LM)统计检验结果来看,选取的工具变量与内生解释变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即面板IV 模型是可识别的;C-D(WaldF)统计值说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估计过程存在弱工具变量的情况;除表5 第(6)列外,其他几列模型的HansenJ检验说明IV-2SLS 估计不存在过度识别的情况,总体上可以使用表9 估计结果进行分析。从表5 中二阶段估计结果来看,居民文化资本(lnCE,it)偏向于对自主创新(lnINIit)有显著正向影响,始终与前述结果一致,可见H1是稳健的;企业文化资本(lnCE,it)对模仿创新(lnIMIit)的边际效应始终高于自主创新(lnINIit),再次印证企业文化资本偏向于模仿创新,说明H2的结论具有稳健性;而政府文化资本(lnCG,it)对自主创新(lnINIit)、模仿创新(lnIMIit)的影响也与前述估计结果一致,部分支持了H3,表明即使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当前政府加大文化资本投入始终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

4 进一步异质性分析

虽然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表明当前中国居民文化资本和政府文化资本是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的有利因素,而企业文化资本虽然也有利于自主创新,但更偏向于促进模仿创新。然而不能忽视研发规模对文化资本技术创新偏向效应的制约,因为随着研发规模的不同,其他因素对创新的影响也可能呈现不同特征。不仅如此,各省份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也可能会对文化资本的技术创新效应产生影响,因为市场化程度越高、主体之间竞争性越强,会影响主体创新投入的决策,从而改变不同主体文化资本对创新形式的影响。此外,鉴于中国区域之间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文化资本对创新形式的影响也可能在区域之间有所差别。基于上述考虑,本部分分别从研发规模、市场化程度、三大经济区域视角出发,考察不同主体文化资本影响技术创新的异质性问题。

第一,不同研发规模下的异质性分析。从前述估计结果来看,与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相比,研发经费投入是影响两类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人均研发资本作为区分区域研发规模指标,并以平均值为分段点将样本分为研发规模小(low)和研发规模大(high)两部分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研发规模差异条件下不同文化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表6 (续)

根据表6 估计结果,居民文化资本(lnCF,it)对自主创新(lnINIit)促进作用受研发规模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对模仿性创新(lnIMIit)的影响不显著,仍与H1一致,说明当前居民文化资本始终是促进居民自主创新意识形成的有利因素,并对区域研发投入规模的变化不敏感。而企业文化资本(lnCE,it)、政府文化资本(lnCG,it)与两类创新之间关系受到研发规模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一方面,企业文化资本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的正向影响虽然显著,但是在研发投入规模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其对自主创新的边际效应相对较高,相反,当研发投入规模相对较大时企业文化资本对模仿创新边际效应相对较高,可见在研发投入规模相对较小的条件下,由于要素边际产出相对较高,企业文化资本投入能够形成较高的创新产出,激励了企业文化资本更偏向自主创新,但是随着研发规模的提高,创新的风险和难度加大,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下降,致使企业文化资本偏向于模仿创新;另一方面,对于政府文化资本而言,在研发投入规模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其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当研发投入规模较大时,仅对自主创新有显著影响,而且不同研发规模下政府文化资本始终对自主创新的边际效应相对较高,意味着加强政府文化资本对于提升地区自主创新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三类文化资本在研发投入规模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的边际效应要大于研发规模较大时的影响,可见,针对研发规模较小的区域,在其他要素投入存在约束时,持续追加文化资本积累不仅有利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异质性分析。与研发规模分析过程相类似,选取市场化程度指标的平均值并设置为样本分段点,分别对市场化程度低(low)与高(high)两组样本进行估计,估计过程仍与前述表格相同,具体结果见表7。

表7 市场化程度差异条件下不同文化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表7 (续)

从表7 估计结果来看,市场化程度的变化并未改变居民文化资本(lnCF,it)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的影响,即使控制市场化程度以及其他变量,居民文化资本对自主创新的边际效应也高于同期模仿创新的边际效应,尤其是当市场化程度较高时,居民文化资本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有所增强;而企业文化资本(lnCE,it)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条件下,仅对模仿创新有正向显著影响,相反,当市场化程度较高时,其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对自主创新的边际效应要显著高于同期模仿创新的边际效应,可见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越能够激发企业文化资本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同样,对于政府文化资本(lnCG,it)而言,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条件下,其仅对自主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当市场化程度较高时,其不仅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均具有显著影响,而且对自主创新的正向边际效应要高于对模仿创新的边际效应,表明政府文化资本对于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始终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三类文化资本在市场化程度较高时,对自主创新的边际效应也相对较高,意味着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各省份可以充分发挥各市场主体不同形式文化资本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为“十四五”时期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增添新的动力。

第三,分经济区域的异质性分析。按照目前学界普遍做法,本文30 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考虑东北三省样本量偏小的问题,本文将辽宁划归到东部地区,将吉林和黑龙江归入中部地区,因此,本文的经济区域划分是:东部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而西部包括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陕西和宁夏。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准面板数据模型(1)式对三大区域内不同主体文化资本与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的异质性关系进行识别,估计过程同样使用了稳健标准误,具体结果如表8 所示。

从表8 估计结果来看,不同主体文化资本与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在区域之间呈现显著的异质性:首先,在东部地区居民文化资本(lnCF,it)、政府文化资本(lnCG,it)均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显著因素,但三种形式的文化资本对模仿创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对模仿创新的估计系数表明三种文化资本积累对模仿创新反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东部地区在当前可以通过强化居民与政府文化资本积累的政策为增强本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驱动因素。其次,在中部地区,居民文化资本(lnCF,it)、政府文化资本(lnCG,it)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利因素,不仅如此,企业文化资本(lnCE,it)既对自主创新有显著影响,同时对模仿创新亦有显著促进作用,意味着中部省份在文化资本创新偏向效应的影响下,依然可以通过加强不同主体文化资本积累的途径提高本地区自主创新水平。再者,在西部地区仅有居民文化资本(lnCF,it)、企业文化资本(lnCG,it)对自主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企业文化资本也是促进模仿创新的有利因素,但是政府文化资本(lnCG,it)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受制于文化资本积累规模,致使其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还未发挥出来,受此影响,从文化资本视角来看,西部地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选择仍需要集中在居民和企业层面,通过引导居民、企业加强文化资本积累提升本地区自主创新水平。最后,对比不同区域,可以发现三种文化资本对中部地区自主创新的边际效应相对较高,东部、西部相对较小,意味着中部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资本的自主创新效应,实现本地区自主创新水平的快速提升。

表8 区域差异条件下不同文化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5 结论与启示

为了探究文化资本与中国科技创新之间关系,助力“十四五”时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与发展,本文根据文化资本积累主体的不同,将文化资本分解为居民文化资本、企业文化资本以及政府文化资本,并选取1997 至2019 年统计数据对中国各地区三种文化资本分别进行测度,然后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为基准,对三种文化资本影响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资本形式存在显著的技术创新偏向效应,表现在居民与政府文化资本均偏向对自主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企业文化资本对模仿创新的边际效应要高于对自主创新的边际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当研发投入规模相对较低时,三种文化资本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的边际效应相对较高,但是随着研发规模的扩大,文化资本主要偏向于提升中国自主创新水平;当市场化程度较低时,居民文化资本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政府文化资本与自主创新、企业文化与模仿创新分别呈现显著正向关系,不过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各省份居民、企业以及政府文化资本更偏向于促进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分区域来看,中部地区三种文化资本均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利因素,而东部地区的居民与政府文化资本、西部地区的居民与企业文化资本分别对自主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此外,中部与西部地区企业文化资本积累同期也是促进模仿创新的显著因素,但边际效应相对较小。

为了提高中国自主创新水平,上述结论的启示在于:第一,应该继续加强引导家庭居民转变文化资本投入的方式和内容,把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训与习得作为家庭居民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内容,保障居民文化资本的自主创新效应在各地区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企业除了在短期内发挥企业文化资本的模仿创新效应之外,还需要转变企业文化资本建设的内容,注重对科研人员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自主创新作为获取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第三,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优化文化发展方式,鼓励居民、企业加大文化资本投入,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社区、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强文化资本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方文化事业建设,为家庭、企业主体文化资本的形成提供便利条件;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参与研发机构文化资本建设,弥补部分省份文化资本积累的短板,把政府文化资本作为支撑“十四五”时期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第四,针对研发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区域,要充分考虑文化资本创新偏向效应的异质性,克服不同文化资本在促进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因素;相反,对于研发规模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应该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本建设,保障文化资本的自主创新效应成为驱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第五,东部、西部受制于文化资本创新效应异质性的影响,可以优先选择引导居民加强文化资本的方式,为该区域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第六,为弥补文化资本在促进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动力不足问题,突破自主创新的瓶颈,地方政府仍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市场主体增加研发投资的规模,同时引导企业研发人员强化自主创新意识,把自主研发作为评价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最终为中国“十四五”时期自主创新水平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边际效应资本积累偏向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玉米茎秆力学性状的边际效应研究
夏花生施用钼肥效果试验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城市偏向性与城乡收入差距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中国金融发展与TFP关联关系实证研究
新自由主义服务于霸权掠夺的本质探析——基于国际垄断资本的全球资本积累视角